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启安静静地伫立在原地,双眸凝视着远方那逐渐平静下来的滔滔洪水,心中暗自思忖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所带来的影响。就在他沉思之际,一阵尖锐刺耳的高喊声骤然从背后传来,瞬间打破了周围的宁静与嘈杂交织的氛围。
“安王,听旨!”这声音犹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在人群的喧闹声中脱颖而出,显得如此突兀和引人注目。楚启安心头一震,立刻转过身来,只见一名身着华丽宫装的太监手持一卷明黄色的圣旨,正快步向他走来。
他不敢有丝毫怠慢,迅速撩起衣袍的下摆,然后双膝跪地,动作干净利落却又不失优雅端庄。此刻,他的神情变得无比肃穆而庄重,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眼前这份至高无上的旨意。
太监走到楚启安身前站定,缓缓地将手中的圣旨展开,用高亢洪亮的嗓音开始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安王护腹地安危有功,然决堤水淹三县,致三县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实乃罪过也。今权衡其功过,两相抵消,特下此旨,望安王自省己身,日后行事当更为谨慎周全。安王接旨!”
楚启安始终低垂着头颅,聆听着每一个字。待太监宣读完圣旨后,他恭恭敬敬地伸出双手,将双手高高举过头顶,以表示对圣上旨意的尊崇。接着,他稳稳地接过那卷象征着皇权的圣旨,口中朗声回应道:“臣,领旨谢恩。”话音刚落,四周顿时响起一片轻微的议论之声,但很快便被压制下去,恢复了原有的寂静。
那名太监毕恭毕敬地微微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凑近楚启安的耳畔,用轻柔得如同蚊蝇振翅般的声音说道:“安王殿下,咱们还是尽早启程返回皇城吧,毕竟您的生辰即将来临了啊。”楚启安听后,剑眉轻轻一挑,那张俊美的脸庞上浮现出一抹云淡风轻的笑容,不紧不慢地道:“莫急莫急,本王算过了,距离我的生辰不是还有整整十天吗?”
见此情形,太监不禁面露难色,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但又不敢违抗楚启安的意思,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劝说道:“安王殿下呀,此次回皇城可不仅仅只是庆祝生辰这么简单呢!皇后娘娘对这件事可是极其重视,她老人家日思夜盼,就殷切地期望着您能够早些回到皇城去呢。而且安王殿下,这次可是您的立冠之日啊,其意义非同小可、至关重要呐!”
楚启安闻听此言,原本挺直的脊背稍稍往下低垂了一些,那双深邃如潭水般的眼眸中瞬间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神色。他心里自然清楚,这立冠之礼对于自己在大武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所拥有的威望都有着举足轻重、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况且林琪欣的催促,自己若执意拖延不肯回宫,恐怕也是不妥当的。想到此处,楚启安心头不由得泛起一阵纠结和犹豫。
然而,此刻呈现在眼前的这三个被洪水肆虐过的县城之惨况,犹如一把沉重无比的巨锤,狠狠地砸在了他的心间,让他感到心情异常沉重压抑。放眼望去,只见那滔滔不绝的洪流无情地冲垮了无数百姓的温馨家园,使得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那些可怜的人们在汹涌澎湃的洪水中苦苦挣扎着,他们绝望的哭喊声和急切的求救声,似乎依旧在耳边不停地回响着,久久不散。
楚启安紧紧地咬住自己的下唇,眉头紧锁,双眸凝视着远方那一片狼藉不堪的景象,整个人瞬间陷入了一阵短暂而又深沉的思考当中。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正在激烈地权衡着两件事情。一方面,皇城之内即将举行一场对他自身而言至关重要的盛大仪式,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恐怕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影响;但另一方面,眼前这三个县城的百姓们正面临着亟待安置以及灾后重建等诸多艰难困苦的问题,他们急需有人站出来帮助他们脱离这片水深火热之地。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没过多久,楚启安终于缓缓地抬起了头来。他那双原本迷茫的眼眸此刻变得格外坚定明亮,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璀璨星辰一般耀眼夺目。接着,他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对着身旁的公公说道:“公公,请您先一步返回皇宫吧,并代我向皇后娘娘和陛下转达我的深深歉意。这里的三县遭受洪灾极为严重,百姓们正生活在痛苦煎熬之中,我作为堂堂的安王,又怎么能够忍心抛弃这些受苦受难的子民于不顾呢?所以,还请陛下和娘娘能够理解我的苦衷。待到我将此处所有的事务都妥善处理完毕之后,定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回皇城去面见圣上和娘娘!”
太监面如土色,犹如霜打的茄子一般,犹豫再三后,还是硬着头皮劝道:“安王,皇后娘娘在那厢望眼欲穿,盼着您速速归去呢。这立冠之礼,可是关系到您日后在朝堂之上的诸多颜面啊,况且陛下也有旨意,您这功过相抵,回皇城去养精蓄锐也好啊。”
楚启安却仿若未闻,他的目光如炬,直直地投向那一片汪洋,声音低沉得好似闷雷:“公公,你且看这水下,埋葬的可是无数百姓的家园啊!那三县百姓昔日安居乐业,如今却因这场灾祸变得一无所有。我身为安王,受百姓爱戴,享这封地之荣华,此时此刻,又怎能将他们弃之不顾呢?这立冠之日,虽往后还有,但百姓们如今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片刻也耽搁不得啊。”
太监见楚启安态度如此坚决,深知他的脾气,无奈地叹了口气,也不再强求,只是嘱咐道:“那安王您可得动作快点,莫要让皇后娘娘和陛下久等了。”言罢,便领着一众侍从如潮水般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