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焕然一新的陈国土地上,百姓们的生活洋溢着幸福的光芒。尤其是那些曾经饱受困苦的乌禅幕部子民,往昔,饥饿与寒冷如影随形,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是他们生活的常态。然而,命运的转折将他们带到了新的陈国。在这里,晋王刘景铄推行的一系列举措,如同冬日暖阳,温暖并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如今,他们不仅彻底告别了饥寒交迫的日子,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更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各自开启了崭新的营生。
一些擅长骑射的男子,凭借精湛技艺成为了陈国军队的一员,平日于校场上顶着烈日、冒着寒风刻苦操练,身姿矫健如鹰,箭矢疾飞似电。他们时刻准备着,为守护陈国的疆土拼尽全力。在保家卫国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稳定的俸禄与无上的荣耀,成为家人的骄傲。还有些人利用对草原的熟悉,成为了经验丰富的向导。他们熟知草原上每一条隐秘的小径,每一处水源的位置。带领着商队穿梭于陈国与周边地区,无论是酷热的白昼,还是繁星点点的夜晚,都能凭借敏锐的方向感与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确保商队安全前行,开辟出一条条繁荣的贸易之路。这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收入,还促进了陈国与外界的交流,让陈国的声名远扬。
女人们则展现出心灵手巧的一面。学习中原刺绣技法后,她们巧妙地将本民族独特的图案,如象征吉祥的云朵纹、寓意勇敢的骏马纹等,绣于柔软顺滑的绸缎之上。精心制作出的精美服饰,色彩绚丽,图案栩栩如生,穿在身上仿佛能诉说古老的故事;手帕上的刺绣细腻逼真,或为娇艳欲滴的花朵,或为灵动活泼的飞鸟,在集市上一摆出,便大受欢迎,吸引了众多顾客前来挑选购买,让这门传统手艺变成了致富的门道。
而善于烹饪的女子,开起了小吃摊。清晨,她们便忙碌起来,准备好新鲜的食材。烤制烤包子时,将精选的羊肉切成丁,佐以切碎的洋葱、孜然、盐等调料,搅拌均匀,制成香气四溢的馅料。接着,把发酵好的面团擀成薄片,包入馅料,捏出一道道精致的褶皱,放入特制的馕坑中。熊熊的火焰舔舐着坑壁,不多时,烤包子的香气便弥漫开来。那是一种混合着羊肉的鲜香、洋葱的清甜与面粉焦香的独特味道,引得街巷中的行人纷纷驻足。刚出炉的烤包子,外皮金黄酥脆,轻轻一咬,“嘎吱”作响,内里的肉馅鲜嫩多汁,香料的味道恰到好处,刺激着人们的味蕾。食客们或站在摊位旁,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或买上几个,打包带走与家人分享。小小的小吃摊前,总是挤满了人,生意格外兴隆。手把肉亦是如此,挑选肥瘦相间的羊肉,放入大锅中,加入清水与简单的佐料,炖煮至熟。食用时,一手持刀,一手抓肉,轻轻割下一块,蘸上韭菜花酱、蒜泥等调料,入口鲜嫩爽滑,让人回味无穷。
老人们也没闲着,他们把自己一生积攒的经验,无论是放牧的技巧、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的诀窍,还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或是帮忙照顾孩子,在温暖的阳光下,给孙辈们讲述古老的传说与家族的故事,让年轻一辈能安心打拼。孩子们在学堂里认真学习,稚嫩的声音诵读着诗书,他们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为陈国的未来积蓄力量。
乌禅幕部子民深知,这一切美好的改变皆源于晋王刘景铄的贤明与仁德。这份感激之情,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化作对刘景铄深深的爱戴。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街头巷尾,人们谈及晋王,无不竖起大拇指,言语间满是敬重与赞美。这种爱戴,不仅仅是因为生活的改善,更是源于对刘景铄引领他们走向美好生活的那份信任与敬仰,如同臣民对明君的赤诚之心,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