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穿着朴素的少年,手里提着豆腐和一小块猪肉,嘴里哼着小曲儿,当他经过一个巷口的时候,一道微弱的呼救声从巷子里面传来,要不是他几年前经过特殊训练,耳力比常人要好,经过这里,他肯定如街上的行人一般,也听不见这微不可闻的呼救声,少年提着手里的东西,赶紧拐进巷子里,此时倒在地上的张婆婆身下留了一滩血,已经陷入半昏迷的状态,嘴里无意识的一直重复着“救命……”,少年没有犹豫的弯腰把受伤的张婆婆抱起来,然后直奔医馆,等到了济安堂医馆后,少年大呼:“大夫,您赶紧给这位婆婆瞧瞧,她受伤了,我看到她的时候,地上一滩血,如今人已经昏迷了”,背对着少年的一位老者正在往装药的抽屉里添加药材,听到少年的呼救后,赶紧转身,让他把张婆婆抱进内堂的床板上放平,然后让少年出去叫人打盆热水进来,他自己则开始准备剪刀和纱布,还有止血的药粉。
不一会儿就有个药童端着一盆热水进去了,少年没有立刻就走,而是等在外堂,不一会儿就见药童端着一盆染红的水出来,又换了干净的热水端进去,过了大概一个时辰,老者才从内堂走出来,一脸倦色的对少年道:“伤者是你什么人,她上了年纪,加上受伤后血气流失,我刚刚给她把血止住了,伤口也缝好了,我现在去给她熬制一些提气补血的药,给她喝下后,她能过的了今晚,就能保住性命,今晚有可能会发热,需要留人在她身边给她用湿毛巾降温”,少年:“我不认识这位婆婆,我是路过巷子的时候,听见她的呼救声,我才把她送来医馆的,既然人是我送来的,在婆婆还没有醒来之前,我在这里守着她”。
正西巷,夙临当值后,回到院子里找了一圈,没人,他以为张婆婆去逛集市去了,当值到巳时的他,一夜没睡,也没有多想,就直接回了自己的屋子,倒头就睡,窗外的阳光从晨光微醺到金光万缕,屋里的人都没醒来,直到夕阳西下,他才缓缓的睁开眼睛,醒来的凤临,此刻肚子饿的咕咕直叫,他迅速起身往厨房走去,等到了厨房,只见厨房打理的干干净净,橱柜里面摆放着整齐的碗筷和他上午回来的时候一样,没有摞动过的痕迹,灶台上也不见张婆婆给他留的饭菜,对于他们这种平时需要高度警觉的人来说,他立刻发现了不对劲,厨房的样子,和他上午当值回来的时候一模一样,张婆婆就算赶集,也不能一天不归,夙临脸色凝重的走出厨房,踏出小院,在经过必经的巷子里的时候,他嗅到了血锈的味道,他低头看去,果然在地上看到一滩血迹,看到这里的夙临心里一紧,按照张婆婆平时要去的路线找了一圈,也没见人,他立马去京都的医馆挨家挨户的询问今天有没有一个受伤的妇人,直到问了五家医馆后,才问到了济安堂,当夙临得知今日有个少年送了一位受伤的年长妇人来后,立马询问伤者在哪里,得知伤者在内堂,夙临表明来意后,大夫让药童把他领临内堂,到了内堂后,只见屋里的床板上躺着的正是他要找的张婆婆,一位少年正在替她换湿毛巾,夙临在外面的时候就听大夫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所以他知道眼前的少年是救助张婆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