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冬月曹兵下江南,一心立马战吴山。横槊赋诗在江岸,对酒当歌岂闲谈。师勖刘馥扫酒兴,孟德打发去阴山。东南风吹西北岸,黄盖乘机用火船,火烧赤壁八十万,三足鼎立定河山。
上文讲到周瑜没有追究蒋钦和潘璋战败的责任,反而安慰了他俩,并让他们退下休息。而针对曹操用的火攻之计,真是毫不疏忽,一环紧扣一环,就像一张铺天巨网,慢慢的将曹营八十多万人马罩在了里面。
而庞士元则借着与曹操搜罗江东人才为由逃离了北岸。从庞统走后,曹操多次验看连环战船的妙用,果然经过首尾相连,再铺钉木板的般只士兵们在上面行走,一再有昏弦之感,战马在上边也能奔驰。当下曹操大喜,庆幸得能人相助,缩短了统一江南的时日。
于是曹操令在大船之上置酒大宴文武。他坐于正中高位,两边罗列文武众官,帐下左右侍御者数百人,皆锦衣绣袄,荷戈执戟。曹操举目远眺,环顾四周,只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一片欢喜。
他面对众文武官员说道“孤自破黄巾起兵以来,是为国家除凶去害,一心要扫清四海,削平天下。如今在诸公的鼎力协助之下,已平定北方,只有江南还没有归附。今天我们统有百万大军,更有你们众人效命,何患不能成功乎?但在收服江南之后,天下平安无事,那时与诸公共享富贵,以娱太平”。
众文武立刻站将起来,对曹操一礼谢之,并口呼:“愿得早奏凯歌,我等终身皆赖丞相福荫”。外面三军一齐高呼:“踏平江南,早奏凯歌,灭刘平吴,早趋一统”。曹操心花怒放,令左右行酒。直宴饮到深夜,此时曹操早有醉意,他遥指对岸,叫道“孙权,周瑜,你们竟然不知天时,想不到吧,要来投顺我的人竟然是你们的心腹之人,现在你们的心腹之人变成了你们的心腹之患。这就是你们的失败,也是苍天助我成功”。荀攸劝他怕有泄露,他则大笑着说在座的都是他亲信之人,就是高声乐道也在所无妨。
然后又指着夏口方向说“刘备,孔明,你们也不过是蝼蚁之力,怎想撼倒泰山,真是不自量力,愚蠢到头了”。
曹操说完孙吴,又品削了刘备,诸葛亮后。他又对帐下文武说道“我今年已经五十四岁了,如果得到江南之地,窃有所喜,昔日乔玄与我有契,我知道他的二女皆有美色,后来却被孙策和周瑜娶了。如今我在漳河旁边新修建了铜雀台,只要扫平江南,一定将二乔纳入其内,置于台中,日夕欢娱以共,以娱晚年,岂不美哉”!说完哈哈大笑。唐代诗人杜牧有诗单叙此时的情景。诗曰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曹操正在谈笑之间,忽见一群乌鸦叫着往南面飞去。他忽然莫名其妙地对众人说“诸公随孤搜捕二袁,直抵辽东;扫除乌桓之时,吾自泰山碣石所作之语乎”?
程昱捧之曰“丞相之才,文惊四座。诗赋随心,意境深远。昱当铭记于心”。操曰“卿尚能诵乎”?程昱曰“待吾试诵之,以博一笑。词曰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致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曰:“仲德真乃强闻博记,天下奇才也,吾因今夜星光明媚,适才乌鹊而行,今对此景,触景生情,吾当作歌,尔等和之”。当时他令人取槊过来,横槊在手,在大船上踱将起来。口中对众文武曰“吾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胜袁绍。深入塞北,东抵辽东。今歌一曲,舒我平生之志。就这样,一首传闻今古的诗歌跃然而出。
歌曰,即《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臀如朝露,去时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令。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吾有佳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谈阔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当下歌罢,众皆乐和,却有刘馥作死,说他诗中有不吉利的话,曹操认槊指之曰“尔可说说有何不吉”?馥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四句尽言不吉之状。曹操大怒挺槊往前一刺,刘馥顷刻之间口吐鲜血,去找他的吉地去了。
不过第二天曹操酒醒之后,当众向刘馥之子刘熙承认是酒醉误伤了刘馥,并下令以三公之礼来安葬他。
程昱对曹操说,铁索连舟,虽然平稳,但必须防备火攻,否则会出现意料不到的事情,曹操却大笑说程仲德虽然有远虑,但更有没有看到的地方。荀攸道“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以笑之”。操曰但凡便用火攻的方法,必须先要有风向,我们扎住的这里,须有东南风才行。但这是隆冬寒节,只有西北风,哪里能有一丝东南风?
吾居于西北方位,如东吴用火攻之计,试问诸君,他是烧我呢还是自己烧自己。说完还命取火把递与程昱,让他站在东南方位执火来烧自己。果然在西北风的压制之下,火焰反朝程昱所占的位置烧去。
曹操得意地对众文武说,诸公看见了吧?如果是周郎小儿用火烧吾,是烧我们呢?还是先烧他的自己的行营?吾即为统帅,哪有不考虑全局的道理?众文武齐声捧场。“丞相所见不差!我等不及丞相之万一”。帐下兵卒也跟着高呼“丞相必胜,丞相必胜”!
再说周瑜引众将立于山顶,仔细观看曹操水陆营寨,忽然间见曹操寨中,黄旗被风吹折飘落江中,周瑜大笑道,此乃不祥之兆,看来曹操此战必定凶多吉少了。忽然间迎面吹来一阵狂风,旗角拂于周瑜脸上刷过,周瑜猛然想到一事,一时情急,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人事不省。
左右急救于帐中,众文臣武将皆来动问,并令人报知吴侯孙权,又召军医赶快察看。鲁肃此此情况,心下忧闷,当下来见孔明说起此事,并说这是曹操之福,江东之祸,孔明对鲁肃说,公瑾之病,亮亦能治,鲁肃听了,连忙拉着他来见周瑜,进得内帐之中,只见周瑜蒙头而卧,鲁肃轻声对他说,“公瑾病体怎样”,周瑜言道,心腹绞痛,时有昏迷之感。
鲁肃曰“我曾去见孔明。说起都督之病,他说能治之。故邀他已到帐外,可否请他进帐一看?周瑜应允,叫左右扶自己坐起,令人请孔明进来,孔明曰“才没几日不见都督,怎么如此不安?二人交谈数语,孔明说吾有一方,\/可以让都督气顺,气若顺,则病可离体也,周瑜曰“那请先生赐方”。
于是孔明索了纸笔,并令左右侍从退下,然后提笔写下十余字递与周郎,周瑜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见了大惊曰“诸葛亮真像神人一样,竟然早知我的心事”,他只得将实情告知,并说先生既知吾病源,可有良方救否?
孔明说我曾得异人传授,可得天书七门遁甲,虽然不能撒豆成兵,却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到了东南风时,可在南屏山修建一座七星坛,要高一丈二尺,分为三层,须用兵士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在坛上施法,与都督向风伯借东南大风三天三夜,以助都督调兵,可否?
周瑜说,莫说三天三夜,只一昼夜可矣!只是事在眉前,不可迟缓。孔明曰“十一月二十甲子风起,到二十二日风停如何?周瑜一时忽然跳起,他立刻吩咐接孔明要求的办,要人调人,要物资拔与物资,恨不得马上就把工程完毕,好让孔明借风。
不说诸葛亮装风借风,回书再说张飞,他派岀斥候不断在四边八方寻找张仲景和华佗的下落,而且在寒冬之季趁着水小,搭好了几座石桥,修建出几条简易的道路,在汇夏各县邑之间终于有官道相通了。并且把路接到的镇上。
刘琦也极大配合,他多次请玄德检阅军队,并且让文聘向全军传令,所有部队须听从刘备等人的调遣,不得有误!
张飞暗自盘算,到三家大战的日子马上就快到了,不知道张合等人布置得怎样了,必须让他们参与这百年难以见到的大战,张飞立刻飞鸽传书,命令众人立即回来,不须要带兵,叫他们让士兵们继续潜伏。
于是张辽,徐晃,太史慈,张合等人,安排副手接替在益州各地的一切事务,自己各带亲兵,从益州住江夏赶来,因为张飞也给他们下了命令,最迟在冬月二十日之前一定赶到江夏听调。好在他们骑的都是上等骏马,一日跑过三二百里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孔明和鲁肃来到了南屏山,亲自监督众军士开始施工。到南屏山相度地势,叫军士取东南方的赤土筑坛。坛方园二十四丈,每一层都是三尺来高。共是九尺,下一层按方位插下了二十八星宿旗。东方插青旗七面,按角,亢,氐,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北方也插七面黑旗,按斗,牛,女,虚,危,室,壁,作玄武之壮。西方也插白旗七面,分为奎,娄,胃,昴,毕,觜,参。为白虎之象。南方插下红旗,接井,鬼,柳,星,张,翼,轸呈朱雀之状,
第二层却接八卦布列,周围插了八八六十四面黄旗,分八个方位而立。上层用四人,每人人都带束发冠,案皂罗袍,俱风衣博带,朱履方据。前面左方位上站立一人,手执长杆,杆尖上用鸡的羽毛为葆。以作招风信使。
前面右方位上也站立一人,同样的手执长杆,上系七星号带,以表风色。后面左边上站立一人,捧一口宝剑,后面右边同样站立一人。捧个香炉。坛下站立二十四人,俱各手执旌旗,宝盖,大戟,长戈,黄钺,白旄,朱幡,皂纛等物。环绕在四面。
在冬月二十日甲子之期,孔明沐浴斋戒,身穿道衣,披发赤足,来到坛前,他吩咐鲁肃曰“子敬可去军中助公瑾调度兵马,倘亮所祈祷无效,你们也别怪我”!
等到鲁肃走后,孔明下令守坛士兵们,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满口乱言,不许大惊小怪,违令者立斩!众皆齐声答曰领命。然后自己开始上坛作法,一天之内他上坛三次,下坛三回,连士兵们吃饭都是轮流换着吃。(装模作样)。
不表七星坛上孔明装模作样的神操作,再说周瑜已经开始准备用兵。他下令大小将官,一齐聚在大帐,净等东南风起,便可调兵而出。一面命黄盖收拾好二十只火船,里面盛装着芦苇干柴,并灌好鱼油,撒上硫磺,硝烟等引火之物,船头密布大钉。
俱用青布油单遮盖,船头上都插着青龙牙旗,他把该准备的一切都布置好后,就一直坐等东南大风,为了等风,他与众将经常去外观看,连饭都顾不上吃了,经常出去,进帐,再出去,又进大帐。周而复始的走个不停,并且不时的对鲁肃和众人说,孔明真是瞎折腾,隆冬之际哪有什么东南风?鲁肃宽慰他说吾料孔明不会弄虚作假!
东南风啊,东南风,你快点来吧,为了江东万民早些能够脱离刀兵之祸,你快来吧,风伯雨神,你赶快助些东南风吧!让暴风来得更猛一些吧!周瑜在心里暗暗祈祷。要知隆冬之际是否有东南风起,请续下章《臣胜君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