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来犯敌军有多少人?”
** 追问着。
“陛下,微臣无法确切知道那支大军的具体人数,但依城墙上的观察,敌军人数至少应在二三十万以上。
城外密密麻麻的都是他们的身影。”
这名新罗士兵刚说完,不自觉地打了个寒战,仿佛再次感受到了那庞大军力带来的压力。
“什么?那么多?”
听到报告后,大殿里的新罗 ** 与大臣们个个惊恐交加,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
他们被这庞大的数字吓坏了。
要知道,整个新罗国上下,所有兵力也不过才这点人。
更别提一次性调动这么多人马的国家究竟是谁了,就连百济和 ** 两个强邻也难有此等实力来攻打他们。
“陛,陛下,这支大军怎么会从西面边境进犯我们新罗?我们的西邻可是百济,难道那边也出事了?”
一名大臣心有戚戚,站出来问 ** 。
他意识到这可能意味着百济国也可能已经沦陷了,心中愈发恐惧,因为他们深知百济的实力恐怕也不足以抵挡这样的攻势。
** 听了,脸色骤变,不知所措:“那……我们该怎么办?”
片刻沉寂后,一名大臣犹豫开口:“或许可以派人前去谈判议和?”
** 仿佛抓住救命稻草般应声附和:“对对对,议和!快去找他们谈。”
然而又有一名老练的大臣冷静道:“陛,陛下,请务必考虑周全,敌方不一定愿意与我们议和。
还是先准备万全应对之策为好。”
这句话让 ** 猛然清醒。
“你说得对……那你认为该如何准备呢?”
这回,他知道必须未雨绸缪,议和也好,应战也罢,都要有个全面的计划,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
“陛下,眼下敌军势如破竹,我们不妨派遣使者前去议和,同时刺探其底细。
此外,下令各城的将领率领兵马撤回都城,全力巩固首都的防御。
如果大量敌军逼近,我们这点兵力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的。”
那位大臣稍作思量后开口说道。
“于大人说得对,我们就照此行事。”
新罗 ** 听了这番话后深感合理,立即与群臣商议派使节议和之事,并借此契机调查这支军队的来历。
另一方面,他马上下令让其他各城的部队向都城靠拢,准备死守国都。
“陛下,不好了!”
正当新罗 ** 刚布置好一切时,一位士兵神色紧张地闯进大殿禀报。
“又有何事?”
见此情形,新罗 ** 和在场众人都心生预感,必定是出现了新的不祥消息,于是面带忧虑询问起来。
“启奏陛下,我国西边的一座城池已经落入敌手。”
兵士急切地回答道。
“什么?他们竟已突破国境防线杀入我国境内了吗?”
“天啊,我朝西陲的一座城池已被占领了?”
听到兵士的消息,** 新罗 和满堂的大臣们面如土色,惊愕不已。
刚得知敌人大军压境没过多久,又接到一座要塞被攻破的消息,这种速度让他们惊恐万分。
未等众人从震惊中缓过神来,“不好了!另一座边城也被攻陷了!”
又一名兵士慌慌张张冲进来高声叫嚷道。
“什么?又一座?这攻城效率未免太高了些!”
听到再次传来的噩耗,新罗 ** 与众臣的脸色愈发惨白,心中充满难以置信的恐惧。
虽然大家预料到边境关隘抵挡不住敌人的攻势,然而如此迅速连续攻陷两城还是超乎想象的。
按照这一势头下去,不用多时敌人很可能就能抵达京城。
而实际上,他们的信息还带有一定的时间延迟。
此时,易风早已率领大秦帝国的恶魔军团横扫新罗国境内的城池,攻占无阻、势如破竹,已经占领了超过十多座城池,并不只是最初的两座西部边境城池。
可以想象,当这些消息传到新罗 ** 及朝廷群臣耳中时,他们将会何等震惊和恐惧。
“于大人,速战速决,你立即带着使团出发与敌军商议和谈。”
过了一会儿,新罗 ** 终于从最初的惊愕中恢复过来,转头对殿中的于大人说道。
他本想让于大人明天再出发,但在连续听到多座城池失守的消息后,** 再也无法等待,生怕耽搁任何一分一秒会让局面更加恶化。
“是,陛下!”
于大人急忙鞠躬应命,不敢耽搁片刻,立即带领几位官员组成使团踏上旅程。
“派人去通知其他城池的将领们,一接到命令便立刻带领兵马赶赴都城集结,不得延误。”
新罗 ** 随后再次向身旁的侍卫下达指示,害怕将领们在接到命令后仍会有延误而特意又发了一道紧急指令。
“是,大王!”
侍卫连忙低头应声,并马上去传递这项重要的命令。
直到这一刻,新罗 ** 才略微舒缓了一下,心中默默祈祷敌军行动慢一些,并寄希望于大人能够尽快达成停战协议,以避免国内更多战火。
为了寻找易风的大军进行议和,于大人率领着这支使团迅速离开都城向北疾驰。
一路上却不见丝毫大秦军队的踪影,直到他们看到一个个被攻占的新罗城池后,才明白追击已显得力不从心。
每赶到一座刚刚沦陷的城市,都只能得到易风部队已然前去下一座目标的情报。
新罗使团惊讶于秦军的速度:他们仅仅是在后方追赶并未做其他事,而对方竟能在攻城的同时保持如此之快的前进速率。
随着日夜不停地追捕,使团成员们疲惫不堪。
到了夜晚,他们终于意识到如果继续下去,在不远的将来敌军可能很快就会直逼都城。
这种速度差,使得所有人对于能否完成议和使命感到十分绝望和焦虑。
在一番讨论后,于大人与使团的成员们决定在前方的路上等候,而非继续追逐。
因为经过多日追赶,他们清楚意识到如此追下去也追不上那支疾行的队伍。
易风带领的大军不仅兼顾前行又展开攻城,速度竟然还超过他们,这让众人惊叹不已。
于是,于大人及随行的新罗使团成员便守候在这必经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