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老朱脸上的几分笑意,李念暗道一声幸亏自己改变了主意。
“这个条件就是,如果以后我这里需要铁,大明能够及时的送过来。放心,我们只是在这范围内自己使用”
怕老朱不放心,李念还用手比划了一下。
“咱如果让你花钱买铁的话,你会不会在这项技术上狮子大开口”
“不会狮子大开口,但至少会在这上面补回来”李念如实相告。
朱元璋冷哼一声,“你倒是干脆”
“嗯哼”李念双手一摊,丝毫不做作。
“说吧,多少钱?”
见朱元璋答应了,在场的几人全都松了一口气。
“三”
“三万贯?”
三万贯还在老朱的心理预期之内,他觉得超过五万就没必要买了。
比预期低了两万,老朱很开心,一切都答应了下来。
他告诉李念,下午会让人送钱过来,至于这份资料他现在就要拿走。
李念看了一眼马皇后决定给个面子。随即点头答应下来。
他低头勉强的摆摆手,让朱元璋拿着资料赶紧走。
然而就在老朱大嘴一咧往外走的时候,突然顿住了脚步。他转过身对薛无泪说道,“薛先生,咱妹子的病还需要多久”
“十多天吧”
“嘿嘿,多谢薛先生了”老朱满意的点点头,转身离开。
看着临走前都有得意忘形的朱元璋,李念不由得嘴角抽动了一下。
这份高炉炼铁的详细资料对大明来说,大大提高了效率。
薛无泪在书写的时候写得特别详细,上面的图是独孤星夜一手画出来的。
二人的努力三万贯卖了。
瞥了一眼远去即将消失的马车,李念咂吧几下嘴。
人的劣根性让他明白,恐怕救下马皇后的恩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如果当初老薛没有告诉老朱他们只有十年可活,单看救命之恩这一条,足以让老朱家感恩戴德。
但问题就出在,薛无泪说出了具体的时间。
人心会本能的得不到满足。
李念重新坐回到中间的桌边,笑着看向马皇后说道,
“娘娘,老薛替救回十年寿命,到最后你的几个儿子不会到最后觉得十年太短吧”
马皇后闻言抿着嘴,她盯着李念看了半晌,
“李念啊,我发现你这孩子想的太多了。雄英和我能有今天全靠薛先生和白姑娘,这些恩情我们老朱家都记在心里”
“放心,只要我还在,保你们性命无虞”
李念眼眸低垂,舌头在嘴里转动着,将早饭残留在嘴里的渣子吐了出去。
随后他望向南面的窗户,轻声呢喃道,“人性本恶啊,荀子的思想已经赢了一千多年了。身处陌生的环境,我不得不为身边的人考虑”
马皇后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她能看得出,李念不太相信除了自己以外的朱家之人。在她看来或许是史书当中记载了什么。
自己那几个儿子,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
他们在军事才能上都是一把好手,但在个人方面......
想到此处马皇后叹气一声,随后示意身旁的玉儿上楼回房。
大厅里只留下了李念几人。
李念单手放在桌上,四根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
他们四人毫无根基,在这大明毫不夸张的说,任何方面都能被皇家拿捏着命脉。
所以往后他们只能依托于朱家。
封建王朝的家天下。
......
回宫以后,朱元璋立马将买来的技术资料交给太子朱标看了一遍。
本来老朱想将这件事交由太子朱标去办的。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老朱一直是倾心培养。
而作为太子的朱标也是不负老朱的期望,成为一个合格的太子储君。
但看了眼朱标身体后,朱元璋觉得还是不要让朱标太过劳累。
他对着不远处的蒋瓛吩咐道,“去将李善长给咱叫来”
“是”
大殿内没有了外人,老朱也是喜于言表,笑着和自家儿子分享着,
“三万贯,咱就将这炼铁技术给买过来了。李念这小子也挺识趣,知道这是国本,没和咱要分成......”
朱元璋巴拉巴拉的和太子朱标说着。
“儿臣还是要恭喜父皇啊”朱标也知道这代表着什么。
一旦大明的炼铁技术得到革新,对整个王朝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老朱笑着坐到位子上,等将炼铁的事交代下去,他就要开启工作狂模式了。
“爹,二弟、三弟、四弟几人都有消息传回来,他们都想回京一趟来看看娘和雄英”
太子朱标抬眼静静地看着主位上的老朱。
朱元璋没有抬头,也没有正面回应这个问题。而是随口问了一句,“嗯...毛骧的事从东宫散播出去了吗?”
“昨日已经和吕氏简单提过一嘴了,想来不久朝堂上的百官就会知道”
“嗯...”
朱元璋随手合上一本奏疏,随即抬起头,“既然想看他们的娘,那就召几位藩王回京吧”
“我这就去安排”
大明洪武时期的藩王,非有召不得回京。
太子朱标提到的几个弟弟,他们都是马皇后的嫡子。
但在《南京太常寺志》中有记载,马皇后没有子嗣。其中懿文皇太子朱标、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都是李淑妃所生。朱棣则是碽妃所生。
这简直是胡编乱造,
南京太常寺是大明的一个官署,是负责皇家礼仪和祭祀的。
成祖时期迁都北平,所以南京设置的各部衙门都属于备份。两地太常寺的地位也是千差万别。
南京太常寺除了日常管理孝陵,基本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
《南京太常寺志》中有很多都是驴唇不对马嘴,三个月生两个儿子的,孝陵当中连位子都没有的妃子摇身一变成了皇贵妃。
这不是扯淡嘛。
在明史当中就有记载,太祖,二十六子。高皇后生太子标、秦王樉、晋王棡、成祖、周王橚。
再与《明太宗实录》记载相比对,二者的记录是一致的。
早在明末的时候,由于北方战乱不休,皇帝自顾不暇,纲纪松弛。
所以远在长江以南的南京鞭长莫及。
在这背景下,原本神圣肃穆的南京孝陵,变成了一个旅游胜地。
别说参观,只要肯出钱,连地宫都能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