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清明之后,大永王朝的内部环境愈发稳定,萧逸尘又将目光投向了商业的发展。他深知,商业繁荣能带动经济增长,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也能让大永王朝在周边各国中更具影响力。
萧逸尘召集了各地的商会会长以及一些商业大亨,在京城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商业研讨会。会上,他说道:“各位商界的精英们,如今我大永王朝局势稳定,正是商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啊。咱们不能局限于国内的贸易,要将目光放长远,让大永的商品走向四海,同时也把各国的奇珍异宝引进来,互通有无,这样大家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大,百姓们也能从中受益。”
商人们听后,纷纷点头赞同,但也有人提出了担忧:“王爷,咱们虽说有心拓展海外贸易,可这海上风险大啊,海盗猖獗,而且咱们对海外的市场也不太了解,万一货物运出去了,却卖不出去,那可就亏大了。”
萧逸尘笑着说道:“各位的担忧本王理解,所以朝廷会出面,组建一支强大的水师,负责海上的安全,打击海盗。同时,朝廷也会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各国,了解他们的市场需求和贸易规则,为大家铺好路。”
说罢,萧逸尘便向圣威大帝上书,阐述了发展海外贸易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计划。圣威大帝看后,大力支持,当即下令拨出专款,用于组建水师和派遣使者。
萧逸尘亲自负责水师的组建工作,他从各地招募精通水性、武艺高强的士兵,又邀请了经验丰富的航海家担任水师将领,教导士兵们航海知识和海上作战技巧。在造船方面,他请来能工巧匠,打造坚固耐用、适合远航的大船,并且在船上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应对海盗的袭击。
经过数月的筹备,大永王朝的水师终于组建完成,一支威风凛凛的舰队出现在了沿海港口。与此同时,朝廷派出的使者也陆续归来,带回了周边各国的详细情况,包括各国喜好的商品种类、贸易的热门地点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等。
有了这些信息,商人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他们开始组织船队,装载着大永王朝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踏上了海外贸易的征程。而朝廷也在沿海的重要港口设立了海关,规范贸易秩序,收取合理的税费,同时为来往的商人提供各种便利,如货物的存放、交易场所的提供等。
在海外贸易逐渐兴起的过程中,大永王朝的沿海城市也变得越发繁华。原本宁静的港口小镇如今车水马龙,各地的商人汇聚于此,客栈、酒馆、商铺林立,热闹非凡。许多外国商人也慕名而来,他们带来了香料、珠宝、药材等珍贵物品,在这里与大永的商人进行交易。
随着贸易的不断往来,大永王朝的名声也在海外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与大永建立友好的贸易关系,甚至有一些国家派遣使者前来,希望能与大永王朝签订通商条约,进一步加强合作。
萧逸尘看到这繁荣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但他也没有放松对商业发展的监管。他制定了严格的商业法规,禁止商人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等不良行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他还鼓励商人进行创新,开发新的商品和商业模式,让大永王朝的商业始终保持着蓬勃的发展势头。
在国内贸易方面,萧逸尘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下令修建更多连接各地的官道,改善交通条件,让货物的运输更加便捷。并且,降低了各地之间的关卡税费,减少了贸易的成本,促进了国内商业的流通。
在萧逸尘的推动下,大永王朝的商业繁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百姓们的生活都因为商业的发展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日子也越过越富足,而大永王朝在这繁荣的商业往来中,也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