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你讲的故事好好听,这是不是戏文里说的神仙啊”?
“神仙?”聂桑榆笑道:“你还知道神仙啊?”
念弟一本正经点头,“听过!”
聂桑榆倒是没往深处想:“类似吧,人们幻想出来的事情,通过故事讲出来,慰藉自己的心灵 ,”
李念弟两眼星星状:姐姐说的好好听,她都听不懂哎….
福至心灵,聂桑榆眼神一亮,戏文?话本子?对啊,现代那么多故事,她别的不行,讲故事行啊。
回去就了解一下!
姐妹两个来到河边,一跳十米宽的河流,河水不算湍急,最深处不过2米左右。
岸边还有年轻的小媳妇在洗衣服,看到姐妹俩,热情的打招呼。
王翠芬:“来弟,这是身体好了?”
老李家的事,早就在村里传开了,看到脑袋上还包着,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念弟:“翠芬婶子好,”
这是村长家三儿媳妇,隔壁村的,两前年刚结婚,去年刚生了一个女儿。
聂桑榆笑道:“差不多了,在家待着也是待着,就出来逛逛,婶婶这是洗衣服呢?”
王翠芬笑道:“嗯,今天好,洗洗衣服,你们俩玩,别进河里,”
“好的,谢谢婶子”
王翠芬看着长相漂亮的姐妹俩心中一片欢喜。
聂桑榆看着河流,河水清澈,上游有村民打水,下游村里的妇女洗衣服,就是不见河里有鱼,
在远处,就是大青山,正是春季,万物复苏,物产更是丰富,只是自从知道大青山里有大虫,村民一般不敢单独上山。
聂桑榆倒是想有机会上去看看。
正想着,就听到有人呼喊,落水了。
聂桑榆拉着妹妹到时,就听见哭声传来,
聂桑榆听着声音耳熟,正是刚才说话的王翠芬,
她正趴在一个孩童身上,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就去请张大夫”有村民说道。
“张大夫去镇上了,还没回来?”一个陌生的妇人回答,“早上婆婆去镇上,我在三叔牛车上看见张大夫了,”
李家村到永和镇要走两个时辰,一般两枚铜钱就可以坐牛车到镇上。
李家村大多数沾亲带故,村里唯二的养牛人家,大家都叫李三叔,
李三叔平日就拉着牛车去镇上,赚点小钱贴补家用。
“这可不好了,等张大夫回来,孩子怕是就不行了。”
有人摇头,“不行了,孩子没气了”
王翠芬闻言,更是一口气没上来昏死了过去。
旁边村民七手八脚掐人中。
“我去叫村长,你们在这里看着!”一个妇人匆匆拨开人群,快步走出去。
聂桑榆拨开人群,蹲下身摸摸孩子颈项脉搏。
细微的缓慢的跳动,证明孩子还有救。
聂桑榆沉着冷静:“孩子还有救,大家散开一些,让孩子呼吸新鲜空气,”
说完,去解开孩子最上边的两颗扣子,调整孩子脑袋的角度,检查孩子的口腔还有鼻子是否有异物。
“来弟,你这是干啥呀,等村长来吧,别到时说不清。”村民好心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