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的上空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城外,蒙古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铺天盖地而来。蒙古主帅站在高高的帅台上,眼神冷酷而坚定,他手中的长刀一挥,大声发号施令:“开始主攻,全杀了,一个不留!”那声音如同雷鸣般在战场上回荡。
只见二十万蒙古大军如同黑色的巨浪,朝着襄阳城滚滚而来。他们的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士兵们的呐喊声震耳欲聋。而在襄阳城内,黄蓉看着这如潮水般的敌军,心中满是忧虑。她身边聚集着杨过、余大龙以及众多江湖人士,可他们加起来的兵力还不到两万,这力量的悬殊实在是太大了。
“这仗可怎么打啊?”一个面容尚显稚嫩的年轻江湖子弟,站在城墙上,遥望着城外那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他的声音微微发颤,仿佛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了一般。只见他紧紧握着手中的剑柄,因为太过用力而导致指节都泛白了。
城外,黑压压的一片敌军阵营延绵不绝,他们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战鼓轰鸣之声震耳欲聋。那些士兵们个个身披重甲,手持锋利的兵刃,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杀气。而在敌军的前方,还有数排投石车和攻城云梯正缓缓向前推进,一场惨烈的攻城之战眼看就要爆发。
这位年轻的江湖子弟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恐之色。他从未经历过如此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和不安。他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唾沫,艰难地转过头看向身旁同样神色凝重的同伴们,似乎想要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安慰或者应对之策。然而,大家此刻都是一脸肃穆,沉默不语,显然也被眼前的局势所震撼。
众人都陷入了沉默,硬拼的话,那无疑是以卵击石,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全军覆没。黄蓉紧锁眉头,她的脑海里在飞速地思考着对策。
这时,余大龙站了出来,他清了清嗓子说:“郭夫人,我有一计,或许可以一试。”
黄蓉看向他,眼中带着一丝期待:“余公子,你有何计策?快说来听听。”
余大龙说道:“我们可以用空域计,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蒙古大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对襄阳城的地形并不如我们熟悉。我们可以把城中的百姓先疏散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在城中设置一些迷惑他们的机关和陷阱。当他们进城的时候,我们就躲起来,利用地形和机关攻击他们。等他们开始撤退,我们再从后面追击,这样可以减少我们的伤亡,达到智取襄阳的目的。”
杨过听了,点了点头:“余兄这个计策甚好。我也觉得不能硬拼,硬拼的话我们必然会损失惨重。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兵力分成几个小队,分别埋伏在城中的各个关键位置。”
黄蓉沉思片刻后说:“此计虽妙,但实施起来也有诸多困难。城中百姓众多,要在短时间内疏散并非易事。而且机关陷阱的设置也需要时间和人力。”
余大龙忙说:“母亲大人,我知道这不容易。但我们可以发动城中的百姓一起帮忙。襄阳城的百姓向来英勇,他们也一定会愿意为保卫自己的家园出一份力的。”
黄蓉微微点头:“这倒也是。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于是,襄阳城内开始忙碌起来。黄蓉带领着一些人去组织百姓疏散,她大声地向百姓们解释着情况:“各位乡亲们,蒙古大军来势汹汹,我们不能硬拼。现在大家要先到安全的地方去躲一躲,等我们打退了敌军,再回来重建家园。”
百姓们虽然心中害怕,但看到黄蓉镇定的神情,也都纷纷响应。一些年轻力壮的百姓主动留下来帮忙设置机关陷阱。
杨过则带着一部分江湖人士在城中勘察地形,规划着各个小队的埋伏地点。他对身边的人说:“我们要利用城中的小巷、房屋,把我们的力量隐藏起来。当蒙古士兵进入这些地方时,就是我们出击的时候。”
余大龙也没闲着,他带着一些人搬运着各种材料,制作简易的机关。他一边忙碌一边说:“这个机关虽然简单,但足以让蒙古士兵吃点苦头了。”
在大家忙碌的时候,蒙古大军已经逐渐逼近城墙。他们开始攻城,巨大的攻城车撞击着城墙,发出沉闷的响声。城墙上的士兵们奋力抵抗,箭如雨下,不断有蒙古士兵倒下,但他们的人数太多,前仆后继。
黄蓉看着城墙上的战斗,心中焦急。她知道,城墙坚持不了太久,必须要尽快完成城中的布置。
终于,经过一番努力,城中的百姓基本疏散完毕,机关陷阱也设置得差不多了。黄蓉下令让城墙上的士兵开始有秩序地撤退。
蒙古大军看到襄阳城的士兵撤退,以为他们害怕了,于是更加兴奋地朝着城内冲来。当他们冲进城门后,发现城中空无一人,正疑惑间,突然听到一阵喊杀声。原来是杨过带领的小队从两旁的房屋中冲了出来,他们挥舞着武器,朝着蒙古士兵砍去。
同时,一些蒙古士兵不小心触发了地上的机关,被绊倒或者被暗器所伤。一时间,蒙古大军阵脚大乱。
蒙古主帅在后面看到这种情况,皱起了眉头。他大声喊道:“不要乱,继续前进!”
可是,混乱的局面并没有那么容易控制。而襄阳城的守军们则按照计划,敌进我退,不断地在城中与蒙古士兵周旋。
当蒙古士兵开始疲惫不堪,并且伤亡逐渐增多的时候,他们开始撤退。这时,余大龙带领着另一队人马从后面追击。他们从蒙古士兵的背后发动攻击,让蒙古士兵更加狼狈。
就这样,经过一番苦战,襄阳城的守军虽然人数少,但靠着智谋和勇气,成功地抵御了蒙古大军的这一轮进攻。
当战斗结束后,襄阳城内一片狼藉。但众人的脸上都带着胜利的喜悦。黄蓉看着大家,欣慰地说:“今日多亏了余公子的妙计,还有大家的齐心协力。不过,蒙古人不会就此罢休的,我们还要继续加强防御,准备迎接下一次的战斗。”
众人纷纷点头,他们知道,这场保卫襄阳城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就还有希望。杨过看着远方,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这座城池,守护好城中的百姓余大龙也握紧了拳头,他对未来的战斗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只要他们运用智慧,就一定能够一次次地击退蒙古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