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了四月,林家就收到两张帖子。
一张是薛蟠娶亲的喜帖。
而另一张,则是北静王水溶的生辰宴请。
薛家和林家算是拐了好几个弯的亲戚,总是要给几分薄面的。
所以王熙凤备了贺礼准备亲自赴宴。
至于北静王水溶的生辰宴请,邀请的是林繁林简兄弟二人。
自是由他兄弟两个带着礼物前去恭贺了。
薛姨妈给薛蟠娶媳妇也很是费了一番功夫,加上不缺钱,娶亲仪式也是极尽奢华。
就连王熙凤这种见惯了富贵的人看着都忍不住咋舌。
更别提王氏了。
她知道妹妹有钱,却也想不到妹妹这般有钱。
虽然她是不打算让宝玉娶宝钗为妻的,可是见了这样多的钱也有些心疼拿不到宝钗的嫁妆了。
宝玉借着庆贺薛蟠娶亲的机会,私下里会了宝钗。
宝钗因为这阵子回家帮着母亲准备迎娶新妇一事,也一直没和宝玉见面。
这还是她进京入住荣国府之后第一次和宝玉这么久没见,着实还是有些想念的。
宝钗带着几分羞涩同宝玉说了薛姨妈已经和姨妈提起二人婚事的事情。
“你安心读书,想必等你这次秋闱高中后,姨妈就可以到我家来提亲了。”
宝玉点点头,趁宝钗不注意一把抓住了她的手,宝钗觉得两个人的亲事既然都提过了,也就红着脸由着他牵着。
宝玉笑道:“好姐姐,你放心。
我便是为了你也要好好收心读书的。
你也知道,我一向是不喜与那些禄蠹为伍,但是为了姐姐,让我做什么都行。”
宝钗心中甜蜜,看着宝玉越发的欢喜。
这辈子能到这样一个知心又英俊的丈夫,是她在进京前想都不敢想的。
两个人又悄悄说了一会子话,也就分头去忙各自的了。
但是他二人都没有想到,这一幕居然让去找薛姨妈说话的王氏给看了去。
虽然她只看见这两个人一前一后从宝钗的房里出来,但是既然之前已经听薛姨妈说了这二人两情相悦的事儿,那可见是偷摸着约会去了。
王氏心里不由地紧张了起来,宝玉房里放了人,可谓是知晓了人事。
若是再因此与宝丫头做出点什么来可就麻烦了。
到时候即便自己不想娶宝钗做儿媳妇,只怕妹妹都是不依的。
如此说来,倒逼着她要早些去进宫去见见娘娘了。
王熙凤在婚宴上也遇见了不少熟悉的夫人奶奶们。
本就是参加喜事,大家也都触景生情,乐得聚在一起说说自己儿女的亲事。
保龄侯史鼐的夫人申氏,也是因为与薛家算是拐着弯的亲戚,更多看在史老太君的面子上来参加了婚宴。
她给侄女湘云的亲事刚刚议成,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今日参加喜事,兴致很高。
早已有那耳朵灵通的夫人听说了她家的事,在席上连声道贺。
王熙凤也是这时才听说了史湘云与卫家的少爷卫若兰定了亲。
她心中微叹,湘云果然还是同前世一样的命运啊。
不过今生朝堂上的局势已不再如前世那般风云诡谲,想必卫若兰不会再牵连其中,落得个惨死的下场吧。
她一向喜欢湘云这个姑娘,自是希望她能有好的结果。
忽然听到一位紫色华服的夫人问道:“那卫家是不是还有个姑娘在宫里做娘娘?”
申氏点头笑道:“正是,就是当今的惠妃娘娘。
和我家侄女定亲的卫少爷是她的侄子。”
“哎呀呀,那你们家这一下子也算和皇家沾亲带故了啊!
来来来,让我敬你一杯,也沾沾你们家的福气。”紫衣夫人笑着端起酒杯。
她一看就与申氏是极熟的,所以说得这话也带了几分玩笑。
申氏正要笑纳,却听见刚刚从外面进来的王氏不冷不热地说了句,“说起来这位惠妃娘娘还是和我们家娘娘同一年进的宫吧?
我们家娘娘再有两个月就又要生了,怎地惠妃还没见喜啊?”
说着她顺势在申氏身边坐下来,笑着问道:“申夫人可知这其中有什么隐情?”
王熙凤抿着嘴觑着自己这位二嫂。
这人要讨厌了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她知道王氏无非是想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女儿有多受宠,但是这样揭惠妃的伤疤就没必要了吧。
王熙凤也进过几次宫,也是见过这位惠妃娘娘的。
她对此人印象还算不错,并不想让王氏刻薄人家。
申氏本来也正笑嘻嘻地准备接受紫衣夫人的恭维,听到王氏这话,挂在脸上的笑容也有些尴尬。
王熙凤悠悠地开口道:“二嫂,求子这种事情本来就是说不清楚的。
如今是薛家的好日子,咱们还是说些喜庆的事儿才好。”
紫衣夫人刚才听见王氏那话本也愣住了,如今听王熙凤这样说,也笑道:“贾夫人说的很是。
要我说啊,今天就该贾夫人多说说话才是。
谁不知道咱们几个里面数你多子多福啊!”
周围几个夫人都很捧场地笑了起来。
一下子众人的焦点都集中到了王熙凤身上。
王氏本来想要显摆自己女儿在宫中深受恩宠,没想到又让小姑子抢了风头,心中不悦。
她忍不住白了王熙凤一眼,扇着扇子扭过头去。
再多子多福又如何,反正自家宝玉是一定不会娶她女儿的。
伏在案上抄完最后一页《山野清记》的黛玉,完全不知道自己居然被这么多人惦记着。
她放下笔,揉了揉有点僵硬的手腕子,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
为了赶在北静王生辰之前将书抄完,她最近可是每日足足要写两个多时辰呢。
不过还好,总算是把书抄完了。
剩下的就是装帧了,交给团哥儿去做就好了。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她还正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呢,团哥儿就撩开帘子进来了。
“姐姐大功告成了?”
黛玉笑道:“你可是有千里眼啊?
我才刚刚撂笔,你就进来了。
可算是写完了,幸不辱命。”
说着她闪开身,让出案前的位置,让团哥儿过来看。
虽然她之前抄写的时候团圆兄弟就来看过,不过这次看着那厚厚一摞工工整整的书稿,就连团哥儿也赞叹道:“果然是姐姐。
除了你,再没人有这样的功夫和耐心。”
黛玉笑道:“你就别恭维我了。
剩下的装帧可就要看你的了。
一定要给我的书稿锦上添花才行。”
团哥儿轻抚着书稿,“弟弟我也一定倾尽全力。
相信这份礼物,一定会让郡王哥哥喜欢。”
黛玉想到水溶看到这份书稿时的样子,忍不住也弯起了嘴角。
算起来,自年前的赏梅宴之后,自己好久都没见过他了。
不知为何,黛玉心中涌起一丝淡淡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