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好,赵氏就离开了。苏氏看着新家,怎么看怎么满意。
宋安也是,院墙这么高,院门这么大,以后,真的没人能随便闯进来了,他和娘,住这里,满满的安全感。
“娘,明天家具来了,咱们在住新屋?”老房子,以后就做柴房和杂物间吧。
苏氏看着新屋,越看越喜欢,听说里面还做了什么火墙,雪天,不坐炕上都很暖和。
“咱们家,要办新房酒吗?”
上梁那天,也就是叫了几个熟人吃了顿。
“办吧,明天我们就去看看日子,不管咋说,咱们的屋,大多数村人都帮忙建了,该好好招待他们吃一顿。”
上梁就没办,搬新屋怎么着也得办一下,就是不知道要请多少人?
“如果大办,老宅那边……”
“娘,他们愿意来,那就来吃顿饭,其他的,没有。”
“成,听你的。”
宋风想了想,“咱家没啥亲戚,村里来干活的都叫一下吧。”
“要多少桌?”
印象里,农村吃席面,都是拖家带口的。
“十三桌。”
还真不少。
“风哥,席面的菜是怎样的?”记忆里,家里吃席都是老爹去的,她真不知道这里的席是怎样的?
“我也不知道,这些年,咱们家跟村里人情也没往来。关系还不错的几家,知道我们困难,也都没叫过我。”
两人都可怜,都没吃过村里的席。婆婆更不用问,比他们都不如,听说婆婆和娘家也早闹翻了,当年嫁人贪了她所有聘金不说,还在公公死后,把上门求助的婆婆扫地出门,这些年,一点往来都没有。
“明天,我问问周婶子。对了,村长婶子咱家收橡子,她咋没跟人说?”
比起村长媳妇,她更喜欢和话少的周婶子打交道。因为村长媳妇嘴碎,话多。
“她自家挣钱的事,能跟外人说?她又不傻。就是爱热闹,说说无关紧要的,你看她唠嗑可有说过家里人半点不是。之前我借银子的事谁不夸村长仗义,婶子,聪明着呢!”
方小宁恍然,又是个扮猪吃虎的主,只说好的,为自家争好名声的人。
“其实我是不想办酒的,怕爷那里来闹,村长叔说要办一下,让人知道咱家不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宋老二家,让他们看看我们现在过得多好!”
宋风越说越激动,方小宁拍拍他的手,想也知道他这些年过得有多憋屈有多难。
“都过去了,别想了,普通村里的酒席不会太好,花不了多少银子,十几桌就十几桌吧,也就这一次。”
镇上神棍掐指一算,三天后宜移居。
回来就去了周家,周婶告诉她菜单,方小宁对农村的席面有了更深的认知。酒,是不可能有的,就算掺了水的也没有。
席面里,唯一过得去的就是一盘把子肉,其他的,全是自家菜地里的东西。
近来伙食极好的苏氏都惊呆了,以前为了吃口席面,两妯娌争得脸红脖子粗,她以为多好的东西呢,结果就这?
她们到底争个啥?
“娘,周婶子说肉,按人头算好,不要太大块,一人一块。其他的菜,嗯,都是水煮,就是大份点就行。”
“就这就行?”
“嗯,可能就是窝头和糙米饭得准备多些,他们胃口好。”
“是该叫人吃饱。”
“明天我们就去镇上带东西回来,再买几斤瓜子,等席的时候吃。那天,我们娘俩,我娘,还有周婶,王婶,村长婶子,宋婶,李婶都会来帮忙,村里的几个小媳妇也说会来,他们家的桌子凳子,碗筷,后天就会搬过来。”
“小宁啊,你安排的真好。”
方小宁笑笑,婆婆又不出门,她肯定得弄好,不然等人来了大眼瞪小眼吗?
“娘,我们还有远房亲戚要叫的吗?”
“亲戚啊,我和娘家断了,就不叫了,老宋家的亲戚这些年也都没来往,当家的几兄弟你也知道,反正不叫估计也会自己来,还有就是他还有个妹妹,小姑子当年嫁得好,和咱们也是没往来的。”
所以,这一家子确实是孤家寡人。
方小宁唏嘘,混的比她爹还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