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渊的目光紧紧锁定那个宦官,直到对方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后,才收回视线。徐凛风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却只看到空荡荡的殿门,不禁有些疑惑:“大人,您在看什么?”
顾长渊微微摇头,“一只老鼠罢了。我们走。”
接下来的几日,朝堂之上风云变幻。皇帝派出的心腹大臣,秘密调查韩王谋反一事。这位大臣名叫周正,为人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最重要的是,他对韩王并无私交,也不畏惧其背后的势力。
周正深知此事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暗中走访调查,搜集证据,终于在韩王府邸的密室里,找到了韩王与北狄国君主勾结的书信,以及藏匿的兵器和铠甲。这些证据,足以证明韩王图谋不轨,意图谋反。
与此同时,顾长渊也没有闲着。他知道,仅凭周正一人之力,恐怕难以撼动韩王在朝中的根基。于是,他暗中将自己掌握的韩王的罪证,也交给了周正,并提供了几个关键证人的线索。
这些证据,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韩王彻底失去了翻身的机会。
皇帝得知真相后,勃然大怒。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向信任的皇弟,竟然会背叛自己,勾结外敌,妄图篡位。他下令将韩王打入大牢,没收其所有财产,并将其党羽全部抓捕归案,严惩不贷。
一时间,朝野震动。那些曾经依附于韩王的官员,人人自危,生怕受到牵连。
尘埃落定,顾长渊的冤屈也终于得以昭雪。皇帝亲自召见了他,当面表达了歉意,并恢复了他的官职。
“顾卿,朕错怪你了。”皇帝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愧疚,“你受委屈了。”
顾长渊跪地叩首,“臣谢皇上隆恩。”
他心中明白,这场斗争虽然赢了,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韩王虽然倒了,但隐藏在背后的势力,却依旧盘踞在朝堂之上。
“顾大人,”徐凛风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恭喜大人沉冤得雪。”
顾长渊起身,拍了拍徐凛风的肩膀,目光深邃,“凛风,这只是开始。”他顿了顿,看向空荡荡的朝堂,语气意味深长,“真正的敌人,还在暗处……”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了秦御史之前站立的地方,“有些账,也该算算了。”
七十九、冤屈昭雪云开日(续)
秦御史虽然揭发了韩王与北狄勾结的罪证,立下大功,但之前参与构陷顾长渊一事,也让他难逃罪责。皇帝念其功过相抵,将其降职三级,以示惩戒。秦御史领旨谢恩,心中五味杂陈。他原以为扳倒韩王能让自己平步青云,却没想到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顾长渊的冤屈得以昭雪,一时间成为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众人皆叹其蒙冤受屈,却又在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揭露韩王阴谋,保全了国家社稷。百姓们自发聚集在顾府门前,称赞顾长渊的忠肝义胆,对他表达敬佩之情。
面对百姓的赞誉,顾长渊只是淡淡一笑。他明白,民心易变,如今的赞扬,或许明日就会变成质疑。他必须步步为营,才能在这乱世之中站稳脚跟。
这日,皇帝在御花园设宴,为顾长渊洗尘。宴席上,皇帝举杯敬酒,语气真诚:“顾爱卿,朕之前错怪了你,还望你莫要记恨于心。”
顾长渊连忙起身,双手接过酒杯:“臣不敢。皇上明察秋毫,为臣洗刷冤屈,臣感激涕零。”
“朕已下令,恢复你的官职和所有封赏,”皇帝继续说道,“今后,你便继续为朕效力,为国效力。”
“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长渊恭敬地回答。
宴席结束后,顾长渊在徐凛风的陪同下,回到了自己的府邸。曾经辉煌的府邸,如今已是破败不堪。抄家时,府中财物被洗劫一空,庭院杂草丛生,一片萧条景象。
看着眼前的景象,顾长渊心中感慨万千。曾经的家,如今却如同废墟一般。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
“大人,”徐凛风打破了沉默,“您没事吧?”
顾长渊摇了摇头,语气平静:“没事。只是有些感慨罢了。”他顿了顿,目光变得坚定,“凛风,去把府邸修缮一下吧。”
“是,大人。”徐凛风领命而去。
顾长渊独自一人站在庭院中,望着天边的夕阳。他明白,这场斗争远未结束。韩王虽然倒台,但隐藏在背后的势力,依旧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朝堂中生存下去。
“秦御史的举动,确实有些蹊跷……”顾长渊低声自语,目光中闪过一丝寒芒,“他究竟是真心悔过,还是另有所图……”他停顿了一下,眼神变得深邃,“看来,得找机会和他好好‘聊聊’了。”
残阳如血,映照在破败的顾府上,更添几分萧瑟。顾长渊站在荒芜的庭院中,脚下是疯长的杂草,曾经雕梁画栋的楼阁如今也蒙上了厚厚的灰尘,蛛网密布。抄家时留下的凌乱痕迹,如同一道道伤疤,刻在他心头。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鼻尖萦绕的尽是尘土的味道,与记忆中府内淡淡的檀香截然不同。
“大人,您看这样可好?”徐凛风的声音将顾长渊从回忆中拉回现实。他手里拿着府邸的修缮图纸,神色恭敬。
顾长渊接过图纸,仔细地看了看,点了点头:“就照这个办吧。一切从简就好,不必太过奢华。”如今的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经历了牢狱之灾,他更加明白,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外在的浮华,而是内心的坚定。
“大人,韩王虽然伏诛,但属下总觉得此事蹊跷。”徐凛风压低声音,目光中带着一丝担忧,“秦御史的举动,未免太过巧合。他似乎早就知道韩王与北狄勾结的证据,却一直隐瞒不报,直到最后关头才揭露出来……”
顾长渊踱步到一棵枯萎的桃树旁,轻轻抚摸着粗糙的树干,眼神深邃:“不错。秦御史之前积极参与构陷我,如今却又突然反戈一击,这其中必有隐情。他或许只是枚棋子,背后还有更大的势力在操纵。”
“大人的意思是……”徐凛风眉头紧锁。
“韩王不过是跳梁小丑,真正想要置我于死地的人,恐怕另有其人。”顾长渊眼中闪过一丝寒芒,“我们需要暗中调查,找出幕后黑手。”
接下来的几天,顾长渊一边着手重建府邸,一边暗中收集情报。他深知,想要在危机四伏的朝堂中生存,必须步步为营,小心谨慎。他开始频繁地与一些官员接触,试探他们的口风,寻找蛛丝马迹。
一日,顾长渊在书房中翻阅书籍,徐凛风匆匆走了进来,神色凝重:“大人,属下查到了一些线索。秦御史在揭发韩王之前,曾与一位神秘人物秘密会面……”
“神秘人物?”顾长渊放下手中的书卷,目光锐利,“可查到此人的身份?”
“此人行踪诡秘,属下只查到他似乎与宫中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有所联系……”徐凛风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出了一个名字。
听到这个名字,顾长渊脸色骤变,手中的茶杯险些滑落。他缓缓地吐出三个字:“不可能……”随即,他眼神一凛,沉声道:“凛风,继续查!务必查清此人与秦御史之间的关系,以及他背后的势力!”
夜深人静,顾府书房的灯火依旧通明。顾长渊坐在桌案前,手中握着一枚玉佩,这是他母亲留给他的唯一遗物。他轻轻摩挲着玉佩光滑的表面,眼神复杂。这枚玉佩,似乎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叩叩叩——”
一阵敲门声打破了书房的寂静。
“进来。”
徐凛风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封信,脸色苍白,声音颤抖:“大人……出事了……”他将信递给顾长渊,“这是……刚刚收到的……”
顾长渊接过信,拆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信上只有一句话:
“小心……你身边的人……”
金銮殿上,顾长渊一身官服,沉稳而立。皇帝当众宣读了韩王勾结北狄的罪证,并宣布恢复顾长渊的官职,官复原职。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有人为顾长渊的沉冤得雪感到欣慰,也有人暗中揣测着皇帝的用意。
回到重修的顾府,顾长渊却没有丝毫放松。那封匿名信的内容如同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他的心头。“小心你身边的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是谁在暗中提醒他?又是谁想要加害于他?
“大人,您似乎心事重重。”徐凛风观察着顾长渊的神情,轻声问道。
顾长渊将那封信递给徐凛风,沉声道:“你觉得这封信是何人所写?”
徐凛风仔细看完信,眉头紧锁:“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但这提醒,不得不防。府中上下,以及与大人接触频繁之人,都需暗中排查。”
“此事需谨慎行事,切不可打草惊蛇。”顾长渊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眼神深邃,“如今韩王已除,但幕后黑手依然逍遥法外。我担心,这仅仅是个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顾长渊一边处理政务,一边暗中调查匿名信的来源以及幕后黑手的踪迹。他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之下,因此行事更加谨慎。他开始有意疏远一些官员,并对身边的人进行试探,试图找出潜藏的威胁。
与此同时,徐凛风也加紧了调查的步伐。他派人暗中监视府中下人,并仔细排查与顾长渊接触过的官员,希望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然而,调查却始终没有进展,幕后黑手隐藏得极深,没有留下任何可循的线索。
一日,顾长渊正在书房中与徐凛风商议政事,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匆匆走进书房,单膝跪地,禀报道:“大人,宫中传来消息,皇上召您即刻进宫!”
顾长渊心中一凛,预感到事情非同寻常。他迅速整理衣冠,跟随侍卫前往皇宫。
御书房内,皇帝的脸色阴沉,手中拿着一封密信。看到顾长渊进来,皇帝将密信扔到他面前,怒道:“你自己看看!”
顾长渊捡起密信,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信中揭露了他暗中调查韩王幕后黑手的行动,并指责他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皇上,臣冤枉!”顾长渊立刻跪下,沉声说道,“臣从未有过任何不臣之心,这一切都是有人故意陷害!”
皇帝怒视着顾长渊,眼中充满了怀疑。他知道顾长渊的能力和野心,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更加担忧。
“皇上,臣有一计,可证明臣的清白。”顾长渊抬起头,眼神坚定。
皇帝微微眯起眼睛,问道:“什么计策?”
顾长渊凑到皇帝耳边,低声说了几句。皇帝听后,脸色逐渐缓和,最终点了点头,说道:“准奏。”
夜幕降临,顾府书房内,顾长渊与徐凛风相对而坐,两人脸上都带着一丝凝重。
“大人,此计虽然可以暂时化解危机,但同时也更加危险。”徐凛风担忧地说道,“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顾长渊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事到如今,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凛风,传令下去,让陆小刀和林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