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京城的冬日,寒风凛冽,紫禁城的琉璃瓦上覆着一层薄霜,在微弱的日光下闪烁着冷光。张诚站在吏部衙门的庭院中,望着天空中盘旋的寒鸦,心中满是对即将到来的变革的忧虑。自从他提出科举改革与地方治理的一系列新举措后,朝堂之上便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面,激起层层波澜。
“大人,时辰到了,该去早朝了。” 贴身侍卫李明轻声提醒道。
张诚收回思绪,整了整朝服,迈着沉稳的步伐向紫禁城走去。早朝的大殿内,气氛凝重。皇帝高坐龙椅,目光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今日,就张诚所奏科举改革与地方治理之事,众爱卿可畅所欲言。” 皇帝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话音刚落,礼部尚书赵宏便出列,神色严肃:“陛下,科举乃国家抡才大典,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张诚所提之策,看似新颖,实则动摇科举根基,恐生乱象。”
张诚上前一步,拱手道:“尚书大人此言差矣。当今之世,时局变幻,旧有的科举选拔之法已难以适应时代需求。新增实学考试,广纳科技、工商之才,方能为国家注入新的活力。”
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张诚言辞恳切,从国家的长远发展、人才的多元需求等方面据理力争;而保守派大臣们则以祖宗成法、传统礼教为盾牌,坚决反对变革。
此时,一直沉默的内阁大学士孙启缓缓开口:“陛下,老臣以为,改革之事不可操之过急。但张诚所言,亦有可取之处,不妨先在部分地区试点,观察成效后再做定夺。”
皇帝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道:“孙爱卿所言有理。就依此议,先在江南、湖广两地设立科举改革试点,为期三年,张诚负责统筹此事。”
下朝后,张诚心事重重地回到府邸。还未及坐下,管家便匆匆来报:“老爷,林姑娘和苏姑娘来了,正在厅中候着。”
张诚快步走进客厅,只见林婉儿和苏瑶正坐在那里。林婉儿一袭淡蓝色的长裙,眉眼间透着温婉;苏瑶则身着劲装,英气逼人。
“张大哥,听闻朝堂上为了你的改革之策吵得不可开交,你可还好?” 林婉儿关切地问道。
张诚苦笑着摇摇头:“阻力比我想象的要大,但只要能为国家、为百姓谋福祉,我定不会退缩。”
苏瑶皱着眉头说:“那些老顽固,就知道守着旧规矩,一点都不懂得变通。要是依我,直接把他们……” 她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苏瑶,不可胡言。” 张诚连忙制止,“朝堂之事,需从长计议。”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李明匆匆跑进来:“大人,不好了!京城外的山林中突然涌出一伙土匪,四处烧杀抢掠,百姓们苦不堪言。”
张诚脸色一变:“竟有此事?速速召集府衙的捕快,随我前去查看。”
苏瑶兴奋地跳起来:“终于有我施展身手的机会了!张大哥,我跟你一起去。”
张诚无奈地点点头:“也好,但你切不可莽撞行事。”
一行人快马加鞭赶到城外,只见村庄里浓烟滚滚,百姓们哭喊声不绝于耳。土匪们手持利刃,正在肆意抢夺财物。
“李明,你带领一部分人从左侧包抄;苏瑶,你和我从右侧突袭。务必将这些土匪一网打尽!” 张诚迅速下达命令。
战斗一触即发,张诚和苏瑶身手矫健,冲入敌群。苏瑶挥舞着长剑,寒光闪烁,土匪们纷纷倒下。张诚则凭借着灵活的身法和精湛的武艺,与土匪们周旋。
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土匪们渐渐抵挡不住,开始四散逃窜。张诚等人乘胜追击,将大部分土匪歼灭,剩余的狼狈逃窜。
“呼,总算是解决了。” 苏瑶收起长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张诚望着一片狼藉的村庄,心中满是忧虑:“这些土匪为何会突然出现?背后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回到京城后,张诚顾不上休息,便开始调查土匪一事。他发现,这伙土匪的装备和行踪都十分蹊跷,似乎有人在暗中支持。
与此同时,科举改革试点的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张诚亲自前往江南和湖广,与当地的官员商讨具体事宜,选拔优秀的师资,制定新的考试内容和规则。
在江南,张诚遇到了一位名叫陈轩的年轻学子。陈轩对新的科举制度充满热情,他向张诚阐述了自己对实学的见解,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张大人,我相信这次改革定能为国家选拔出真正的人才。我愿为新科举制度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轩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张诚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有你这样的年轻人支持,改革之路虽艰,却充满希望。”
然而,就在张诚全身心投入改革和剿匪事宜时,京城中却传来了对他不利的谣言。有人说他改革是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剿匪不力是故意纵容土匪。这些谣言越传越广,甚至传到了皇帝的耳中。
一日,皇帝突然宣张诚进宫。张诚心中忐忑,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什么。
在御书房中,皇帝面色阴沉地看着张诚:“张诚,你可知罪?”
张诚连忙跪地:“陛下,臣不知犯了何罪。”
“有人参你借改革之名,行结党营私之事;剿匪不利,致使百姓受苦。你作何解释?” 皇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
张诚心中一惊,连忙辩解:“陛下明鉴,臣一心只为国家和百姓,绝无半点私心。科举改革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剿匪不力是臣失职,但臣一直在努力调查,定能揪出背后的黑手。”
皇帝盯着张诚看了许久,缓缓说道:“朕暂且信你。但你需尽快平息谣言,彻查土匪之事,改革之事也不可有半点差错。否则,朕定不轻饶。”
“臣遵旨。” 张诚退下后,心中明白,自己面临的局势愈发严峻了。不仅要应对朝堂上的反对势力,还要在暗中调查谣言的源头和土匪背后的阴谋。
回到府邸,张诚将自己关在书房中,陷入了沉思。林婉儿轻轻敲门走了进来,她端着一杯热茶,放在张诚面前:“张大哥,别太伤神了,先喝口茶吧。”
张诚抬起头,看着林婉儿温柔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婉儿,谢谢你。只是如今局势复杂,我担心会连累你。”
林婉儿摇摇头:“张大哥,我不怕。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一直陪着你。”
就在这时,李明匆匆进来:“大人,苏姑娘在调查土匪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重要线索,她让我请您过去一趟。”
张诚立刻起身:“走,去看看。”
在苏瑶的住处,张诚见到了神色兴奋的苏瑶。“张大哥,我发现这伙土匪和京城中的一个神秘组织有关,他们似乎在策划着更大的阴谋。” 苏瑶将一叠资料递给张诚。
张诚翻阅着资料,脸色越来越凝重:“看来,我们要加快调查的速度了。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随着调查的深入,张诚逐渐揭开了一个惊天的秘密。这个神秘组织与朝中的某些权贵勾结,企图通过制造混乱,推翻现有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而土匪只是他们的一枚棋子。
张诚深知,自己肩负着沉重的责任。他必须在科举改革顺利推进的同时,彻底摧毁这个神秘组织,还天下一个太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诚一面与林婉儿、苏瑶、李明等人紧密合作,收集神秘组织的罪证;一面在朝堂上与反对势力周旋,为科举改革争取更多的支持。
终于,在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后,张诚成功地将神秘组织一网打尽,呈上了铁证如山的罪证。皇帝勃然大怒,严惩了涉案的权贵。
而科举改革试点也在张诚的努力下,顺利开启。第一批参加新科举考试的学子们满怀憧憬地走进考场,他们将为国家的未来书写新的篇章。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张诚站在京城的城楼上,望着繁华的街市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林婉儿和苏瑶陪伴在他身边,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张大哥,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呢。” 林婉儿轻声说道。
张诚点点头:“是啊,这一路走来,虽然历经艰辛,但一切都是值得的。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们,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让国家繁荣昌盛。”
苏瑶笑着说:“那是自然,有我和婉儿姐姐在,肯定会帮你一起守护这个国家的!”
望着远方的天空,张诚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自己的传奇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