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金矿的发现,艾斯亚的财富也随之大幅增长,实力越来越雄厚。与此相伴的是,艾斯亚与摩索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这种矛盾随着艾斯亚的财富增长而增加。
这是完全可以预料的。
自从发现金矿那一刻起,摩索巴就更后悔当初的决策,真是不应该把那片山地送给乌兹托鲁奴人,现在,眼看大量财富流进了艾斯亚的腰包,怎么能让摩索巴安心呢。甚至摩索巴一度考虑收回矿山,但被帕杰纳木制止了。
这样做没有充分的理由,只能激化矛盾。在帕杰纳木的眼里,只要乌兹托鲁奴人的忠心就可以了,损失一点财富也是必要的。帕杰纳木一直相信,给他们一点好处,他们就会感激。纵有豹子胆,那些山野村夫——帕杰纳木内心里,一直把乌兹托鲁奴人视为山野村夫——翻不了大船。
是的,做为一个城邦的创造者和一个父王,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一代伟业被葬送子孙手里,千秋帝国是每个王者最伟大的梦想。再者,出尔反尔也非君子所为,至少,作为城主,基本信用还是要讲一点的。帕杰纳木需要的是忠心,而摩索巴看重的是财富。
对于帕杰纳木,艾斯亚并不吝啬,他知道帕杰纳木需要的是什么,大量的财富被送到了帕杰纳木的面前。在帕杰纳木看来,这就是忠心的一种表现。
但是,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金矿的发现,别说摩索巴没有想到,就是深谋远虑的帕杰纳木也没有预料到,眼看乌兹托鲁奴人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帕杰纳木也开始担心起来。思前想后,增加税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这也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艾斯亚也无法反对。
经过双方多次交涉,艾斯亚同意增加税收,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趁机把调走的那支部队的指挥权收回来,理由同样也是名正言顺:金矿需要更多的军队守卫,而且城市的扩大,也需要更多的军队防卫。
现实情况是,帕杰纳木的扩张已经基本完成,再加上自己步入暮年,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方刚血气。而两个儿子间的勾心斗角已经是路人皆知的事情,只是还没有撕破最后一层纸。那层纸就是帕杰纳木余下的那口气。摩索巴没有能力用兵,萨艾纳斯没有动力用兵,因此,除了边境需要有军队守卫外,已经没有多少战事发生。城邦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
确实没有必要保留更多的军队,太多的军队只能增加财政负担,所以,让乌兹托鲁奴人收回军队,让他们供养,一旦战事需要再调回,名义上这支军队仍然属于帕杰纳木,且原有安插的军官和军士不得作任何调整,目前看来这也是一个权宜之计。
然而,双方的矛盾有时候也是他们左右不了的。
这一年,基洛平原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旱,粮食生产大面积欠收,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众城邦遭受到了粮食危机。作为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城邦来说,粮食的缺口还不算太大,除了民间有储备外,库存开仓赈济百姓,危机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饥荒很快就波及到了圣那索达城,这里的感受要比其它地方严重得多。其原因是,乌兹托鲁奴人可耕种的土地本来就很少,虽然帕杰纳木划拨了一些土地用于耕种,但这些粮食只能供应自己食用,并无更多的余量。而乌兹托鲁奴人的传统是以狩猎为生,对农业生产不够重视。随着城市的逐渐扩大,外来人口越来越多,造成了非常大的粮食缺口。
在正常年景下,粮食缺口可以从司特亚埃纳城购买补充,似乎也没有遇到过什么大问题。粮食有了销售渠道,帕杰纳木增加了收入,乌兹托鲁奴人得到了粮食,解决了生活的问题,这是双方都受益的事情,多少年来一直这样维持着。
对帕杰纳木来说,粮食原本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仍然可以供给乌兹托鲁奴人,唯一的问题是——粮食涨价了。坦率地说,粮食价格有一定波动,在任何时候都是正常现象,但是,出现粮食危机的时候、价格大幅度上涨,就不得不让人认为是有意为之了。
更让艾斯亚气愤的是,又有一批粮食运往苏姆塔第城去了——在粮食紧张的年代可以卖高价。艾斯亚三番五次派人前去沟通和交涉,希望能够保持粮食的稳定供应,但总是迟迟得不到答复。
此时的帕杰纳木已经无力处理政务,也可以说艾斯亚反映的问题,能不能传到城主那里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艾斯亚特意去看望帕杰纳木的时候,他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本来想借机反映粮食问题,见到这种情况,艾斯亚就没有办法多说什么了。
上涨的价格,对艾斯亚和一大批富裕阶层的人来说并无多大的影响,甚至包括大部分乌兹托鲁奴人都影响甚微,因为这些人是艾斯亚的基本盘,关键时候是会受到照顾的。
因此,上涨的代价最终就会由广大的底层平民承担。这些人中间,又有大部分是外来人员,而这些人本来只是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平时收入微薄,也不可能有更多的积蓄,对涨价的承受能力更加脆弱,由此而引起的动乱时常发生,打砸抢劫的事也经常出现,最终这些激化的矛盾又转移到城市管理者那里。
艾斯亚一方面加强了治安管理,另一方面想办法多方筹集粮食,以缓解压力。就在艾斯亚为此事焦急的时候,这天晚上,一队人马来到了圣那索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