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福地天,世上已千年。
楚风和三妖站在泾河边,望着不远处一座雄城,楚风和苟爷都傻了眼。俩小的根本没当回事。
苟爷神识探查一会,瞪大眼睛看着楚风:“小子,现在是贞观十三年。”
楚风我勒个大草,贞观十三年,不是唐三藏开始取经的那年吗?我们穿越了?
楚风问苟爷:“你说我们现在找到孙悟空会不会改变他的命运?或者杀了唐三藏,会不会,改变西游进程?”
苟爷皱眉:“这事我也没经历过,我哪知道,双方是怎么安排的?”他话里双方,指的是道佛两教。
楚风想了想,摇身一变,化作道士模样,随手一点果果和青青就变成一对道童,苟爷见了也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老和尚,没错他居然变成老和尚。
这下又一个奇怪的组合出现,年轻的道士仙风道骨,带着两个金童玉女般的小道童,后面还跟着一个灰布僧袍的老和尚。
四人抬步向远处城门走去,毕竟楚风也想看看长安城千年前的繁华,那可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一个充满传奇的年代,那是一个使华国立于世界之巅的年代。
来到外城城门口,把守兵士见是四个出家人,也不盘查直接放行,毕竟当今圣上刚与玄奘法师结为兄弟,这几日长安僧道云集,讲经说法蹭热度的出家人不在少数。
还未进城,楚风瞥见不远处就见一卦摊,楚风一见,哇塞,袁守诚,泾河龙王就是和他叫板丢了性命,剐龙台上被魏征一刀砍去龙头,这才引起老龙冤魂索命,唐王召开水陆大会,引出唐僧取经。这货就是西游的导火索。
楚风径自来到袁守诚面前,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袁守诚见过来四个出家人,不由心中一凛,因为他袖中掐指居然算不出这四人来历。
楚风笑道:“袁道友,可否帮贫道算一下此行顺利否?”
袁守诚连忙站起身,躬身行礼:“道友莫开玩笑,袁某微末道行怎敢在仙人面前卖弄?道友莫要取笑。”
楚风见他不敢算,知道他肯定已经掐算过了,不知自己来历,只能推脱。
楚风笑道:“打扰,打扰,袁道友可知五行山在何处?”
袁守诚也不犹豫,右手一指西面:“出长安西行一千四百里,有座山,壮如五指便是,又名两界山。”
楚风连忙道谢:“多谢指点。”又道:“你与老龙打赌,明知他会触犯天条为何不提醒他?你明知他必死,为何还要让唐王给他求情,让他死不瞑目,纠缠唐王,你一介凡人,学些占卜之术,怎承担这么大的因果?究竟是谁指使你这么做的?”
不等他回答,楚风拱手告辞,走向城内。只留袁守诚冷汗淋漓,不知所措。
一入内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雄伟壮观的城门,朱红色的大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重。城门上方的城楼飞檐斗拱,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辉煌与荣耀。
走进城中,街道宽阔而平整,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在岁月的打磨下,泛着淡淡的光泽。街道两旁的商铺琳琅满目,一家挨着一家。布庄里,五彩的绸缎如天边的云霞般绚丽,随风飘动,引得过往的女子纷纷驻足;铁匠铺中,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那是铁匠们在精心打造着兵器和农具,火光四溅,映照出铁匠们专注的脸庞;茶馆里飘出阵阵茶香,几位老者坐在门口,一边品着香茗,一边谈论着天下大事,他们的神情悠然自得。
街道上人流如织,有身着绫罗绸缎的达官贵人,骑着高头大马,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他们的身后往往跟着一群奴仆,奴仆们抬着一箱箱的货物或者是贵重的礼品。也有衣着朴素的平民百姓,挑着担子,担子中装满了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他们边走边叫卖着,声音此起彼伏,形成了一首独特的市井交响曲。
远处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原来是一群孩童在街道上追逐嬉戏。他们穿着色彩鲜艳的衣裳,手里拿着自制的玩具,在人群中穿梭。有的孩子拿着风车,在风中奔跑,风车呼呼地转着;有的孩子拿着木剑,模仿着大人练武的样子,口中还喊着“看剑”,那模样十分可爱。
街边还有许多的小吃摊,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有卖胡饼的,那胡饼烤得金黄酥脆,散发着麦香;有卖糖人儿的,手艺人用糖稀飞快地捏出各种造型,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引得孩子们围在摊前不肯离去。
抬头望去,街道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民居大多是木质结构,白墙青瓦,透着一种古朴的气息。而在街道的深处,能看见一些高大的府邸,朱门紧闭,门口有石狮子坐镇,显示出主人家的威严与富贵。
偶尔有一队士兵巡逻而过,他们身披铠甲,手持长枪,步伐整齐划一,面容严肃。他们是长安城的守护者,确保着这座城市的秩序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