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乾清宫,崇祯静坐于书案前,舆图铺展在眼前,红蓝标记点缀其间,代表各地粮仓的分布规划。他轻敲桌面,思索片刻后,召集了户部叶知秋与玄卫王安入宫。
“叶爱卿,朕命你亲自负责粮仓储备系统的全面推行,”崇祯缓缓开口,目光坚定,“从河南开始,将试点经验推广到全国,设立三层储备模式:乡粮仓、州粮仓与国库直辖仓。”
叶知秋微微躬身,虽有迟疑,还是应道:“陛下,粮仓系统虽然益处明显,但地方士绅可能会以‘土地调配’为由进行抵制。毕竟,粮仓占地会触及他们的利益。”
“士绅的利益不能凌驾于百姓生存之上。”崇祯语气冷冽,“王安,玄卫的任务是确保地方士绅不敢有任何阻挠。必要时,可以直接查封。”
王安单膝跪地,低声应道:“臣遵旨。”
消息传至地方,河南某州的士绅率先发难。他们串联地方官员,以“粮仓选址不当,影响村庄水利”为借口,试图拖延工程进度。
“这些粮仓最终是为官府服务,与百姓无关!”一名士绅在集会上大声煽动,“他们占我们的地,却从不问我们的死活!”
消息很快传到崇祯耳中。他冷笑一声:“这些人果然还是要靠雷霆手段解决。”随即命令玄卫迅速出动,查封了数名带头闹事的士绅私宅,搜出他们蓄意破坏粮仓计划的证据。
次日,玄卫在该州张贴告示,公开士绅的罪行,并宣布查获的粮食将充入新建的乡粮仓,供受灾村庄优先使用。这一举动震慑了其他地方的士绅,同时也安抚了百姓的情绪。
不久后,全国第一批国库直属粮仓在河南开仓运行。叶知秋亲自前往视察,身着便服,与前来领取救济粮的村民交谈。
一位面容消瘦的老农激动地拉住崇祯的手:“大人,这粮仓可救了咱们全村的命啊!再也不用担心收成不好吃不上饭了!”
叶知秋轻轻拍了拍老人的肩膀,温声说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些粮仓就是你们生活的保障。”
为了提高粮仓系统的经济效益,崇祯命户部推出“粮票”制度。村民可以通过粮票换取粮食,也可在特定商贸场所使用。
叶知秋在朝会上提出此项措施后,部分顽固派官员强烈反对,认为此举会“扰乱经济秩序”。
崇祯扫视群臣,缓缓说道:“大明的经济秩序不是士绅和权贵的垄断,而是百姓的福祉。朕不会允许任何人妨碍粮仓改革的推进。”
随着粮仓系统的逐步完善,各地粮食储备显着增加,粮价波动趋于平稳。一些受到灾害影响的地区迅速恢复了生产。
崇祯在朝会上宣布:“全国粮仓储备系统的目标不仅是应对天灾,更是为大明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任何阻碍此计划者,皆以国法论处!”
一个阴沉的清晨,乾清宫内弥漫着压抑的气息。崇祯站在书案前,手中拿着一份由玄卫传来的紧急密报。他眉头紧锁,目光落在文中显眼的几个字:“后金大股军队集结边疆,意图不明。”
“陛下,这些情报显示,后金已经调动了两万精锐骑兵至辽东边界附近,粮草供应充足,疑似为长期驻扎做准备。”王安站在一旁,语气低沉。
“长期驻扎?”崇祯喃喃重复,心中迅速推演各种可能性。他抬起头:“这不是普通的边防调整,他们在试探我们,或者……准备大规模进犯。”
早朝上,崇祯将边疆情报展示给群臣,试探敌情的意图立刻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钱谦益拱手说道:“陛下,后金军队虽集结,但并未越境。我大明刚刚经历改革,国库资金紧张,实不宜轻举妄动。臣建议,以边防稳固为主,不应主动挑起冲突。”
“钱大人此言有理,但若敌军趁虚而入,后果如何?”兵部尚书程靖出列反驳,“陛下,臣以为,应先发制人,调动精锐,主动出击,震慑敌军。”
“主动出击?”钱谦益冷笑,“大明此时内忧未除,贸然对外,只会两面受敌!”
一时间,朝堂上争执不休,各派意见针锋相对。
崇祯静静听着朝堂的争论,目光平静,但内心却在迅速权衡。他清楚,后金此举很可能是试探大明边防的反应。如果应对失当,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危机。
片刻后,他缓缓起身,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敌未动,我不动。若敌动,我必先动!”
他扫视朝堂,语气凌厉:“朕不会让边疆百姓再受战火荼毒。立即命辽东总兵加强防御,调动精锐骑兵布防要地。同时,玄卫要深入后金内部,探明他们的真实意图。”
兵部尚书躬身道:“臣即刻着手调动兵力,确保辽东边防万无一失!”
在辽东,边防军已经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将领杨镇峰在大营中召开紧急会议,他身着盔甲,满脸肃穆,指着地图上的关键据点说道:“敌军若从此地突袭,我军必须用最快速度合围,否则平原地带难以防守。”
“可若他们分兵佯攻,我们的防御线会被拉长,无法兼顾。”副将提出担忧。
杨镇峰沉思片刻,拳头猛然砸在桌案上:“不论敌军计策如何,守住要塞就是我们的底线!”
就在此时,探马急报:“敌军数百人逼近边界,但未越界,似在试探我军反应。”
“试探?”杨镇峰冷笑,“既然他们想试探,那就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他立刻下令,调动精锐骑兵布置伏击阵,一旦敌军挑衅,立刻反击。
与此同时,玄卫的密探深入后金腹地,以商人身份潜入敌军驻扎的营地。夜晚的敌营中,火光摇曳,士兵们的笑声隐约传来。
“听说了吗?大明的边疆防守不堪一击,咱们主帅说,再给他们点压力,迟早能让他们自动退让。”
“这次粮草准备得这么足,看来是打算长久对峙啊。”
密探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录下来,并注意到敌营内多处新建的粮仓,显然为长期驻扎做了充分准备。
情报送回京城后,崇祯在乾清宫的书案前看着玄天策的最新分析图,心中已有定论:“他们不仅仅是在试探,而是为一场持久战做准备。”
崇祯意识到,边疆的紧张局势不仅是军事问题,大明的粮仓储备系统此刻成了稳定局势的关键。
“若粮草充足,军队可镇守边疆;若粮草短缺,敌军必趁虚而入。”崇祯对次辅陈子敬说道,“边疆的粮仓必须优先扩建,任何延误,严惩不贷!”
“陛下,臣明白。”陈子敬满脸凝重,立即调动人手,将各地储备粮迅速调往边疆。
虽然边疆局势暂时被控制,但崇祯心中明白,后金的行动不过是开始。一场更大的挑战正在酝酿,而他必须在确保改革稳定的同时,做好迎接外敌入侵的准备。
他站在乾清宫的窗前,目光深邃:“内忧已现端倪,外患亦步步紧逼。大明,绝不能倒在这个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