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华歆等一众文武大臣,入宫觐见献帝。
华歆奏道:
“我们拜见魏王以来,见他登位后,德行遍布四方,仁爱惠及万物,功德远超古今,即使是尧舜也无法超越。”
“群臣议论一致,认为汉朝的国运已经终结,恳请陛下效仿尧舜的禅让之道,将江山社稷传让给魏王:这样既顺应天意,也符合民心。”
“如此,陛下便可安享清闲之福,祖宗大幸,百姓也将受益。”
“臣等已议定此事,特来奏请陛下。”
献帝听后大为震惊,久久无语,看向群臣,泪流满面,哭着说道:
“朕想起我高祖凭三尺宝剑,斩蛇起义,平定秦楚,开创基业,至今已经传承四百多年。”
“朕虽不才,但并无大过,如何忍心将祖宗的大业随意弃之不顾?”
“你们诸位大臣,再行商议吧!”
华歆便引李伏、许芝上前。
二人跪奏道:
“陛下若不相信,可听臣等细说。”
李伏奏道:
“自魏王即位以来,祥瑞频现: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现世,嘉禾茂盛,甘露降下。”
“这些都是上天的征兆,表明魏当取代汉。”
许芝随后进言道:
“臣等掌管天象,夜观星辰,发现汉朝的气数已经终结。”
“陛下的帝星黯淡不明,而魏国的天象却大放光芒,横贯天地。”
“更有符谶为证,其内容曰:‘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言在东,午在西;两日并光上下移。’”
“按此推断,‘鬼在边,委相连’,合成‘魏’字;‘言在东,午在西’,合成‘许’字;‘两日并光上下移’,合成‘昌’字。”
“这表明魏国在许昌应当承接汉朝的禅让。”
“望陛下明察。”
献帝说道:
“祥瑞与符谶,皆是虚妄之说,怎能以这些荒诞不经之事,迫使朕放弃祖宗基业呢?”
此时,王朗上前奏道:
“自古以来,兴衰交替,盛极必衰,哪有不灭亡的国家、不败落的家族?”
“汉朝传续四百余年,延续到陛下这里,国运已尽,应当及早退位,切不可犹豫迟疑,否则将招致变乱。”
献帝闻言,大哭不止,退回后殿。
百官见状,轻蔑地笑着散去。
次日,百官再次聚集于大殿,并派宦官入内请献帝前来议事。
献帝忧惧不敢出殿。曹皇后劝道:
“百官请陛下上朝议事,为何推辞不出?”
献帝流泪说道:
“是你兄长想要篡位,命百官一同逼迫,朕因此不敢出见。”
曹后听罢大怒,说道:
“我兄长怎能做出这等逆乱之事!”
话未说完,只见曹洪和曹休佩剑闯入,强请献帝出殿。
曹皇后大骂道:
“你们这些乱臣贼子,为了贪图富贵,共谋篡逆!”
“我父功盖天下,威震寰宇,尚且不敢窃夺帝位!”
“如今我兄刚刚继位不久,竟然生出这等篡汉的心思,皇天必不会庇佑你们!”
说罢,痛哭着回到内宫。
身边的侍从无不为之流泪叹息。
曹洪和曹休继续强迫献帝出殿,献帝无奈,只得换上朝服,来到前殿。
华歆上前奏道:
“陛下应依从臣等昨日之议,以免遭受大祸。”
献帝悲痛地说道:
“你们这些人都受汉朝俸禄多年,其中许多还是汉室功臣的子孙,怎能忍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华歆答道:
“陛下若不从众议,只怕祸乱将起于朝廷之内。”
“这并非臣等不忠,而是为保全陛下。”
献帝质问道:
“谁敢弑君!”
华歆厉声说道:
“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没有天子的福德,以致四方动乱!”
“若非魏王在朝,弑君之人何止一个!”
“陛下尚不知感恩报德,反而要激起天下人共伐于你吗?”
献帝听罢,大惊失色,愤怒拂袖而起。
王朗用眼神示意华歆,华歆立刻上前,拉住献帝的龙袍,面色一变,厉声说道:
“答应与否,快快决断!”
献帝战栗不已,无法作答。
曹洪与曹休拔出佩剑,高声喝道:
“符宝郎何在!”
此时,符宝郎祖弼站出应声道:
“符宝郎在此!”
曹洪命他交出传国玉玺。祖弼怒斥道:
“玉玺乃天子之宝,岂能随意索取!”
曹洪大怒,喝令武士将祖弼拖出去斩首。
祖弼临死大骂不绝,直至气绝。
后人有诗赞曰:
奸权专横汉室倾,假托禅让效虞唐。
满朝百官皆尊魏,仅见忠臣符宝郎。
奸邪之臣专权横行,导致汉室倾覆败亡,
假借禅让之名,模仿虞舜禹汤的故事行篡夺之实。
满朝的文武百官都向魏国称臣,
唯有符宝郎忠诚不屈,为汉朝尽忠到底。
皇帝惊恐不已,只见台阶下披甲持戈的士兵数百余人,皆是魏国的军队。
皇帝哭着对群臣说道:
“朕愿将天下禅让于魏王,只求保留残生,得以安享天年。”
贾诩进言道:
“魏王必不会辜负陛下厚意。”
“陛下应尽快颁布诏令,以安定众心。”
皇帝无奈,只得命令陈群起草禅让诏书,交由华歆捧诏与玉玺,率领百官直赴魏王宫中献上。
曹丕闻讯,大为喜悦。
打开诏书宣读道:
“朕在位三十二年,值天下动荡倾覆,幸赖祖宗之灵护佑,方能存亡继绝。”
“然而,今观天象,察民心,汉室之气数已尽,天命已转至曹氏。”
“先王曾显神武之功,今王又彰明德之辉,正合天时大运。”
“历数昭然明白,此皆天意也。”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唐尧不私其位于子嗣,却美名流传无穷,朕深为仰慕。”
“今愿追随尧之典范,将皇位禅让于丞相魏王。”
“魏王当不辞其命!”
曹丕听罢,正欲接受诏书,司马懿上前谏言道:
“不可。”
“虽然诏玺已至,殿下宜先上表谦辞,以免遭天下人非议。”
曹丕接受建议,命王朗起草奏表,自称德行浅薄,请另择贤德之人承接天位。
皇帝接到奏表,内心惊疑不定,对群臣说道:
“魏王谦恭推辞,我当如何是好?”
华歆答道:
“昔日魏武王受封魏王之爵时,也曾三次谦辞,最终才接受。”
“如今陛下可再发一道诏书,魏王定会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