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安知道阿璃不会随便给自己推荐人,虽然不想在此时处理公事,仍旧看得很认真。
他眼睛肉眼可见的明亮了起来,愈发沉浸在奏折内容中,沈璃将面前的茶递给他他也是无意识的接了喝下。
“妙啊,此人深知改革的精髓,提出的许多意见都在点子上,正是我需要的人。”顾长安惊喜的望着沈璃:“难为阿璃,居然能找到这样的人才。”
“也是缘分到了,老天爷也见不得夫君如此劳累。”沈璃并不提自己如何找到的。
“得阿璃才是我最大的缘分。”顾长安将她揽在怀里,吻住了她。
能挖掘到这样的人才首先要懂得改革,而阿璃就是那个懂的人,平生能得一爱人一知己,该是多大的幸事。
沈璃感受他浓烈的情绪,心里也是感动感慨,他们夫妻二人情深如许,竟然有人想分化,简直是该收拾。
当晚的热烈不必多说,第二日沈璃几乎没赶上翰林院的点卯,但即便如此她还是在出门前做了布置。
传信的连翘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家小姐:“小姐,您确定要这样做?若是此事发,可是谋逆的大罪啊。”
“放心,真谋反又有几个人拦得住我。”沈璃神情不屑。
若是真闹到那一步,皇城内外那些千斤重的宫门与她来说与纸糊的没区别,禁卫军也未必就能奈何得她。
即便再不成,她带着全家逃出皇城,也能再带着红莲教几十人万教众杀回来。
她不想天下大乱,不带兵她如今没有让天下大乱的能力。
又有什么可怕的。
连翘对于自家小姐的口气也是哭笑不得,从前她们只觉得小姐太像老爷不像夫人,如今看来,比之鲁莽的夫人尚有过之。
五日后,西境传来戎狄骑兵再次偷袭边境的消息,趁着大昭援兵未到突袭边镇,屠杀并且放火烧了一个镇子及十几个村子,全镇老小幸免无几,遇难几千人。
朝中不由得人心惶惶,不知道戎狄怎么就从抢劫惯犯成了杀人的魔头。
屡遭挑衅的成帝怒极,再派五万三大营士兵到前线增援,此次必要报仇。
此举虽然平息了大部分臣子和百姓的焦虑,可还有部分人觉得大昭流年不利,应该举行祭天以及祭祖。
成帝对这种说法也动摇了。
在这时,一个干燥冬季的大风夜晚,宫内再次升腾起火光,而且随着大风火势愈发凶猛。
成帝得到消息的时候正在寝宫唉声叹气,因为要防着弈王,他已然一段时间没有见郑贵妃了,随侍的是个年轻的妃嫔。
“陛下,走水了。”太监的声音在门外响起,颤巍巍的带着哭腔。
成帝坐了起来,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有种不祥的预感:“哪里?”
“回陛下,是奉先殿。”太监声音更颤了。
“什么?”成帝刹那间站了起来,因为起身太猛而觉得头脑有些眩晕,还好身后的妃嫔及时扶住了他。
“陛下您先别急,已经在救了。”
“阖宫上下,尽数救火!快!”成帝这命令是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