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确实差不多。
因为安熙的记性不是很好,记不下那么多东西。
而且又只记得住他认识的草药,安晚晚索性将安熙能记得的草药都装在一个篮子里。
到时候,拿出实物给杨大夫看,也算是另类心意了。
安熙的加入,使得整个表演的有趣程度直线上升。
桃李村因着近几年风调雨顺,家家户户这才将将达到温饱水平。
自然还没有人家,有富余的闲钱送孩子去私塾读书,安家是唯一一个例外。
但安家也就送了一个安家大朗去私塾,两个小的按理来说,还不会识字。
安熙这跟着学了一个月,就能学成这个样子,看来也是一个读书的料啊!
其实表演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还不以为意。
不过是背背草药罢了,自己家孩子学学肯定也能背。
可越听到后面,村民们的心里头越没有底了。
这几个孩子,他们怎么能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背下这么多种草药的?
还能分得清,哪个草药是干什么的,长什么样子,有什么功效……
这就是杨大夫口中的天赋吗?
这也太厉害了!
而且安家拥有这种天赋的不只是一个孩子,竟然是三个!
杨大夫之前不是说,只看上了一个有天赋的孩子吗?
现在看来都不相上下啊!
难道杨大夫看上的是安熙那个小鬼头?
嗯!
这就说得过去了。
肯定是安熙!
年纪小,脑子又聪明!
想到这,村民们纷纷转头看向自己家孩子,正目不转睛盯着安家三个孩子表演呢。
再想象一下,如果是自家孩子送去跟着杨大夫学习,一个月时间,会学成什么样子呢?
他们也会如同安家三个孩子一样,能滔滔不绝将杨大夫讲的各种各样的草药,记得滚瓜烂熟并且当众背诵吗?
怎么想,都觉得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己家孩子,几斤几两自己心里有数。
刚才还夸口对安家几个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的李婶子,这会只想拉着自己家的李二柱偷偷溜走离开这个地方。
太可怕了,安家的几个孩子太可怕了。
怎么会有如此天赋的孩子,还是一次性出了三个,安家的几个孩子都不正常。
他们都是怪胎!
怎么会有孩子,连字都没有学过几天,就能够背下来那么多的草药名字。
有村民感慨,安家的孩子要是不送去学医术都是浪费了天赋。
另一个村民反驳,这样的天赋和记忆力,就算是考科举也绰绰有余啊。
可惜了!
要是安家的当家的能够再争气一点,就能够将安家的几个孩子都送去上学了。
村民们的议论声不大,却被村长听进去了。
看安家这几个孩子的天赋,要是真能送去上私塾,不出几年肯定能考个秀才回来!
说不定,还能考个状元回来呢!
那对村里头可是大大地好事啊!
要真出了个状元,那村里头都要跟着沾光了。
当朝的政策是,出了秀才,秀才家里赋税免除。
出了举人,同宗族的赋税免除。
要是出了状元,不光是同宗族的沾光,全村都可以免除三年的赋税。
别看只是小小的三年,那对他们靠种地为生的村民来说,可是大大地减轻了负担啊!
他们日日夜夜的战战兢兢地里田间的忙碌,不就是为了一年到头能够有个饱饭吃吗?
只是每年赋税一交上去,他们的粮仓就已经少了一小半了。
若是能省下来三年的赋税,估计日后就算是遇上灾荒年都可以扛过去了。
村长开始在心里头盘算开了。
目前安家是看着有难处,但等到日后安家的几个孩子培养出来,那绝对都是人中龙凤的存在。
而且就他老头子的眼光看来,安家夫妇也不像是会长久待在桃李村的面相。
他们呢,迟早会离开这个小地方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村长也没有刻意和安家拉近距离的原因。
但如果安家的孩子是从桃李村考上去的,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无论安家以后是否还留在桃李村,孩子的报考户籍是不变的。
如果桃李村的村民们能够在安家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那么想必以安家夫妇对待杨大夫的态度,也会很感念他们桃李村的恩德的。
万一安家出了个有出息的孩子,到时候,他们桃李村跟着一起鸡犬升天的日子恐怕就不远了啊。
村长自己越想越激动,不行,他今天晚上回去,就要把杨大夫请到家里来吃饭。
顺带好好打听一下,安家的几个孩子的天赋到底如何。
只要杨大夫说天赋不错,那就由村里头出钱,将他们送往私塾读书。
只要安家有一个孩子读出来了,考上状元,对桃李村来说只有好处。
若是没有考上,也当是为村里培养了一个教书先生,以后让他们教授村里的孩子识字。
只要有希望,那村子以后的读书人只会越来越多。
村长在这一个人越想越激动。
不行,这样天生读书的好苗子怎么能够让杨大夫拉去一个收徒学医术呢!
那不是让他们桃李村平白失去了一个减免三年赋税的机会吗?
就是不知道杨大夫到底看中了哪一个孩子啊?
要是看中的那个不是安家的孩子,那就好了。
那孩子好像说是安家媳妇的娘家侄子。
哎呀,反正那个孩子学什么都跟他们村子无关!
就算以后考中了状元,对他们桃李村来说也没有好处。
但要他是看中的是安家的两个小子之中的一个,就比较难办了。
自己的这个辈分高的吓人的杨叔叔,那性格不是一般的倔强执拗。
只要他认定的事情,基本上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杨大夫在听到安书余的提示后,看的那叫一个认真!
他没有想到今天早上会有这么一出。
更没有想到,安家的几个孩子,居然还偷偷给自己准备了这么巨大的一个惊喜。
他原本就对安家的几个孩子很是满意!
这几天正在纠结要不要将他们几个全都收入门下。
还是,只收晚晚一个呢。
经过今天经历的事,他彻底不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