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然心里清楚,自己在挪威的所作所为有些过头了。自苏萱回国后,他内心虽有波澜,但始终没有勇气主动去找她,只是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默默回想着过去的种种,陷入深深的纠结与自责之中,却始终迈不出那关键的一步。
考古工作宛如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其地点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如历史遗迹的隐秘性、地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常常难以精准预判,变数横生。苏萱身为考古工作者,在面对这样的职业特性时,内心经历了无数次的权衡与挣扎。
念慈是她的心头肉,每一个关于孩子的决定都重如千钧。但最终,出于对孩子成长的长远考虑,她咬咬牙,毅然决定将念慈交给程然照料。
虽说在法律的界定中,苏萱的监护人身份坚如磐石,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可她深知,孩子的成长不能仅仅依靠冰冷的法律条文来维系,更需要父母双方实实在在的陪伴与关爱。
她此番将念慈托付给程然,绝非一时的冲动之举,而是满怀期待地希望程然能唤醒内心深处那份沉睡已久的父爱,在她投身于考古事业、无法时刻在孩子身边的日子里,为念慈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用爱填补她因工作缺失的陪伴时光,让念慈在成长之路上能够同时沐浴父母的爱,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人。
程然静静地伫立在原地,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苏萱逐渐远去的背影,那一抹倩影仿佛带着他过往岁月里的所有遗憾与愧疚,渐渐消失在他的视线尽头。
他缓缓低下头,眼神落在身旁年幼懵懂的念慈身上,那一刻,心中恰似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纷至沓来,有对往昔的追悔,有对未来的忐忑,更有对眼前这个小生命沉甸甸的责任。
他紧紧握住拳头,嘴唇微微颤动,在心底暗暗立下誓言: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成为孩子坚实的依靠,绝不再让孩子品尝失望的苦涩。
起初,当独自面对念慈的生活起居时,程然着实有些应接不暇,手忙脚乱的模样尽显无遗。往昔的他,从未如此深入地涉足孩子的生活琐事,可如今,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他极力在记忆的长河中搜寻着那些曾与苏萱共处时不经意间瞥见的温柔片段,那些苏萱照顾孩子时的细微举动、轻声呢喃,都成了他此刻模仿学习的珍贵蓝本。于是,他小心翼翼地踏入厨房,满心忐忑地尝试着为念慈烹制营养丰富的三餐。
尽管那些饭菜的摆盘略显笨拙,色泽也并不诱人,但念慈却总是扬起天真无邪的笑脸,极为给面子地将饭菜吃得一干二净,还会用那稚嫩的、带着奶声奶气的语调,不住地夸赞爸爸做得好吃。
每到这时,程然的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被孩子认可与依赖的幸福,也更加坚定了他守护孩子的决心。
在此次意义非凡的考古发掘进程中,苏萱有幸邂逅了一位知音,此人名为林虞之,乃是业内久负盛名、经验老到的文物修复专家,因项目之需而被临时抽调至此参与考古工作。
那是一个阳光透过斑驳树叶洒在发掘现场的上午,在一件刚刚破土而出、带着历史厚重气息的青铜器旁,命运的齿轮悄然开始转动。
苏萱全神贯注地俯身于青铜器前,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这件珍贵文物所呈现出的每一处细微特征,眼神中满是专注与痴迷。而林虞之也恰在此时,被这青铜器独特而神秘的造型深深吸引,不由自主地踱步而来。
就在两人的目光不经意间交织碰撞的刹那,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默契,如灵动的溪流在周围的空气中缓缓流淌。
林虞之率先开口,轻声阐述着自己对这件青铜器的见解,其观点独到新颖、深刻入微,每一个字都精准地敲击在苏萱的心弦上,与她内心深处对这件文物的种种认知和思索完美契合,宛如找到了失散已久的共鸣。
自那以后,每当忙碌的考古工作暂告一段落,在营地的帐篷下、在遗址旁的休憩处,总能看到苏萱和林虞之热烈交谈的身影。
他们的话题从古老而神秘的古代文明起源一路延伸至日新月异的现代考古技术发展,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织锦在两人的交流中徐徐展开,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照亮了彼此对考古事业的热爱与追求之路。
随着交流如潺潺溪流般逐渐深入,他们惊喜地察觉到彼此间的默契宛如灵动的丝线,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穿梭交织,不仅仅局限于对学术的深入探讨与钻研。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却暗藏变数的日子,在一次紧张而忙碌的野外考察进程中,原本湛蓝如宝石的天空骤然变色,铅云迅速聚集,一场暴雨毫无征兆地倾盆而下。
刹那间,山间的小路在雨水的冲刷下变得泥泞不堪,湿滑难行,仿佛一条危机四伏的泥泞滑道。苏萱小心翼翼地在这艰难的路况中前行,然而,一个不留神,脚下突然一滑,身体瞬间失去平衡,朝着一旁的陡坡倾斜过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林虞之眼疾手快,毫不犹豫地一个箭步冲上前去,闪电般地伸出有力的手臂,稳稳当当地扶住了苏萱摇摇欲坠的身躯。
两人的目光在雨中交汇,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周围的风雨喧嚣似乎都渐渐远去,只留下彼此急促的呼吸声和砰砰的心跳声。
他们相视一笑,这笑容里饱含着劫后余生的庆幸,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与关怀。
而在这一瞬间,一种别样的情愫,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新芽,在两人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悄然滋生,带着丝丝缕缕的温暖与甜蜜,轻轻地触动着他们的心弦,让彼此的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仿佛预示着一种新的情感篇章正在缓缓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