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宁静的画面下,殊不知李凡的身体内已经是大河奔涌。气流在任脉,督脉,冲脉,带脉之间来回运行,几个来回后,气流又开始向阴跷脉和阳跷脉漫涌而来,这一浪又一浪,一会便将双脉打通。
于是气流又在这六条经脉运行,一会又开始蔓延至阴维脉、阳维脉,如海浪拍堤一浪冲击过后,又回到六条经脉云运行,继续发起下一浪冲击,周而复始的经历了36轮冲击之后,终于将阴维脉,阳维脉打通。
李凡心下暗喜,继续弹着琴,吟唱着唐诗宋词,沉浸在奇妙的练功状态中,随着他手指在琴弦上的拨动,悠扬的琴声如流水般倾泻而出。此时,体内的气流仿佛也受到了音乐的感召,开始以全新的节奏运行。
当琴声奏响宫调时,气流变得雄浑有力,如同一股浩荡的洪流在经脉中奔腾。任脉、督脉等六条经脉被这强大的气流充盈,隐隐发出微微的震颤。李凡口中吟唱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句中的豪迈之气与宫调的雄浑相互呼应,气流在经脉中涌动得更加猛烈,仿佛要冲破一切阻碍。
接着,商调响起,气流稍稍放缓了速度,但却多了一份沉稳和坚毅。如同金属的撞击声,气流在经脉中发出清脆的声响。此时,阴跷脉和阳跷脉再次被气流冲击,这一次的冲击更加精准,仿佛是在对经脉进行一次精细的雕琢。李凡低吟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商调的沉稳与诗词中的悠然相得益彰,气流在经脉中缓缓流淌,带来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角调出现,气流变得柔和而温暖,如同春日的微风。在这股气流的滋养下,经脉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冲脉和带脉在角调的影响下,变得更加通畅,气流在其中自由地穿梭。李凡轻声吟唱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角调的柔和与诗词中的温婉相映成趣,气流如同春雨般滋润着经脉。
徵调奏响,气流瞬间变得热烈而激昂。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气流在经脉中燃烧着、跳跃着。阴维脉和阳维脉在这股强大的气流冲击下,开始进一步拓宽和强化。李凡高唱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徵调的热烈与诗词中的豪迈霸气融为一体,气流在经脉中奔腾呼啸,充满了力量。
最后,羽调降临,气流变得空灵而悠远。如同轻盈的羽毛,气流在经脉中缓缓飘动。此时,李凡的身体仿佛与整个天地融为一体,体内的气流也达到了一种和谐的平衡状态。李凡悠悠地念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羽调的空灵与诗词中的超脱境界完美契合,气流在经脉中平静地流动,带来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在这过程中,三和弦与民乐的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相互配合,为李凡的练功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氛围。大三和弦带来的明亮与开阔,让气流更加顺畅地在经脉中运行;小三和弦则带来了一丝温柔与细腻,使经脉在冲击中得到了更好的修复和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