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南泥湾迎来了“新式种地法”推广以来的第一次大丰收。放眼望去,金黄色的稻谷、沉甸甸的玉米、饱满的高粱……各种庄稼铺满了田野,构成了一幅壮丽的丰收画卷。
“这……这就是咱们的劳动成果啊!”李位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这丰收的景象,激动得热泪盈眶。
“是啊,李哥,这都是咱们的血汗换来的啊!”身后的战士看了,也非常激动。
“吴教员,您快来看啊,咱们的庄稼大丰收了!”战士们和老乡们把吴龙簇拥到田边,兴奋地喊道。
吴龙看着眼前这丰收的景象,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一年多来,他和南泥湾的军民们一起付出的辛勤劳动,终于换来了回报。
“同志们,乡亲们,今年的丰收,来之不易啊!这是大家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新式种地法’的胜利!”
“吴教员,这都是您的功劳啊!要不是您教给我们‘新式种地法’,我们哪能打这么多粮食啊!”
“是啊,吴教员,您就是我们的大恩人啊!”其他老乡们也纷纷说道。
“大家过奖了,我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而已。”
吴龙谦虚地说道,“这丰收,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庄稼都成熟了,咱们要抓紧时间收割,把丰收的果实抢到手里!”
“好!大家加把劲,抓紧时间收割!”
在吴龙的指挥下,南泥湾的军民们开始了紧张的抢收工作。他们挥舞着镰刀,收割着一茬茬成熟的庄稼,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经过十几天的紧张劳动,南泥湾的庄稼终于全部收割完毕。战士们和老乡们把收割下来的粮食,一车车地运到打谷场上,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李位指着打谷场上堆积如山的粮食,对吴龙说道:“吴教员,您看,这都是我们今年收的粮食!”
“嗯,今年的收成真不错!这下,咱们南泥湾的军民们,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
为了庆祝这次来之不易的大丰收,南泥湾的军民们决定举行一次盛大的庆丰收大会。
“同志们,乡亲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庆丰收大会,庆祝我们南泥湾的第一次大丰收!”
在庆丰收大会上,赵连长激动地说道,“这次丰收,是我们南泥湾军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的结果,也是‘新式种地法’的伟大胜利!”
“赵连长说得对!这次丰收,是我们南泥湾军民的骄傲!”
李位也激动地说道,“我们要感谢吴教员,是他把‘新式种地法’带到了南泥湾,是他带领我们战胜了各种困难,取得了今天的丰收!”
“感谢吴教员!感谢吴教员!”战士们和老乡们都激动地喊了起来。
“大家静一静,听我说几句。”
吴龙走上台,对大家说道,“首先,我要感谢大家的辛勤劳动,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没有大家的努力,就没有南泥湾的今天!”
“这次丰收,来之不易,我们经历了干旱、虫灾、暴雨等灾害,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南泥湾的军民们,没有被困难吓倒,我们团结一心,最终战胜了这些困难和挑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次丰收,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不能满足于当前的成绩,我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明年取得更大的丰收!同时,我们还要发展养殖业、手工业等副业,增加我们的收入,改善我们的生活。”
“吴教员,那您说明年我们该怎么干?”一个老乡问道。
“明年,我们要继续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争取明年粮食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修建更多的水渠、水库,提高我们的抗旱能力。另外,我们还要加强科技攻关,选育更加优良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单产。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南泥湾建设成为一个富饶、美丽的新南泥湾!”
“好!建设新南泥湾!建设新南泥湾!”战士们和老乡们齐声高呼,他们的声音响彻云霄,久久回荡在南泥湾的上空。
庆丰收大会结束后,战士们和老乡们还自发组织了各种文艺表演,唱歌、跳舞、扭秧歌……大家载歌载舞,尽情地庆祝丰收的喜悦。
“吴教员,您也来唱一个吧!”李位拉着吴龙说道。
吴龙笑着推辞:“我?我就不唱了吧,我五音不全。”
“吴教员,您就别谦虚了,您唱一个,大家伙儿都想听呢!”战士们和老乡们都起哄。
“那……那好吧,我就献丑了。”吴龙拗不过大家的热情,只好答应了。
吴龙想了想,唱起了那首经典的《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自从来了吴教员,‘新式种地法’美名传,南泥湾的军民齐努力,荒山变成米粮川……”
吴龙的歌声虽然算不上专业,但却充满了感情,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好!唱得好!”
“吴教员,再来一个!”
……
大家纷纷叫好,气氛非常热烈。
在欢庆丰收的同时,吴龙也没有忘记对丰收后的工作进行安排。
“同志们,乡亲们,现在丰收了,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还要做好粮食的保管和分配工作。”
“吴教员,您就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做好粮食的保管和分配工作!”李位说道。
“嗯,首先,我们要把粮食晾晒干,然后储藏到地下粮仓里,确保粮食的安全。”
“其次,我们要按照‘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原则,合理分配粮食。我们要保证每个战士和老乡都能分到足够的口粮,同时,我们还要留出一部分粮食作为种子和储备粮,以备不时之需。”
“吴教员,您说的这些,我们都记住了。”
“另外,我们还要拿出一部分粮食,上交给边区政府,支援抗战。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在吴龙的安排下,赵占魁带领南泥湾的军民们,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粮食入库和分配工作。他们把一袋袋粮食装进新修建的地下粮仓,看着满满当当的粮仓,大家干劲十足。
“吴教员,今年是咱们收获最大的一年,这下咱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李位高兴地说道。
“是啊,吴教员,幸亏有你,咱们南泥湾不用外出运粮,也能自己养活自己了!”看着满仓粮食,赵占魁打心底佩服。
吴龙笑了笑,“今年只是一个开头,以后每年,咱们都会看到这样的丰收景象。”
经过几天的忙碌,粮食的入库和分配工作终于完成了。南泥湾的军民们,都分到了丰收的果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吴龙,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带领南泥湾的军民们,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新式种地法”的伟大力量,也证明了科技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