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的包母和以前的李宸妃有些神似,但郭槐又不敢确信。
毕竟在他的认知里,李宸妃十八年前便葬身火海了。
而看到郭槐这个大仇敌,李宸妃也是吃惊不小,心中的怒气如同将要爆发的火山。
但她还是尽力克制情绪,不敢表现出来。
甚至郭槐为人机警,让他瞧出端倪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不知这位公公怎么称呼?”李娘娘假意问道。
“咱家是太后的总管太监郭槐。”
“光临鄙府,所为何来?”
“奉太后之命,特来看望包老夫人!听说包老夫人双眼复明,故而特备一根千年山参,以表太后对臣子的关怀之情。”
李宸妃一听,心中顿时一怔,莫非刘太后对自己的身份已经产生了怀疑?
“太后的好意,民妇心领了,然而民妇一个乡野村姑,怎敢动太后垂问,我儿包拯不在府邸,不敢收受,郭公公请回吧!”
郭槐道:“这是太后的意思,包老夫人要是不收下的话,咱家可没法回去和太后交差。”
“既如此,那就谢谢太后的好意了,哀…”
“哀家”两个字刚要脱口,李宸妃立马自觉,连忙改口:
“民妇感激不尽,有劳公公代民妇向太后娘娘致谢。”
郭槐听她谈吐流利,和自己说话都不打盹,心里越是惊疑。
李娘娘接着道:“我儿包拯不在府中,民妇一个孤老婆子,不便留公公。”
见她急于赶自己走,虽无可厚非,但郭槐既知包拯父母早已双亡,如今这老妇又自称是包拯的母亲……
其中的因由实在耐人寻味,他岂能就这么离去。
势必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也好回去和太后有个交待。
“咱家还有几个问题想询问包老夫人,问完了咱家立刻就走。”
李娘娘闻言,眉头拧了起来。
郭槐道:“咱家听说包大人父母早已双亡,如何老夫人又自称包大人的母亲。”
李娘娘一怔,她虽然在包府已多日,但每天日思夜想的都是皇上,对包拯的家境却是一无所知。
不想包卿父母已然双亡!
他为了自己的事劳心劳力,自己却忽略了对他的关心,李娘娘心里不由得生出一丝愧疚之情。
“我并非他亲娘,是她的奶娘。”李娘娘随口胡诌了一个理由。
郭槐笑道:“但不知老夫人家里都还有什么人?”
李宸妃又是一怔,包拯家里还有些什么人,他心里又怎会清楚?
“民妇小家小户的,有辱郭公公明问。”
见她回答得天衣无缝,郭槐拿她没办法。
略一思索,郭槐便直接放大招。
“包老夫人有所不知,只因咱家第一眼瞧见包老夫人,便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和宫里一位逝去的娘娘有些仿似。”
“不知是哪位娘娘?”
“先皇最宠爱的李宸妃。”
心里受到刺激的李宸妃,脸上的肌肉不由得抽搐了一下,转而一笑。
“民妇一个乡野村姑,如何敢和宫里的娘娘相提并论,公公这个玩笑开得也太大了。”
郭槐目光时刻留意着她的反应,方才才一说出“李宸妃”三个字,她就显得那么不自然,心中的猜疑又多了几分。
郭槐轻笑一声:“包老夫人难道没听说过李宸妃?”
李娘娘亦笑道:“民妇身份卑贱,怎会认得宫里的人。”
郭槐道:“可咱家觉得,包老夫人就是李宸妃。”
李宸妃顿时大惊失色,但她反应还算快,故作不悦道:
“郭公公,老身乃包拯的奶娘,公公却将老身当先皇的嫔妃,这可是诛九族的罪名,公公不怕,老身还怕呢!”
郭槐道:“许是咱家太怀念那位娘娘,看走了眼,老夫人勿怪。”
李妃道:“公公请便吧,我儿包拯不在,多有不便,便不招待公公了。”
“既如此,咱家告退,就不打扰包老夫人了。”
说罢,郭槐这才转身回宫。
将今日所见如实告知太后。
刘娥心里也疑惑:“你可瞧仔细了?她果真和李宸妃相似。”
“奴婢绝不会看走眼的,至少有七八分相似。”郭槐十分笃定。
刘娥道:“既如此,哀家倒想亲自瞧上一瞧。”
内心深处,刘娥不相信世上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更不相信,一个死了的人,时隔多年后又活过来了。
这不奇了么?
想到这里,心里越不放心,得亲自验证一番才放心。
夕阳西下。
包拯处理完府事后,方回府邸。
得知郭槐白天见过李娘娘,也是大吃一惊。
“但不知郭槐可认出了娘娘?”包拯赶忙追问。
“哀家虽然极力掩饰,可郭槐机警,心里多半已生怀疑,只是不敢确认。”
“那就好,让娘娘受惊,臣之罪也!”
“包卿不必自责,刘后聪明绝顶,且生性多疑,对狸猫换太子一事耿耿于怀,想瞒过她,实非易事。”
包拯点了点头:“看来臣也的加快步伐,尽快让皇上和娘娘见面,迟则生变。”
对包拯来说,这是最好的办法了。
只要让皇上和生母李宸妃见面,将当年的真相告知,一切自然真相大白。
只要皇上认了李宸妃这个亲生母亲,到时候刘太后想再对李宸妃下手,也不可能了。
包拯不信刘后会一点都不顾及皇上,不顾及自己的名誉。
李妃道:“皇上居住在深宫内苑之中,日理万机,哀家如何得见皇儿。”
包拯叹了口气:“臣也一直在思索此事,可一直找不到这样的契机,如何才能让皇上出皇宫来。”
就在这时。
只见张龙来报,说南清宫宁总管求见。
“南清宫宁总管?”包拯不明所以,但既然是八王爷府邸的太监总管,想必是八王爷有事召见,于是叫请。
须臾,宁总管来到花厅,双方致意。
宁总管知道八贤王一向最是赏识包拯,故对包拯也客客气气的,毫无架子。
“不知宁总管光临,有何贵干?”
宁总管笑道:“咱家特来给包大人请安。”
包拯亦笑道:“承蒙宁总管惦念,下官未曾拜奉,反倒劳驾公公,包拯倍感受宠若惊。”
随即坐定。奉茶。
包拯直接开门见山,询问宁总管来意。
宁总管随即表示,乃是小王爷赵祥一向敬佩包拯的忠正贤能,常常在狄娘娘面前提起。
狄娘娘每次听闻包拯惩奸除恶的事迹,都乐得合不拢嘴,对包拯赞誉有加。
要小王爷跟包拯好好学习,多走动走动,做个正直廉明的贤王。
恰逢狄娘娘寿诞,赵祥遂有意邀请包拯过府,差宁总管过来告知。
包拯得知原委,喜出望外。
狸猫换太子一案,正不知如何着手。
狄娘娘寿诞,不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么?
若能得八贤王相助,皇上认母之事就多了几成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