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边关之地,狂风呼啸着掠过苍茫的原野,卷起漫天沙尘,冯胜身披重甲,神情严肃地站在城墙上。
他锐利的目光扫视着远方,仿佛能穿透那无尽的风沙看到敌人的身影。
此时,四万雄师已严阵以待,他们整齐划一地列阵于城下,军容威武雄壮。
而在这支庞大军队之中,一万精锐骑兵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去,前去支援正在前线奋战的李文忠所部。
正当冯胜全神贯注的观察敌情时,一名副将匆匆赶来,只见他神色凝重,快步走到冯胜身旁,拱手抱拳禀报道,“将军,刚刚收到加急情报,朝廷正在筹备起兵十万,向北进发!”
冯胜听闻此言,身体猛地一震,脸上露出惊愕之色,他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十万大军北上?这未免也太夸张了吧!就目前草原的局势而言,我们这边已有十几二十万大军,难道还不足以应对吗?再派遣如此众多的兵力前来,岂不是纯属浪费人力物力?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嘛!”
现在边关这边冯胜有五万大军,李文忠带着十万大军,常茂带着四万大军,七拼八凑的也差不多二十万兵马。
平定草原,马踏王庭是没问题的啊。
为什么朱雄英又要派十万大军北上?这是有多不放心啊。
副将听后,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的笑容,连忙解释道,“将军,您可能误解了,据最新消息,朝廷此番起兵北上,并非是要来协助我们平定草原之乱的,而是剑指辽东方向,看样子,朝廷似乎有意收复失去已久的辽东地区!”
冯胜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问道。
“克复辽东?好大的手笔啊!居然要同时开启两条战线作战,朝廷的国库真有这么雄厚的财力支撑吗?”
他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担忧,毕竟双线开战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如果没有充足的保障,这场战争恐怕会变得异常艰难。
而且,不是说国库没啥钱吗?
哪来的钱支持朝廷双线开战?
“听说是捐款出兵的,这次也不知道为啥,满朝文武人人都捐了两三万两银子,自从太子监国之后,好像钱款的压力瞬间就没了,边关的军饷不仅及时发放,先前还给咱们发了笔银子当过年的赏赐呢。”
副将笑着挠了挠头。
他不懂这些政治里的弯弯绕绕。
但是他知道,朱元璋执政期间,国库几乎年年赤字,边关的军饷没有几回是按时发放,有时候会晚一些时候。
老朱没有不发,只是有时候实在没钱,只能晚点发。
但是朱雄英一上台,不仅提前足额发了今年军响,过年的时候都给了赏银。
“捐款?还每人都捐了两三万两银子?什么情况?难道满朝文武都成了国之忠臣?愿意出钱克复辽东?
要真是如此,只要他们肯出钱,别说克复辽东了,三年内实现中华秋海棠叶的一统绝不是问题啊。”
冯胜也没想明白啥情况。
以前捐款,那都是几十几百两的捐,捐几千两的都少。
毕竟都怕捐多了被朱元璋问哪来的。
到时候捐款还惹祸。
现在每个人捐两三万,朝堂上那么多官员,这加起来得是多少钱啊?
妈的,老子这辈子也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啊。
“是啊,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真要是军饷年年如此足额发放,太子殿下指哪打哪啊,绝对的百战百胜。”
副将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大明,尤其是明初这些见过血的士兵,那战斗力真是杠杠的。
钱给够,你说打哪我就打哪,打不下来不是我们战力不行,是你钱没给够。
“如果朝廷起兵克复辽东,那以目前的形势来看,眼下辽东的那些兵马恐怕是难以抽身赶来草原增援了吧?”冯胜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
一旁的副将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从理论上来讲,确实如此,不过,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倘若尚未知晓,我们仍需谨慎应对。”
冯胜略作思索,随即果断下令,“事不宜迟!你即刻派出得力人手,悄悄潜入辽东境内,想尽办法大肆散播我大明即将起兵十万、全力克复辽东的消息,如此一来,不仅能令他们陷入人心惶惶、自乱阵脚的局面,还能够有效地阻止其派兵前来增援,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副将抱拳应道,“遵命,将军!末将这就立刻安排人前去执行此任务。”
说罢,他转身便欲离去着手布置相关事宜。
然而就在此时,冯胜忽然又补充道。
“且慢!另外,再调拨给我一万精锐兵马,我打算亲自率领这支队伍前往支援曹国公他们,此次战役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彻底扫平北元,永绝后患!”
副将再次恭敬的拱手施礼,“是,将军!”言毕,他匆匆离去,按照冯胜的指示迅速展开行动。
冯胜很清楚,北伐就要在这一次终止,也必须要在这一次终止。
否则隔个几年就要北伐,浪费国力。
眼下还不如好好发展民生。
更何况,近二十万兵马,大将频出,还扫灭不了一个苟延残喘的北元,淮西集团脸上也无光啊。
眼下已经派出一支轻骑兵了,再带一万步兵过去,两万人支援足够了。
这一战,必须要打到北元王庭,犁庭扫穴!
“报!将军,前线战报!”
这时候,一个小兵冲来,给冯胜送来了一个战报。
冯胜赶忙接过,心里一惊,不会是前线战事吃紧了吧?
北元真的还有再背水一战的能力?
北元这几年养精蓄锐,缓过来得这么快吗?
冯胜打开战报,阅读起了上面的内容。
看完之后,人都傻了。
“你确定这是真的战报?”冯胜不可思议的问道。
小兵点了点头,“回将军,确实是战报,核验过送战报之人的身份了,这战报是有何不妥吗?”
“哪有不妥?太妥了啊!李九江这小子,他把元帝给活捉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