她看了一眼在一旁闷不吭声干活的沈宁柏,忍着疼低头继续挖。
谁叫这是自己要做的事,总不能刚开始就喊累。
沈宁柏抬头喘口气的间隙才发现堂妹正一脸狰狞的和铁锹较着劲。
再看地上的几个土块,翻得又小又难看。
想起她平时没干过多少农活,怕是又没经验又没力气。
“玉姝,要不你歇会儿,这么点地方我一个人也行。”
“不用,我可以的。”谢绝了沈宁柏的好意,沈玉姝继续坚持。
中间她实在手疼的厉害,歇了好几回,两人挖了大半个时辰才挖好。
挖完,沈宁柏才想起来问,“咱们挖坑干什么?”
沈玉姝心里发笑,这要是干坏事做完了再问是不是有些晚。
她把堆肥的事说了,先前已经做过一回,沈宁柏也没多惊讶,只是心里多少有些不理解。
兄妹两人回了前院,顾氏上前接桶,沈玉姝侧身避开,“娘,我自己来,小心你的肚子。”
她慢慢松开发僵的手,扔了桶和铁锹还是不小心碰到手心被磨破的地方。
“嘶....”这声轻呼引起了顾氏的注意。
顾氏折返回来一眼看见她磨破的手掌,立时皱紧了眉头,“疼吗?”
沈玉姝当即瘪嘴,抬起手送到顾氏眼前,“疼,快给我吹吹。”
随即嘻笑道:“干活哪有不受罪的,女儿受得住。
娘放心,这是平时不干活才这样,以后习惯了就好了。”
顾氏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看着红肿的掌心,去厨房舀了一瓢热水给她泡手。
“爹回来了吗?”沈玉姝边泡手边仰头看向顾氏问道。
顾氏看她出去一趟头发乱糟糟的,脸上还带着泥点子,忍不住抽出怀里的帕子擦着。
“不是去镇上给你打听豆饼去了,还没有回来。”
沈玉姝看顾氏嫌弃的眼神,摸摸自己的头发,尴尬笑笑。
顾氏掏出身上的梳子给女儿梳头,“找你爹有事?你大伯在家呢。”
“想买些骨头做肥料,那我去找大伯。”
沈玉姝梳完头匆匆跑了,再不跑顾氏只怕还要唠叨她。
沈安仁听了事情原委二话不说带着侄女出了门。
沈安信拉着一车豆饼回来,进村不久迎面碰上大哥和女儿,喊阿黄停下,朝俩人问道:“这是干嘛去?”
沈安仁下巴向一旁毛茸茸的脑袋点点,示意问他姑娘。
“爹,我们要去孙屠户家,买骨头做肥料。”
“还做肥料,这些不够?”
沈玉姝打算把手边能集齐的材料都沤上,到最后分开撒到地里看效果,哪个好便用哪个。
况且每种有机肥所含的微量元素都不一样,用的阶段也不同。
只有做了比较才能知道哪个时期适合哪个肥料。
“这不是咱家地多,多沤几样好作比较。”
“行行行,我和你去吧,大哥,你把牛车赶回去。”
“你折腾这么多,到时候要是不行,爹和娘是没什么,就怕你奶奶说你。”
“哼,爹之前还对女儿有信心,怎么如今倒变卦了。”
沈玉姝倒是不怕,那老太太就是爱唠叨些,人还是不坏的。
“这不是有爹在嘛,要是奶奶说我,您上前顶着。”
沈安信笑着摇摇头没再多说,确实有他在呢。
孙屠户家里有些乱,刚卖肉回来,正在收拾摊子。
骨头、下水摆了一地,一进院儿一股腥味。
沈玉姝避开地上的血水忍着味道上前问,“孙伯伯,你家的骨头几文钱一斤,要剔干净的,一点肉都不要。”
“没肉的骨头便宜,三文钱一斤,你要多少?”孙屠户笑答。
沈玉姝第一次做心里没底,不知该买不少。
不过这东西做多了也不怕,爽快回道:“先来三百斤吧,回头不够了再说。”
孙屠户分肉的刀顿住,惊讶抬头,“三...三百斤?”
他又看向沈安信,似是在确认真假。
沈玉姝暗暗翻白眼,年纪小就这一个坏处,说的话没人信,幸亏叫了家里大人。
沈玉姝在他眼前挥挥手,“您没听错,是三百斤,不够了还买。”
既是要的多又是同村,孙屠户爽快的便宜了一文,还答应明天送到家。
沈玉姝掏了钱就往回走,拉上沈安信就着上午刚挖的坑。
把豆饼砸碎,加入空间事先被她搅碎的甘蔗渣。
加水到可以捏成团的状态搅拌均匀,全部投入坑中,最后面上拍一层土封口。
“好了,大功告成,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沈玉姝拍拍手上的碎屑,语气轻快道。
沈安信看女儿把一堆东西扔进坑里,“这就行了?”
“当然,照这天气等秧苗移栽到田里就差不多了,到时候正好给菜地用。”
接下来便是育苗了,沈玉姝找沈老爷子拿了三斤去年留的稻种。
优质稻种外观平滑有光泽,种胚饱满充实。
她手里的稻种却有些干瘪,和空间里的更是没法比。
稻种在催芽之前要晒两天,沈玉姝怕自己第一回干这事失手。
干脆偷偷调换成空间的稻种,所以这一步省了直接浸水三天。
趁着三天时间沈玉姝在院里垒了个简易土灶用来煮骨头。
何氏沈玉兰帮着一起干,顾氏有时帮着烧烧火。
院中天天飘着肉香,村里不少人家又是一阵嘀咕。
这些时日沈家一直处在八卦中心,说来说去的总免不了沈玉姝的一番折腾。
煮好的骨头摆到院子里晒干,再拿大铁锤子敲碎用石磨磨成粉。
混着木屑、蛋壳等一块倒进坑里腐熟。
骨头看着多磨成粉便不剩多少,坑添了一半,她又让孙屠户送了一回,直到填满为止。
沈老太太心疼她的锅这几天不停的烧,生怕给她烧穿了。
沈玉姝被盯得烦不胜烦,借着沈安信的手从空间拿了一个大铁锅出来。
多亏她当初想的多,因着空间种粮的原因买了不少农具和机器,不然她还的上城里一趟买锅。
沈老太太看着厨房的新锅,顿时哑了声,再不多说一句。
烧吧,爱咋烧咋烧,最好把那口小锅也拿出去烧,烧坏了好换新的。
她倒要看看二房有多少私房够折腾。
沈玉姝让沈宁嘉发动村里的小朋友收鸡蛋壳,一背篓蛋壳换两颗糖。
村里的小孩听说了这种好事,全都动了起来,为了换糖吃,把村里翻了个遍。
村民一边四下搜罗蛋壳一边背过身偷笑沈家吃饱撑的没事干,居然做出拿糖换蛋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