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潇煌从宫殿内缓缓走出来时,他那张原本俊朗的面庞此时却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悲痛之色。
众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来,紧紧地盯视着他。
只见潇煌微微叹息一声,沉重地开口道:“诸位,父皇如今病情危急,身为儿臣,理当每日守候在他老人家身旁,尽孝道、侍汤药。然而……”
说到此处,潇煌话语一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接着又继续说道:“然而,父皇深知此刻皇兄远在江南之地,路途遥远,而三弟又因病卧床不起,无法起身处理朝政事务。如此一来,可谓是远水难救近火啊!故而,在此紧急关头,父皇嘱托本皇子暂且代行朝中诸事。”
此言一出,在场之人皆是一愣,随即便开始面面相觑起来。
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欲言又止的神情,似乎心中有着诸多疑虑和担忧,但一时间又不知该如何表达。
潇煌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心里很清楚,此次接手朝务恐怕并不会一帆风顺,但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就在这时,人群中终于有一人鼓起勇气发问道:“二皇子,既然如此,那您是否打算让大皇子尽快赶回京城呢?毕竟国不可一日无主,朝不可一日无君呐!”
潇煌闻声看去,原来是那位姓房的大臣。
回答道:“关于房大人所提之事,本皇子自会妥善安排。待我立刻拟好诏书,以八百里加急之速传往江南,告知皇兄此件情况,请他速速回京。”
说着,潇煌的目光始终停留在那人身上,仿佛要透过他的眼睛看穿其内心真实所想。
然而,唯有潇煌本人内心深处清晰地知晓,他压根儿就未曾有过真正去告知皇兄的念头。
恰恰相反,他其实早就已经在暗地里精心策划并部署好了所有事宜,必定会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地延缓消息传递到皇兄那里的时间。
毕竟,他对那位房大人的身份心知肚明——此人乃是皇兄的心腹重臣。
正因如此,他才蓄意当着众多人的面讲出那番言辞,其目的就是要稳定住众人的情绪和心思。
正当其余人尚持有不同意见之际,就在这一刹那间,洪公公犹如天降一般,蓦地挺身而出。
只听得他高声喊道:“皇上口谕,众臣听旨!”
此言一出口,在场的诸位大臣们即刻齐刷刷地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准备聆听圣旨。
紧接着,洪公公字正腔圆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若二皇子在代为管理朝政这段时期内,可以妥善出色地处置各类政务要事。那么朕将册封其二皇子为当朝太子。”
洪公公话音刚落,现场顿时掀起一片哗然之声,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此时的潇煌则站在原地,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然后开口说道:“如今局势异常严峻复杂,本皇子实在是迫于无奈啊。还望诸位能够多多体谅包容。”
言罢,他脸上流露出一丝悲戚之色,让人不禁心生怜悯之情。
就这样潇煌成了暂时代管的人,虽然开始的时候有反对之声,但是都潇煌压制了下去。
而此时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潇宇对此事一无所知。
他正深陷于水源问题的困扰之中,愁眉不展、心急如焚。
这件原本看起来十分简单的事情,如今却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他面前,任凭他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始终未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令他感到无比恼火和沮丧,心中的焦虑如同熊熊烈火般燃烧不止。
倘若这个棘手的问题依旧得不到妥善处理,那么潇宇深知自己此番回去必将难以向众人交代。
正当他为此事倍感苦恼之时,忽然有一男一女出现在他眼前。
只见这二人衣着朴素,其貌不扬,乍看之下与常人并无二致。
然而,他们竟口出狂言,表示能够助潇宇顺利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难题。
起初,潇宇对这两人的说辞半信半疑,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毕竟在此之前,他已经尝试过诸多方法均以失败告终,又怎会轻易相信两个陌生人能有如此能耐?
不过,当那位看似平凡无奇的女子准确无误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时,潇宇不禁心头一震,开始重新审视起眼前这对男女来……
“不知公子是否能够相信我们两个。”说此话的人正是禹馨宜。
他们两个人深知要想解决水源的问题并非易事,因为这势必会惊动潇宇。
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主动出击。
他们心中怀揣着对百姓深深的责任感,决不愿为了个人私利而置老百姓的生死于不顾。
因此,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他们依然坚定地决心要首先将水源的问题妥善处理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禹馨宜和衡钰璟两人齐心协力、不懈努力,水源中毒的情况虽说尚未能被完全根治,但已然出现了明显的好转迹象。
潇宇得知这个消息后喜出望外,对二人的功绩赞赏有加,并慷慨地赏赐给了他们大量的金银财宝作为奖励。
然而,就在他们回家过后,一份突如其来的密报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衡钰璟神色凝重地看向禹馨宜,压低声音说道:“馨宜,刚接到密报,潇衕皇帝如今身体状况极差,恐怕已经难以支撑下去了。趁此机会,潇煌竟然暗中夺取了代管大权。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在这段时间里,他很有可能会逐步转移政权,以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禹馨宜听闻此言,眉头便皱了起来,稍加思索便洞悉了这背后隐藏的种种阴谋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