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结账!”
后厨传来一道略显慵懒的声音:“忙着呢!嗐,不就一碗素面,算我请你的!”
男孩站在柜台前摇了摇头,声音干脆而坚定:“那不行......钱放在桌子上,走了!”
他放下一枚铜钱,拎起自己的布包,利落地转身离去。
老板探头看着那瘦削的背影,一边挥手一边喊:“慢走,再来啊!”
另一桌的客人目送男孩离开,忍不住摇头叹气:“这么大一年轻小伙子,午饭就吃这么点,像什么话?”
他对面的人轻轻放下茶杯,声音平静却带几分意味深长:“五色令人目盲,无色令人口爽。口腹之欲不可放纵,先生不也就吃了一碗素面?”
那人冷哼一声,端起碗摇了摇:“这可是第五碗。我和你可不一样,我讲究的是清爽纯粹。我吃饭从来不许加佐料,什么盐醋辣椒,葱蒜香料,统统不放。吃东西就该吃原本的味道!要是食材半点不新鲜,逃不过我的舌头。”
对面的客人微微抬眸,扫了眼那人身上的官服,嘴角微扬:“看这服饰,先生应是大理寺的少卿吧?如此挑剔的舌头,倒像是个天下第一的‘判官’。”
那人闻言哈哈大笑,放下碗拍了拍桌子:“哈哈哈,你小子会说话!下回要是遇上冤枉事,就来大理寺找我。我叫虞澄。”
对面的客人摆了摆手,温声道:“不必劳烦大人,在下不过是一介礼部奉礼郎,不会有什么冤屈。”
虞澄爽朗地笑着,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没事!请你吃面也成。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
对方微微一顿,抬眼轻声答道:“在下顾筌。”
此时,一位熟客推门走进饭馆,嗓门洪亮地朝后厨吆喝了一声:
“老姜,点菜!”
后厨掀帘出来一人,体型圆润,满脸笑意:“来了来了!老刘,今天想吃点啥?”
“老规矩,今天有什么新菜不?”
老姜嘿嘿一笑,边拿毛巾擦手边说道:“正是吃柿子的季节,今天还新到了一批板栗,生吃爽脆,熟食糯甜!这样吧,给您上一道桂香柿子饼,再来一锅板栗炖腩肉,怎么样?”
老刘闻言连连点头,满脸赞许:“讲究,行,就听你安排!”随即找了张桌子坐下,悠然自得地倒了杯茶。
他喝了口茶,放下杯子,笑着说道:“说起来,之前给你们修的那招牌……”
老姜笑着走到桌边,拍了拍老刘的肩膀:“放心,大厨说过了,这顿就不记您的账。这些年,店里的木工活可都多亏您照应了,请您吃几顿饭,咱讲究的就是个交情。”
老刘点点头,爽朗一笑:“哈哈,厚道!别说了,他这手艺,确实能称得上‘天下第一’了!出了这门,再好的馆子也吃不到这味儿。之前我送他那木牌小挂件,是真心实意的,可他倒好,脸红得像柿子,死活不肯收。”
老姜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哎哟哟,折煞我了。我们就是个寻常小饭馆,多亏街坊邻里捧场,才能开到今天,哪里敢称什么‘天下第一’呀。”
老刘环顾四周,发现少了个人影,奇怪地问:“对了,你们那小大厨呢?平时不都爱坐外头陪客人闲聊吗?今天咋没见人影?”
老姜闻言叹了口气,眉头一皱:“别提了,今儿一大早就闹别扭。这阵子不是有个挺出名的美食评论家么?听说最近借着百珍宴的风头,专访全城那些藏在巷子里的小店,还要在报纸上挨个点评打分。”
老刘一拍桌子:“哦哦,我知道,叫‘行箸散人’吧?听说这位挺厉害,写了本《百灶食珍录》,把百灶城有名的饭馆酒楼横评了个遍,还收录了不少古往今来的菜谱。四大名楼的主厨看了都连连称赞,她的评论还真没几个不服气的。”
“对,就是她!”老姜压低声音,神色复杂地说道,“听说今天她就要逛到咱们这片来了。这事一传开,小大厨就开始皱眉头,说什么不想让别人评头论足。”
老刘奇道:“这有什么好闹别扭的?他那手艺,不管是谁来,能挑出毛病才怪。”
老姜摇了摇头,无奈道:“他那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不管是好评还是差评,就是听不得别人对他的菜指手画脚。他嘴上说不想和人争个高低,心里其实也怕有比他更厉害的厨子。”
他压低声音,凑近老刘耳边说道:“说白了,就是怕他的招牌菜被谁比下去,心里过不去这个坎儿——”
话没说完,后厨传来一声锅响,老姜直起身,边走向柜台边挥了挥手:“不说了不说了,又来客人了!”
老刘哈哈大笑,声音都传进了后厨:“哈哈,我就怕你们这小饭馆哪天真被带火了,咱这些老主顾以后怕是连个座儿都排不上!”
老姜回头摆摆手,笑着应道:“借您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