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4年,秦勍两朝的首届联谊运动会,即将开幕。
在过去筹备的几年时间里,两朝在民间进行了运动员海选工作。
嬴政和宋坤都很重视这盛大的赛事。
秦朝一共筛选出500名运动员,勍朝由于人口较少,只有200多名。
两朝运动员人数差异巨大,兴许与宋坤制定的高标准有很大关系。
在此次运动会中,墨家子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场馆是他们设计承建的,比赛道具也是他们改造的,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尽管秦朝没有刻意的罢黜百家,随着大一统后,有许多学说已经渐渐的淡出视线。
比如说纵横家,都和平统一了,你还纵横个啥?
纵横家学子为了生存,只能北上寻求谋生。
十分意外的,宋坤对他们很感兴趣。
纵横家,其实可以从事外交行业嘛。
把他们安排到西方,让那群西方政权分化势力,自己打起来也是极好的。
宋坤是这样想的,但是现实中,根本办不到。
他安排了一大群纵横家出国,去塞琉古王国,罗马和马其顿,收获甚微。
因为那边的人种,长得与华夏人相差甚远,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异族,怎么可能轻易地受你蛊惑?
再加上语言表达不通,你跟人家讲“之乎者也”。对不起,真的听不懂。
纵横家学子憋屈的很,只好回到勍朝,等候后续安排。
……
不过,除了墨家之外,还有另外一家,崛起速度令人咂舌。
那就是名家。
名家子弟,放在后世来看,就是一群律师。
因为秦勍两朝的法律,都允许上诉,为了打官司有胜算,民间开始聘请熟读律法的名家子弟,为其辩论。
这个就业范围非常广泛,不仅能在秦朝找到工作,北上之后,勍朝百姓也有需求。
得益于两国的口语都是雅言,除了官方文字有些许差异之外,其他并无二样。
名家可谓是混得风生水起,让其他家子弟羡慕不已。
聪明人已经开始投靠名家了。
什么?你还在学儒家?有屁用啊?能挣钱不?
农家一直以来都属于闷声发大财的那种,他们北上勍朝,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自从宋坤在大草原大力推广耕种之后,源源不断的有农家子弟北上,教导游牧民族耕田。
而道家和阴阳家,这两家开始联合,搞出一套风水学,到处给人占卜,从事丧葬行业,日子倒也活得滋润。
原本是百家三大家的儒家,倒是在盛世中渐渐没落了。
嬴政虽然按照韩非所言,搞了套儒皮法骨,但是他因为扶苏,所以对儒家文化,有些排斥。
儒家子弟没有办法,只好舔着脸,去找死对头道家,希望能合作一下。
可是道家正与阴阳家处于蜜月期,怎么可能让第三者插入?
不过好在,勍朝的教育行业远比秦朝要兴盛得多,所以儒家子弟北上之后,倒也不至于饿死。
宋坤对儒家保持观望态度,他在考虑,要不要引进董仲舒新儒学,方便自己统治。
……
不知为何,宋坤又想到了先前嬴政给他写的信中,提到的那个问题。
是啊,秦朝的矛盾,可以通过历史教训去解决,可是他自己的勍朝呢?
又该如何是好?
宋坤十分清楚,目前勍朝的内部稳定,全靠他这个腾瑞单于的个人魅力。
万一有天,他死了,那子民们,还会不会像拥护自己那样,去拥护他的儿子们。
抛开独孤华、独孤夏和宋言念的个人能力不谈,勍朝子民会如何看待他们三个呢?
所以,宋坤才会想到,要不要用汉武帝那一套,来维护王朝稳定。
后世人都在骂董仲舒,他做的事虽然有点损,但对于统治者来说,却是行之有效的。
以特别小的成本,去教化,去愚民,去熄灭百姓想要造反谋求利益的想法,这不好吗?
只能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如果,秦始皇在世的时候,他也推出新儒术,会有怎样的效果?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宋坤确实是有过一丝丝念头,想要做出一个违背祖宗的规定。
他也是人,勍朝那么大片江山,他为其注入了太多,实在不希望二世而亡。
现在的勍朝,除了依附他这个腾瑞单于的个人魅力之外,还有相对公平的分配制度。
军功爵制,已经被宋坤改得面目全非。
对于大部分勍朝子民而言,所谓的升爵,他们根本不感兴趣,只希望通过个人劳动去获得更多的资源。
如今整个勍朝,更像是一个大型集团,子民就是一个个员工,他们为了一日三餐去努力打工,以此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种玩法,放在整个古代历史当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先例。
宋坤有想过,如今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资源分配公平的前提下。
万一,有一天,负责分配的裁判被污染了,那怎么办?
民众会不满,贵族也会不满,大家都不满,只能推翻你咯。
目前,勍朝负责分配的人,还是挛鞮依,她制定下宏观的分配政策,并不能落实到户。
可挛鞮依的年龄也大了呀,迟早有一天会干不动。
于是她找了接班人,是宋坤的大女儿,文茵姒。
由此可以看出,掌控分配最终解释权的人,宋坤是打算让王庭宗亲来承担这个权力。
将责任与风险降到最低。
但是,文茵姒虽然是王庭宗亲,总有一天她要嫁人。
谁敢保证,她的丈夫不会搞小动作?
哪怕下一代安稳,下下一代呢?下下下一代呢?
没人知道,也没人敢拍胸脯保证不会出问题。
于是,宋坤想到,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去约束王庭宗亲的行为。
解决掉一个大难题之后,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上,就是民众的思想。
别看现在的勍朝百姓,每次见到他都会情不自禁的泪目。
但是,若干年后,当老一辈的百姓死去,年轻一辈的子民不一定还会保持着对他的爱戴。
“还是觉得,新儒术或许会更适合勍朝,毕竟我建立了那么多学堂。”
突然,宋坤眼睛一亮。
“对哦,学堂!”
有没有一种办法,让所有百姓,不管过去了多少代人,都会铭记他的伟大,从而去崇拜他,去感激他,去怀念他。
从而,连带着一起,爱屋及乌的去爱戴后面的单于,去热爱勍朝?
“好像,可行?”
念及至此,宋坤立即开展行动。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将民众爱戴他的思想,写成一首诗。
一首朗朗上口,简单得任何人都能读得懂的诗。
......
另一边,秦朝。
嬴政等了许久,终于收到了宋兄的回信,他迫不及待的展开阅读。
“内郡县,外分封?”
“宋兄的意思是......”
嬴政陷入了沉思。
无疑,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朝廷缺乏管控的地方,往往都是那些遥远偏僻之地。
所谓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不外乎是。
不仅仅是驻兵困难,还有地方财政与治安,难免会受到地方官吏个人欲望影响。
而深居咸阳的皇帝,是很难觉察得到的。
即便是现在,嬴政也不能完全知晓每一处郡县的当地情况。
那么,如何保障远离秦都之地,能一直受到朝廷的管控呢?
几乎不可能做得到。
与其称臣,不如称王。
现在,秦朝确实在各个偏僻大郡中,设立了钧都府,并且委派了官吏前往,充当监察御史的责任。
可是,嬴政从内心就不相信那群监察御史。
相比之下,当然是自己的儿子更为信任。
“可以在设立钧都府的同时,又分封公子前往各大偏僻之地。”
“两者能够互相约束。”
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从周邦灭亡的教训,不难看出,无论先前多么忠诚的人,当他为了谋得更大利益的时候,就会做出礼崩乐坏之事。
所谓的“礼崩乐坏”,最主要的就是,礼制的崩塌。
周邦,本来只有周天子可以祭天,名为“禋(yin)祀”,而诸侯们,只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山洞中祭拜先祖。
随着各大诸侯的崛起,各大诸侯国纷纷抛弃了他们应当遵守的等级制度,转而去无视礼制,效仿周天子的礼仪。
这就是所谓的“礼崩乐坏”。
............
所以,秦始皇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决定——
可以采取宋兄的建议,使用“内郡县,外分封”的制度。
但是,所谓的分封,并不是类似周邦的诸侯。
皇子宗亲们,他们可以使用的权力不大。
钧都府的监察御史,现在既掌控着调兵权,也管控着当地财政。
那么,皇子宗亲的到来,就会分走监察御史的一半权力,将调兵权掌握在手里,却没有财政权。
还有一个限制,一个郡的驻兵,通常人数不会很多,也就可以避免了,被分配过去的皇子宗亲会起兵反抗。
同时,嬴政还打算,不能让皇子宗亲驻扎在某郡太久。
每过十年,必须换到别处去,防止他们在当地建立势力。
“不行不行,这个办法行不通。”嬴政摇头,赶紧否定了这个想法。
十年时间,足够一个皇子成长起来了。
万一到了轮换时间,人家不配合怎么办?
嬴政摸了摸下巴,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呢?
他忽然想到,诸侯国之所以能兴盛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在诸侯国内部,还保留着类似周邦的政治制度,相当于缩小版。
诸侯看似只是诸侯,实则是小天子。
既然不想让皇子的后代,有朝一日会威胁到皇帝统治,完全可以从内部分化。
“朕,完全可以制定政策,当被分封的诸侯死后,由他的长子和次子,同时继承他的权力!”
嬴政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是的,他成功的将君臣矛盾,转变成为兄弟之争。
很少会有两兄弟其利断金的故事发生,哪怕他们一起叛变,到头来,这天下该如何分配?
嬴政不由得佩服自己的聪明才智。
...............
距离秦勍两朝运动会,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
咸阳郊外,工匠们把锤子都抡冒烟了,因为朝廷下了死命令,必须要在规定时间之内,彻底完工。
否则,小心你的九族。
嬴政将运动会的筹办事宜,全权交给太子扶苏去办。
现在的扶苏,忙得不可开交。
每日,在平旦时分(3点)起床,洗漱着装,一直巡查到黄昏时刻(19点),方才回宫。
扶苏拖着疲惫的身躯,累趴在床上。
“太子,帝后来访。”
“啊?母后来了?”扶苏连忙整理好仪表,他恭恭敬敬的站在门口,迎接。
姒离今天去御厨做了点小菜,专门送来给儿子品尝。
毕竟,扶苏是她唯一的孩子,她不对扶苏好,还能对谁好?
“扶苏,拜见母后。”
“起来吧,你我母子之间,无需多礼。”
扶苏笑了笑:“父皇说的,必须如此!”
姒离白了眼他:“当初,你一气之下北上,怎么没有听你父皇的话?”
“呃——”这可把扶苏给噎住了。
“好啦好啦,母后知道你爱吃烤肉,于是给你做了些,趁热吃吧。”
扶苏先行礼,方才动筷。
当初,扶苏闹小脾气,跑到北方去找舅舅。
本来是想寻求安慰的,结果被二舅好一顿教育。
等扶苏觉得心中有愧的时候,想要回咸阳,结果父皇又不愿意让他回来了。
就这样,他在北方天勍,生活了长达五年之久。
都说少年的时候,记忆最深刻。
二舅对他很好,时常做菜给他吃。
而扶苏,最喜欢吃的,就是二舅做的烤羊肉。
每每想起那个味道,都会流口水。
他的母后姒离,正是宋坤的关门大弟子。
她的手艺,虽然不如兄长做得好,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慢点吃,没人抢你的。”姒离见到儿子狼吞虎咽的样子,情不自禁的哑然失笑。
扶苏腮帮鼓鼓的,说着:“母后烤的肉,太好吃了。”
“比起你二舅的手艺,如何?”
“呃——”扶苏愣住,坏了,这个问题,好难回答。
如果说不如吧,好像对母后不太尊敬。
如果说超过吧,好像又对不起自己良心。
姒离见到儿子这副模样,她掩嘴呵呵地笑着。
“好了好了,母后不打趣你了。”
“母后呀,有自知之明,论烤肉的手艺,天底下,无人可及你二舅。”
“嗯!”扶苏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所以,你的今日份工作,忙完了吗?”
姒离忽然一句,让扶苏再度愣住。
“快了,快了。”他只好讪讪的回答。
姒离板着脸说道:“你也知道的,这次秦勍两朝运动会,不仅仅是你的父皇,还有你的二舅,都相当重视。”
“我想,你应该也不想让你父皇和你二舅,失望吧?”
扶苏沉默着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