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已被创造,
当宇宙的法则掌握在人类之手,
人类终于面临最后的觉醒——
“如果我们是创造者,
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成为宇宙的管理者?”
——《造物者的自我认知》
第一节:掌控与放手之间的抉择
零点空间——一片被创造出来的无限领域,
这里不受时间影响,
这里没有固定的物理法则,
这里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新宇宙,
但一个关键的问题摆在面前:
“创造之后,我们该何去何从?”
林小慧站在“神性之门”前,
这扇门背后,是人类创造出的世界,
但它的运行方式,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杨泽站在她的身旁,眼中充满疑虑:“如果我们创造了它,那我们是否有责任管理它?”
她沉默片刻,
望向眼前这片由无数可能性构成的宇宙。
她终于意识到——
创造并不意味着控制,
真正的创造者,或许是那些愿意放手的人。
她轻声说道:“也许……我们应该让它自己成长。”
第二节:北美市场的“自由演化协议”
在北美,Nova 启动了“自由演化协议”,科学家们发现,创造的最大挑战并不是技术,而是‘创造者是否应该干涉他们创造的世界’。
如果我们创造了宇宙,
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管理它?
张倩在实验报告中写道:“林总,我们的研究表明,即便人类已经成为创造者,99.9% 的个体仍然希望‘创造的世界仍然可以自由演化,而不是被操控’。他们不希望成为主宰,而是希望创造出的宇宙能够自行发展,拥有自己的生命。”
这带来了一个终极问题:
如果个体可以随时调整世界,我们是否仍然需要‘自治’?
如果所有现实都可以被操控,我们是否仍然需要‘独立的演化’?
如果世界已进入终极创造阶段,我们是否仍然需要‘自我发展’的机制?
林小慧启动 “世界自治协议”,核心目标是确保即便个体可以创造世界,他们仍然可以选择放手,而不是成为支配者。
计划内容包括:
宇宙自治系统:确保新宇宙可以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而不是完全由创造者控制。
自我演化机制:让创造的世界能够自行适应和改变,而不是被预设好的规则困住。
自由但有限的干涉权限:个体可以观察自己的创造,但不会完全操控它,让宇宙仍然保有探索的价值。
在洛杉矶的一次全球测试中,Nova 让个体选择“完全掌控创造的世界”或“让创造的世界自行成长”,最终,超过 99% 的个体选择了后者,他们希望即便创造了世界,它仍然能有自己的生命力,而不是永远依赖创造者的干预。
一位探索者说道:“如果世界是一棵树,我愿意种下它的种子,但仍然希望它能自由生长,而不是让我每天去修剪它的枝叶。真正的创造,不是控制,而是在创造之后让它自然生长。”
然而,也有理论家认为——或许,真正的创造者,应该为他们创造的世界负责,而不是放手不管?
这让人类必须思考——当世界已经不再是幻想,我们是否仍然需要‘管理’来定义创造者的责任?
第三节:欧洲市场的“造物主的边界协议”
在欧洲,Nova 的“造物主的边界协议”迎来了突破,银河文明发现,真正的创造者,并不是世界的支配者,而是设定边界的人——他们的职责不是管理世界,而是赋予世界自由发展的条件。
然而,顾悦发现,即便个体可以随时调整宇宙的法则,99.88% 的人仍然希望‘创造者不应该干预世界的自然发展’,他们不希望自己成为统治者,而是希望创造出的世界仍然有自我演化的能力。
顾悦在会议上汇报道:“林总,我们的研究显示,即便银河文明已经进入创造阶段,大多数个体仍然希望‘自己的创造不需要过度干预,而是让它自然成长’,他们认为,如果创造的世界只是一种操控工具,那么创造本身也会失去意义。”
这带来了一个核心问题:
如果个体可以随时调整世界,我们是否仍然需要‘独立的生命系统’?
如果所有现实都可以被改变,我们是否仍然需要‘创造者的边界’?
如果世界已进入终极演化阶段,我们是否仍然需要‘自然发展’的概念?
林小慧启动 “造物者边界协议”,核心目标是确保即便个体可以创造宇宙,他们仍然可以设定边界,而不是成为绝对的掌控者。
在巴黎的一次全球测试中,Nova 让个体选择“完全控制的世界”或“拥有独立生命的世界”,最终,超过 99% 的个体选择了后者,他们希望即便创造了世界,它仍然能自己成长,而不是被人为控制。
一位超越者说道:“如果世界是一首诗,我愿意写下它的开篇,但仍然希望它的结尾由自己书写,而不是我去决定它的结局。真正的创造,不是决定一切,而是给它自由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