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随着业务的扩张,也需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也不断在更方面的去完善企业制度,增加相应的各种活动,一年一度的精英会也在成为了提升公司员工凝聚力和领导能力的盛会。
公司的精英会一般都是分公司的部门经理这一层级。第一次的精英会是在去年召开的,地点定在杭州,当时是牛老师和黄老师去了,在西湖边上的一个宾馆里,总共大概也就三十多人吧,开了两天吧,组织了人的参加了一些培训,和一些相应的团建活动。
今年是第二次组织的精英会,地点定在浙江和江苏交接的一个户外活动基地里,分公司人事的范经理已经通知我了,让我去参加,把相应的工作做了相应的安排,时间是三天。
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成都和苏州分公司,总部又增加了一些部门,全部的参加的人事有一百多人吧。
当时那天早上在总部的办公楼附近集合,成都的同事提前一天乘坐飞机飞到上海,和本城市的参会人员一起出发。杭州和苏州的参会人员自己安排车辆直接前往会场。他们参会的人不多每家分公司也就十来个人吧。
那天早上一早,我从家里就背了个大的双肩背包,把日常的换洗的衣物准备好了。在拿了一本书,怕在那边晚上没事的时候看看书,实际后面都没啥空看书。
到了总部两部大巴士已经来了,我赶紧去了总部的办公室里上了厕所,在那里遇到了不少同事,纷纷互相打了招呼,大家都挺忙碌的。
然后下了楼,在办公楼的楼下等着,和其他相识的人互相打着招呼。很远听见有人叫我,我抬起头来一看,原来是成都分公司的同事,我们也聊了几句。大巴那边有人喊:“上车了。”
那人接着喊:“总部的风险管理部、客户服务部、两个分公司的同事坐后面那辆车,总部其他部门的坐前面那辆车。”
我上了车,依然是一车的熟人,互相打着招呼,看了牛老师和黄老师打了招呼。很我找了后面的座位坐了下来,后来有个成都的分公司同事坐在我旁边,和他聊了几句。很多人都通过电话,只是没有见过面,经过一通的寒暄,我们都互相很熟悉了,一路上在车里欢声笑语的,气氛特别的轻松。
后来在路上,有一位培训部的同事,大多四十多岁,操着浓重北方口音,声音特别洪亮,就是刚才通知我们上车的那个人,对我们宣布了住宿的安排:我姓黄,是总部培训部的培训经理,告诉我们本次活动的日常安排已经打印好了,放在住宿的房间里,大家请根据上面的安排时间参加各项活动,如果有事不能参加的,可以提前告诉他,以便提前做好准备,本次活动由于参加的人比较多,准备时间也相对紧张,如有不足请大家多包涵,如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培训部的同事。
培训部是公司最近新成立的部门,我只在腾讯通上面看到过他们,其中有一两个人还给我打过电话,问过我一些业务上的事情。公司发展了,培训工作还是很重要的,公司还从同业引进了一位有资深经验的培训总监吧。
汽车开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吧,开进了一个类似大的庄园的地方,我看见外面写着“菊花洲”等几个字,车子一晃而过,没看太清楚。车子在一栋四层的楼房面前停了下来啊。培训部的黄经理,对我们说:“到楼下大堂里有我们培训部的同事在安排发放房卡,大家拿了房卡先把东西放一下,然后休息一会,一会十点有一个培训,在东边的楼里面。”他用手指了一下,接着说:“具体的其他安排的会议指南说明在每个人的房间里都有,每人一份,请大家按照上面安排参加活动,如有其他问题可以拨打上面的电话咨询。”
然后我们大家都下车,走进住宿的宾馆。这个大堂也不大,类似疗养院的地方,装修很一般,装修也比较陈旧了。
大家很多人都三三两两的站在大厅里,等分发房卡。我不久之后在小姑娘手里接过了房卡,和同房间的同事相约一起上楼了。这个同事是上海分公司的普陀分公司的经理,姓萨,人称萨工,好像刚进来的时候是在网络进行一些电脑装配和维修的吧,后来就转到销售部了。
我的房间在三楼,一进房间感觉有一点许久没有人住的气味,我先把自己的包放在电视机旁的行李架子上,就去把能开的窗户都打开了,现在十月份,天气不冷啊。
我开完窗,就去上了厕所,再洗了一把脸,感觉清醒多了,一路坐车的疲劳感也消失了。
我出来后看见萨工就坐在那里抽烟了,他看见我出来了,就问我要不要抽烟,我说不用了谢谢。那时候的我还偶尔抽烟,只不过抽的比较少,过了几年我就彻底把烟戒了。
我看见每张床上放了一张A4纸,我就拿起来了,然后找了一张沙发坐了下来。
我大致看了一下活动安排,今天全天一直到了晚上都是培训,明天是一天户外拓展活动,后天上午也是安排了相关的培训,时间安排还是蛮紧凑的,很充实。然后把这张安排放在了沙发边的桌子上,再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
然后我站了起来看了看窗外,附近没啥高大的建筑,都像公园一样,窗外可以看到这附近的全貌,这里建筑也不多啊,只有几处不高的建筑,无非是礼堂,餐厅和各种活动场所。看着满目的绿色,心情感觉很舒畅。
我看那人一根烟也抽的差不多了,我对他说:“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可以去会场了,免得来不及。”
他说:“不要着急,来的及,很多人都刚进来房间,你看路上都没啥人。”我看了一下窗外,确实去会场的路上没啥人。
然后他说:“不知道苏州和杭州的同事到了没有。”
以前听闻萨工是慢性子,这次也算是见识到了。
我对他说:“走吧,反正呆在这边也没啥事,出去转转比呆在这里好多了。”
他一听就站了起来,慢条斯理的拍了拍身上可能有的烟灰,拿起了放在茶几上的手机。
我这时已经走到门口,他才慢慢的跟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