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霭沉沉,余晖透过窗棂,在邺城宫殿的金砖上洒下斑驳光影。李肆荀长舒一口气,结束了对摊丁入亩试点成果的详尽汇报。高欢大悦,朝堂诸公亦投来或赞许或艳羡的目光。此刻,归心似箭的他,满心都是家中温婉的娘子陈银,想着能与她共进晚餐,分享这一路的见闻,更是对未出世的孩子挂念得紧。
“李大人留步。”一道尖细嗓音从身后传来,李肆荀转身,只见一名内侍满脸堆笑,“丞相大人有请您移步府上,参加今晚的家宴 ,丞相特意嘱咐,万不可让大人推辞。” 李肆荀微微一怔,面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但旋即拱手应下,丞相之邀,他无法拒绝。
踏入高府,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尽显奢华。朱红的灯笼高悬,映照着往来仆役忙碌却有序的身影。沿着抄手游廊前行,花香、酒香交织,李肆荀还未踏入宴厅,便已感受到了宴会的热闹。
“李大人,可算把您盼来了!”高欢爽朗的笑声传来,他身着家常锦袍,正站在厅前相迎,身旁簇拥着一众高氏子弟。李肆荀赶忙行礼,目光扫过人群时,落在了一个少年身上。那少年身姿挺拔,剑眉星目,虽身着华服,却难掩身上的英气,正是年仅14岁却已担任领军都尉的高澄。
宴厅内,丝竹悠扬,美人起舞。珍馐美馔如流水般呈上,宾客们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不断。李肆荀与众人寒暄几句后,便在高欢的示意下,坐到了贵客席上。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
高澄突然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手持酒盏,大步迈向李肆荀。宴厅内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丝竹声也不自觉地弱了下去。只见高澄走到李肆荀面前,单膝跪地,双手将酒杯高高举起,神色庄重。
“李叔,今日高澄有一事相求,恳请大人成全。”高澄开口,声音虽带着少年的清朗,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李肆荀大惊,忙放下手中酒杯,俯身欲扶起高澄,却被他稳稳避开。“高将军,您这是何意?快快请起,有话好好说。”李肆荀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慌乱与不解。
高澄并未起身,抬眸直视李肆荀的双眼,眼中满是诚恳与敬仰:“李大人,自听闻您推行摊丁入亩,我便对您的才学谋略钦佩不已。如今我虽身为领军都尉,但深知治国理政之重要。我愿拜您为师,学习经世之道,恳请大人收我为徒。”
此言一出,宴厅内瞬间炸开了锅。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高欢坐在主位上,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几位高氏宗亲面露惊讶之色,似是没想到高澄会有此举;而那些随行官员,有的面露艳羡,有的则若有所思。
“高将军,您贵为丞相嫡长子,又是领军都统,前途无量。我不过是一介臣子,实在是不敢当您的老师啊。”李肆荀再次推辞,额头微微沁出细汗。
高澄却不为所动,将酒杯又举高了几分:“大人不必过谦。治国理政,无关身份,只论学识与智慧。您在摊丁入亩一事上展现出的远见卓识,让我深感钦佩。若能得大人教导,是我高澄之幸,亦是东魏之福。”
李肆荀的目光与高澄对视,看到少年眼中的热忱与执着,心中不禁动容。他又看向高欢,高欢微笑着点头,说道:“肆荀,澄儿一片赤诚,你就答应他吧。能有你这样的良师,是他的福气。”
李肆荀思索片刻,终是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承蒙丞相厚爱,高将军信任,我若再推辞,便是不识抬举。既然高将军心意已决,那从今日起,我便尽力传授所学。”
高澄大喜,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宴厅内掌声雷动,众人纷纷向李肆荀和高澄道贺。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李肆荀望着眼前的高澄,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深知,这一场意外的拜师,将彻底改变他与高澄的命运,也可能为东魏的未来,带来意想不到的变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