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1
演员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演,发自内心的抒发情感。
卧底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虚,不觉得自己是卧底。
真诚是必杀技,真实也是最好的伪装外衣。
蒋小七自从和自家祖父谈过之后,半点没有与往日的不同。
依旧按部就班、两点一线的从翰林院到家中往复。
与肖明、刘鹏两人一起,每日中午依旧聚集在他的办公房吃午饭。
每次聊的话题也从来都不敏感,甚至没问过过几天刘府上小宴到底有多少人参加,具体都有谁。
肖明也没问,蒋小七不问才是正常的。
更何况,叔祖父蒋长青已经将刘家宴会的信息告诉自己这位侄孙了,毕竟蒋长青是参加过一次刘府小宴的人,自然了解个中关窍。
眼下刘家的小宴不是最要紧的,要紧的是要探查一番翰林院有没有对皇子们暗中下注的官员。
翰林院里除了肖明和刘鹏,就是资料馆负责资料登记的一个老翰林蒋小七略熟一些。
对于此人,蒋小七有些了解,家贫,在翰林院熬了快三十年,如今不过还是个从六品。
品级竟然和他这个来了半年不到的人一样,这人心里平衡不平衡的蒋小七不知道,但他知道这位缺银子。
从对方把装书籍用的真丝锦带搜集起来拿出去卖就能看出来,这位老大人已经和后世卖纸盒子的保洁阿姨有一拼了。
后世很多保洁阿姨卖纸盒子很多只是出于环保,也是兴趣爱好见不得浪费。
很多保洁阿姨甚至是开着宝马奔驰上下班的,那点工资根本不够人家的油钱和停车费。
不过这些开着bbA的贵妇保洁人员还是会捡瓶子攒纸盒子,这和钱不钱的没关系,这是一种职业坚持,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嗯,就是这样。
吃过午饭,午休了一会儿,蒋小七就拿着几样点心溜溜达达到资料馆。
他这个举动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毕竟他是资料馆的常客。
在翰林院的几个月,每个月都会往资料馆跑个七八趟。
当然,他不是吃饱了撑的来消食的。
他现在手头上负责修复还原的史料,资料非常缺乏,这是前朝更往前的朝代,所以要经常跑资料馆,从尘土中挖出那个朝代的只言片语。
前朝的史书修撰任务在几个老翰林手中,据说这几位老大人已经修了十来年,目前修了十分之一是有了的。
要说前朝的史书这么难修的吗?其实也不见得。
前朝的史书难修的点不在于缺少史实资料,也不在于不好印证。
前朝史书难修的点在于,他是被本朝推翻的。
想要修前朝的史书,就势必要牵扯当朝,牵扯了当朝,势必就会牵扯到开国皇帝、当今天子赵雍身上。
要说一个推翻了昏庸无道的王朝的新帝不会介意修前朝史书,皇帝赵雍也的确是这么吩咐下来的。
可是难就难在根据史实修书这一点,毕竟,谁的发家史是完全“伟光正”的呢?
想要推翻旧朝、建立新朝,光是有兵有钱有粮还不够,还得有手段。
这个手段可以是光明正大的,也可以是见不得人的。
上下五千年,有多少起义推翻旧朝的是百分百站在道德制高点,没有道德瑕疵的呢?
要知道,当初大周皇帝建立新朝之前,也是亲自带兵的,屠城这种事不多,可真不是没有。
前朝不过二百年,真的要修史书,有个三四年顶天了就能修完。
可几个老翰林一合计,不能修那么快呀,慢一点才好。
最好是修到自己退休(致仕)那天,把这个烫手山芋交给后来人。
所以这前朝史书一修就是十来年,也没人催不是?所以不慌、不慌~
翰林院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聪明人,毕竟这里大多数是一甲进来的。
谁曾经还不是个状元、榜眼、探花?
总之同进士就进不来这里,除非走了狗屎运。
所以翰林院这个清水衙门,属实藏了不少人精一样的的老狐狸。
做官他们可能不擅长,但是保命技术那可都是一流的。
蒋小七拎着点心到了资料馆的时候,负责看管这里的陈大人正在打瞌睡。
蒋小七见怪不怪,嗯,这些大人们都是已经躺平摆烂派的,只要我不想上进,不想升官,我在翰林院就是最大的!
毕竟这么多年也没听说谁是因为犯困打瞌睡被罢官的,上官和同僚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这样的同僚也很让人省心啊,有升迁机会的时候这种人不会变成敌人和竞争关系。
“叩!叩!叩!”小小声地叩了三下门,老大人果然悠悠转醒。
比眼睛先做出反应的是鼻子,陈老大人吸了吸鼻子,好似确定了一下味道,这才缓缓睁开眼。
“哈哈,蒋大人,果然是你。今日带了什么好吃的?”
陈老大人毫不见外的接过小巧精致的食盒,快速掀开盖子,鲜花和蜜糖的味道一下子扑面而来。
“呦呵~是鲜花饼和蜂蜜小蛋糕啊,哈哈,都是我爱吃的,蒋大人又破费了~”
“陈大人喜欢就好,还是老样子,您吃着,我自己找。”
以往蒋小七也是如此,故而陈老大人也没多想,对于这个出手大方的蒋修撰,他很是喜欢。
所以只要不是将资料馆的东西翻得太乱,或者在资料馆里烤火做饭,陈老大人都是让对方自便,自己也乐得清闲。
毕竟蒋修撰对于资料馆各种资料的熟悉程度应该不低于他这个负责人,谁让人家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呢?
资料馆的资料可以外借,也可以当场查阅翻看记录,一排排的书架旁边有供人使用的桌椅和文房四宝。
这很像后世的图书馆,也很像蒋家自己的大书房。
只不过蒋小七这次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随意翻找了几下,就坐到了陈老大人办公桌案的对面。
也自然的拿了茶杯茶壶就给自己倒茶,丝毫不见外,就跟自己家一样。
陈老大人自然也是习以为常,吃人家那么多点心呢,供点儿茶水不是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