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得知樊城失守,雷霆震怒,那怒火仿佛能将天地焚烧。
欲斩曹仁以正军法,众将见状,纷纷跪地苦苦相劝,言辞恳切。
曹操望着众人,面色阴沉,良久,才狠狠地罢手。
但他深知徐庶之才,若不为己用,必成日后大患。
于是,曹操心生一计,那计谋阴毒而狠辣。
他派细作散布谣言,称徐庶本就与曹仁暗中勾结,故意先赢几场以获取刘备信任,如今要里应外合将刘备军引入陷阱。
这谣言如瘟疫般迅速传入刘备军中,许多将士心中起疑,那疑惑如乌云般笼罩。
刘备虽坚信徐庶之忠诚,但也难免有所顾虑,那顾虑如蛛丝般细微。
徐庶见状,目光坚定如炬,知道此乃曹操离间之计。
他向刘备进言,语气诚恳而坚决,表示愿单枪匹马前往曹营澄清事实,并趁机再探军情。
刘备眉头紧锁,犹豫再三之后同意。
徐庶进入曹营,曹操以为徐庶回心转意,大喜过望,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徐庶义正言辞揭露曹操阴谋,言辞激烈如剑,曹操恼羞成怒,脸色铁青,却又不想背负杀害贤士之名,只好将徐庶软禁起来,那软禁之地犹如牢笼。
徐庶被困曹营,心中仍念及刘备大业,如星辰闪耀于夜。
只盼有朝一日能再次相助,那期盼如春风吹过荒原。
原来曹操听了程昱之计,当即差人快马加鞭将徐母接到许昌。
徐母初到许昌,心中已知曹操用意,大骂曹操奸贼,那骂声如洪钟震耳。
曹操却佯装大度,皮笑肉不笑,好生招待,只盼徐母能写信召徐庶前来,那期盼如暗流涌动。
徐母虽被困许昌,但坚贞不屈,如傲雪寒梅。
她深知儿子辅佐刘备乃是大义之举,怎可为一己私情而坏大事。
于是,当着曹操等人的面,严词拒绝写信,那拒绝如巨石挡水。
曹操恼羞成怒,目露凶光,欲加以威逼,旁边程昱赶忙劝阻,神色焦急,劝曹操再以厚礼相待,徐徐图之,那话语如潺潺溪流。
数日后,曹操再次求信,那神情急切而贪婪。
徐母假意应允,待笔墨纸砚备好,奋笔疾书。
众人以为得逞之时,徐母写完掷笔,众人看罢大惊。
只见纸上皆是痛骂曹操奸诈阴险、挟持老幼之人的话语,那言辞如利箭穿心。
曹操盛怒之下要杀徐母,那杀意如狂风呼啸。
程昱急忙拦住,言若杀之,则彻底绝了徐庶来投之路,那话语如警钟敲响。
曹操无奈,只能暂时作罢,心中却仍想着如何让徐庶归附于己,那心思如蛛网缠绕。
徐庶进入曹营之后,曹操大喜过望,亲自出帐迎接,那姿态殷勤而热切。
然而徐庶却一脸冷漠,如霜雪覆盖,心中虽记挂母亲安危,但也对曹操用如此手段逼他前来极为愤恨,那愤恨如火焰燃烧。
曹操为徐庶安排了豪华住所,雕梁画栋,每日好酒好菜招待,珍馐美味不断,又常派人送去珍贵礼物,绫罗绸缎无数,试图打动徐庶为己所用。
但徐庶只是闭门不出,对外宣称养病,那拒绝如铜墙铁壁。
一日,曹操召集众将商议军事,营帐内气氛凝重。
特意邀请徐庶参加,那目光充满期待。
营帐之中,曹操提出攻打荆州之计,那语气豪迈而坚决。
徐庶本不想多言,但想到若曹操此举成功,天下百姓又要遭受战乱之苦,便忍不住开口分析其中利弊,那言辞犀利而中肯。
众人皆惊叹于徐庶的谋略,如醍醐灌顶,曹操更是起了重用之心,那决心如磐石不移。
可是徐庶暗中发誓,此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那誓言如钢铁般坚定。
他望着南方,目光悠远而深沉,心中默默念着刘备的知遇之恩,如春风拂面,只盼有朝一日能再助刘备,同时也担忧母亲在这曹营中的处境,心中满是矛盾与痛苦,如乱麻交织。
其回到曹营之后,真相大白,老母愤而自缢。
徐庶大悲,伏地痛哭不止,那哭声如杜鹃啼血。
曹操前来劝慰,言辞恳切,徐庶只是冷眼相对,那目光如寒星闪烁。
“吾母因汝而死,吾与汝不共戴天。”
徐庶咬牙切齿道,那话语如刀割喉。
曹操心中愧疚,如巨石压心,却也辩解:“吾本无意害老夫人,皆是那周瑜诡计。”
那声音虚弱而无力。
徐庶不听,自此在曹营之中如同行尸走肉,魂不守舍,再不献策一言。
曹操无奈,只得任他消沉,那无奈如流水东去。
一日,曹操欲再次南征刘备,雄心勃勃。
召集众谋士商议军事,营帐内人声鼎沸。
帐下诸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唯有徐庶沉默不语,如木雕泥塑。
曹操见状,心中不悦,脸色阴沉,却也知晓徐庶心思,便故意问道:
“元直(徐庶字元直),汝观此战当如何?”
那语气带着几分挑衅。
徐庶拱手行礼道:
“吾初来乍到,军中诸事尚未明晰,不敢妄言。”
那姿态恭敬而疏离。
曹操冷笑一声:
“元直莫要再念旧主,朕待汝不薄。”
那笑声如夜枭啼哭。
徐庶心中暗叹,面上却平静如水,如古井无波。
这时,帐外突然冲进一小卒,神色慌张,来报军情紧急,刘备军中有奇人相助,连破曹军数阵先锋部队。
曹操大惊失色,如遭雷击,环视众人寻求对策,目光急切。
谋士们议论纷纷,如群蜂乱舞,却无良策。
徐庶心中一动,他虽不愿助曹操,但亦不想看到百姓因战火受苦,那怜悯如春风化雨。
于是,徐庶缓缓开口:
“主公,此次敌军有备而来,士气正盛,我军不宜强攻。
可先佯装败退,诱敌深入,再设伏兵围歼。”
那声音沉稳而坚定。
曹操听闻大喜,如获至宝,忙令照此计行事。
徐庶暗自祈祷,希望刘备能够识破此计,那祈祷如夜空中的流星。
同时也在思索日后如何摆脱这两难之境,那思索如乱麻纠结。
而后,曹军再战东吴,战事吃紧,如热锅上的蚂蚁。
谋士们苦无良策,愁眉不展,曹操想起徐庶之才,再次来到徐庶住处恳请相助,那姿态近乎哀求。
徐庶抬头望天,天空阴霾密布,缓缓说道:
“吾身在此,心已随母而去。昔日应允之事已了,今不会再涉任何战事。”
那语气决绝如铁。
曹操叹息离去,背影落寞,此后徐庶在曹营默默度日,如幽灵徘徊,常于夜深人静时对着亡母遗物垂泪,那泪水如断线珍珠,始终未忘母亲之死,也未曾原谅曹操当初所为,那怨恨如深谷幽潭。
这日,曹操大军与东吴对峙于赤壁。
曹操帐下众谋士争论破敌之策,声浪如潮。
徐庶心中暗喜,如暗室逢灯,他知东吴有周瑜等人,曹操此战恐难获胜,那预见如未卜先知。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时,徐庶站起说道:
“丞相,吾近日观天象,此次出征不利,不如暂退。”
那声音低沉而严肃。
曹操本就对徐庶之言半信半疑,此时听他如此说,以为他故意扰乱军心,怒道:
“汝莫要再胡言乱语,吾意已决,定要踏平东吴。”
那怒火如火山喷发。
徐庶也不多辩,退回角落暗自冷笑,那冷笑如寒风刺骨。
果不其然,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而归,如丧家之犬。
回许昌途中,曹操质问徐庶为何不早说实话,那语气充满懊悔。
徐庶仰天大笑道:
“丞相,我既誓言不为你设一谋,今日本不必多言,只是不忍看将士枉死才相劝,你不听,此乃天意。”
那笑声如惊雷震空。
曹操懊悔不已,如坠深渊,却也无法责怪徐庶,只能长叹一声,带着残军返回许昌,那叹息如秋风萧瑟。
曹操虽恼徐庶不肯为己所用,但念及其才,却也不舍得杀这大才之人,仍留他在军中,那不舍如壮士断腕。
一日,曹操又召徐庶前来,屏退左右后叹道:
“元直,吾知汝恨我,然吾亦是求贤若渴。”
那叹息声如泣如诉。
徐庶冷哼一声并不答话,那冷哼如冰刀霜剑。
曹操接着说道:
“吾欲再给汝一次机会,如今荆州刘表暗弱,吾欲取之,君可有良谋?”
那语气带着几分期待。
徐庶心中一动,心想若能借此机会暗中相助刘备,也算报些旧恩。
于是便开口道:“丞相可先派人散布流言,言荆州蔡氏一族欲降曹,使刘表父子生疑,内部先乱起来。”
那话语平静而暗藏玄机。
曹操大喜,忙依计行事,那动作急切而匆忙。
果不其然,荆州城内人心惶惶,如蚁穴崩溃。
但曹操不知其中暗藏玄机,如盲人瞎马,当他率军兵临城下之时,却发现刘备早已做好防备,且联合东吴共抗曹操,那局面如铜墙铁壁。
曹操方知又被徐庶算计,怒发冲冠,大怒之下要斩徐庶,那杀意如狂风巨浪。
此时荀彧进谏道:“徐庶之才,杀之可惜,不如囚禁,日后或可为丞相所用。”
那进谏声急切而诚恳。
曹操沉思良久,如困兽犹斗,终是听从了荀彧之言,将徐庶囚禁起来,那囚禁之所阴森寒冷。
徐庶虽身陷囹圄,却暗自庆幸又助了刘备一回,那庆幸如暗夜明灯。
一日,曹操大军对阵东吴。
孙权帐下鲁肃前来探营,小心翼翼。
竟意外发现徐庶身影,大惊失色。
鲁肃回去禀报周瑜,周瑜心生一计,那计谋巧妙而精密。
周瑜修书一封,暗中送至徐庶手中,那书信如救命稻草。
信中言明愿助徐庶逃离曹营,前往蜀地再投刘备,以全忠义。
徐庶心动,如久旱逢甘霖,按信中计划行事,那行动如狸猫夜行。
恰逢曹操令徐庶押运粮草,徐庶故意引开护卫,那手段如金蝉脱壳。
就在即将脱身之际,却被曹操亲信发觉异常,那变故如晴天霹雳。
曹操亲率人马赶来,怒视徐庶道:“吾待汝不薄,汝竟欲叛我?”
那怒目如火炬燃烧。
徐庶冷然相对:“君以诈术挟我至此,吾岂真心事君。”
那话语如冰雪严寒。
曹操拔剑欲杀徐庶,那剑光如闪电划过。
此时空中忽现异象,一道亮光闪过,众人皆惊,如木雕泥塑。
待光亮消失,徐庶已然不见踪迹,只闻天际传来徐庶之声:
“吾宁死不受奸雄挟制,就此别矣。”
那声音如仙乐缥缈。
曹操望着天空,呆若木鸡,长叹一声,懊悔不已,那懊悔如江水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