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后殿外,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康熙身着明黄龙袍,却全然没有了往日的威严与从容。
他眉头紧锁,满脸焦急,在殿外来回踱步。每走一步,都仿佛带着无尽的担忧与不安。
“皇上,您先别着急,皇后娘娘吉人自有天相,定会平安无事的。”一旁的梁九功,看着康熙如此焦虑,壮着胆子小声劝慰道。
康熙却充耳不闻,只是不停地喃喃自语:“小宜,你一定要平安,一定要平安……”他的眼神中满是恐惧与担忧,他深知女子生产向来凶险,一个不慎便是一尸两命。
不多时,后宫的嫔妃们便如潮水般陆陆续续赶至乾清宫后殿外。
宜妃迈着莲步缓缓走来,面色故作平静,可那眼底的厌烦与不甘却如暗流涌动。
她心中暗自腹诽,若不是碍于宫规礼制,这一趟她是半步都不愿来。
德妃则神色凝重,步伐沉稳地站到一旁,目光紧紧盯着殿门,眼中满是真切的关切。
其余妃嫔们围作一团,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脸上无一不挂着担忧之色,可那眼神中,有的是真心忧虑,有的却暗藏着窥探与幸灾乐祸。
“都给朕安静!”康熙本就因焦急而烦躁,此刻被众人的嘈杂声搅得心头火起,猛地大声呵斥道。
这一声怒吼,仿若惊雷乍响,带着无尽的疲惫与愤怒。众人瞬间被震住,噤若寒蝉,纷纷闭上了嘴,大气都不敢出。
殿内,稳婆们忙碌的身影在窗纸上影影绰绰。
宜修痛苦的呻吟声不时透过那层窗纸传出来,每一声都似重锤,狠狠地砸在康熙的心尖上。
康熙心急如焚,在殿外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凌乱,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却浑然不觉。
“皇上,皇上……”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中,殿内骤然传来稳婆惊喜交加的呼喊声,“恭喜皇上,是位小阿哥!母子平安!”
众嫔妃听闻,一颗颗悬着的心纷纷落下,脸上随即绽放出或真心或假意的笑容,纷纷向康熙道贺。
康熙闻言,先是愣在了原地,仿若一时没反应过来,随即眼眶迅速泛红。这漫长的等待,那颗高悬的心,终于在这一刻稳稳放下。
他大步跨进殿内,脚步急切而有力,眼眶泛红,满是劫后余生的狂喜。
径直疾步至宜修榻前,紧紧握住她的手,声音因激动而微颤,饱含着深情与后怕:“小宜,你平安无事,真是太好了。”
宜修虚弱地浅笑,那笑容里满是初为人母的喜悦与疲惫,目光温柔似水,轻轻落在襁褓中的小阿哥身上,轻声呢喃:“皇上,给他取个名字吧!”
康熙凝望着襁褓中皱巴巴却充满生机的孩子,心中百感交集,万千思绪如潮水般涌来,缓缓说道:“就叫胤珩吧,珩,玉也。”
宜修轻轻点头,心中明白这孩子的身份自此尘埃落定。
她轻抚着胤珩的襁褓,微微皱眉,面露忧色:“皇上,还有一事,珩儿一看便知不是早产的孩子。这洗三礼若是大办,别人见了难免会猜疑,臣妾实在放心不下。”
康熙闻言,脸色一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深知宜修所言极是,皇家的一举一动皆在众人眼皮底下,稍有差错,便会掀起漫天流言蜚语。
片刻后,康熙抬眸,目光坚定而柔和地说道:“小宜,你考虑得周全,洗三礼就在乾清宫简单操办即可,只是委屈珩儿了。”
宜修听闻,眼中满是感激之色,轻声说道:“多谢皇上。”
康熙轻轻抚摸着胤珩的小手,那小手肉肉的,紧紧地抓住康熙的手指,康熙感慨道:“小宜放心,朕定会护你和孩子的周全,不管任何流言蜚语,朕都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们母子。”
宜修靠在康熙肩头,心中五味杂陈,有安心,有感动。
洗三礼当日,一切从简,整个过程极为低调。偌大的宫殿内,除了洗三的嬷嬷,便只有帝后二人。
消息不胫而走,前朝后宫皆议论纷纷,众人皆对帝后此举疑惑不解。
好好的皇子洗三礼,竟如此遮遮掩掩,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大家纷纷猜测,是不是皇子早产,导致先天不足,所以才不敢大肆操办?
几日后,宜修半倚在柔软的榻上,身姿轻盈,眉眼含笑,静静地看着榻边的胤珩。
胤珩正躺在精致的雕花摇篮里,身着明黄色的襁褓,襁褓上绣着四爪金龙,彰显着他尊贵非凡的身份。
此时,他正挥舞着莲藕般的小胳膊,蹬着胖嘟嘟的小腿,灵动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宜修轻轻拿起一旁的拨浪鼓,那拨浪鼓由红木精心制成,两端镶嵌着圆润的珍珠,鼓面上绘着寓意吉祥的麒麟图案,栩栩如生。
她轻轻晃动拨浪鼓,发出清脆悦耳的“咚咚”声。
胤珩闻声,立刻将目光投向宜修,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眸中闪烁着好奇与惊喜的光芒,仿佛被这奇妙的声音深深吸引。
“珩儿,看这里呀。”宜修轻声呼唤,声音带着无尽的宠溺。
胤珩看着宜修,嘴角渐渐上扬,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让人边看着心情就好了起来。
宜修见状,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她将拨浪鼓放在一边,缓缓伸出手,轻轻握住胤珩的小手。
胤珩的小手肉乎乎的,紧紧地抓住宜修的手指,仿佛在宣告着对母亲的深深依赖。宜修的手指轻轻摩挲着胤珩的手心,那细腻的触感让她心中涌起一股爱意。
此时,贴身宫女匆匆走进内室,神色间带着几分犹豫与紧张,轻声道:“娘娘,外头……外头都在传小皇子的流言。”
宜修闻言,手中动作骤停,心中一惊,抬眸问道:“传什么。”
宫女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回道:“有人说……说洗三办得如此遮遮掩掩,定是小皇子早产体弱,怕是难以养大。”
闻言,宜修放下心来,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让人难以捉摸的笑意,“从今天开始,每一两日就请一次太医。”还以为怀疑这孩子的身世呢,宜修心下暗道,体弱也是个好借口。
宫女满脸疑惑,却也不敢多问,福了福身,缓缓退下。
从那之后,宜修不仅任由流言肆意传播,还变本加厉地频繁宣召太医。
每隔两三天,便能看到太医院的院使或几位资深太医,提着药箱,神色匆匆地赶往乾清宫。
每次太医们进入内室,都要逗留许久,出来时,脸上虽带着职业性的沉稳,却又刻意营造出一种凝重的氛围。
这一系列举动,无疑让流言愈发猖獗。宜妃坐在自己的宫里,手中端着茶盏,冷笑着对身边的侍女说:“瞧瞧,这皇后的孩子,果然如我所料。频繁请太医,肯定是养不大了。”
“娘娘英明。”宫女附和道。
前朝,大臣们也有所耳闻,这下,更是笃定小皇子的身体怕是不容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