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世威、吴襄、祖大寿三人也没有多想,果断的答应了陈平安的条件。
在三人看来,陈平安现在都已经拿下山海关了,一点儿消息都没走漏的情况下,想要继续拿下宁远城和锦州城其实很简单。
陈平安跟他们谈条件,无非就是想要他们的家底而已。
人都被抓住了,还留着家底有什么用?不如交出家底,换个速死。
有了吴襄和祖大寿的暗中帮忙,陈平安只用了10天时间,就轻而易举的彻底掌控了包括前屯、高台堡、宁远城,塔山、大兴堡、杏山、松山、锦州城在内的关宁锦防线的一系列据点。
至此,关宁锦防线彻底掌握在了陈平安手中。
从关宁锦三城中,总共搜出白银358万两,这358万两,其中三城公账上的钱财有83万两,公账上的钱财不能动,也就只能是继续留在公账上了。
从尤世威、吴襄、祖大寿以及他们亲信家臣的家中,总共榨出了白银275万两。
陈平安给了余大成30万两,又给监军太监刘坤留了20万两,剩余的225万两白银全部进了陈平安自己的腰包。
锦州城和宁远城各屯兵五个师,四万四千多人,山海关屯兵三个师,两万六千多人。
此次带来辽东的十三个师,陈平安暂时全部把他们留在辽东布防。
除了自己的军队,陈平安还从关宁锦防线总共收拢到了七万一千多辽东降军。
关宁锦防线号称有12万精兵,实际上,也仅仅只有8万精兵而已。
除去一开始被陈平安杀掉的那一万,剩余的七万一千多辽东降军又被陈平安平均分配在了三城中开始接受最基础的队列服从训练,思想教育训练,以及必要的基础体能训练。
这7万辽东军将会接受为期半年左右的洗脑训练,至于需要训练多久,就得视训练成果而定。
等到集训结束,这些士兵都将成为陈平安手下的忠诚私人家丁。
最重要的是,这帮辽东军的军饷还不需要自己出,以后辽东这边的军饷,可都是得实打实的全部由朝廷出的。
每人2两,12万士卒军饷的数额,以后都是朝廷帮忙出的。
虽说到了陈平安手里之后,只会有1.8两,但这总也是能给陈平安省下不少钱的。
崇祯七年七月初七,余大成把成功换防关宁锦防线的捷报送回了京师。
捷报奏折中,事无巨细的详细描写了换防的整个过程,除了一开始拿下山海关的时候,尤世威、吴襄、祖大寿发动兵变反扑,损失两万多士卒之外,锦州城和宁远城都是和平过渡。
当然,这两万多人都是为了多要补贴而已,虚报一些人数的操作,在明末这会儿都是惯例。
不过,尤世威、吴襄、祖大寿三人在混战中不知所踪,至今一直都未能找到。
御书房中,阅读完捷报的崇祯皇帝松了一口气,才损失两万人而已,这个结果崇祯皇帝还是能接受的。
至于尤世威、吴襄、祖大寿三人不知所踪,崇祯皇帝也不在意,手里没了兵的三个人而已,量他们以后也不敢再露头。
关宁锦防线换防成功,崇祯皇帝立马召开朝会,把情况给众大臣们通知了一声。
朝廷诸公得知崇祯皇帝不声不响之间,竟然干出了一件如此大的事情出来,心中都是惶恐万分。
玛德,不惶恐不行啊,直接搞掉一个主力军区,这股能量,简直不要太强大。
而且,关宁锦防线上,牵扯到的各种龌龊有多少,朝廷诸公都是一清二楚的,这会儿关宁锦防线被崇祯皇帝握在了手中,那些个龌龊还不得被崇祯皇帝给知道了?
那么接下来,朝堂上会不会迎来一波大清洗?
一时间朝堂上噤若寒蝉。
皇极殿,龙椅上,第一次见到众人这般模样的崇祯帝心中成就感满满。
哼哼,老子这一次终于干了一件震惊你们这帮迂腐之臣的大事!
崇祯帝端坐龙椅,目光冷峻地扫视着殿下鸦雀无声的群臣,心中的得意愈发膨胀。
崇祯哪里又知道,大家之所以不敢说话,是都在怕枪打出头鸟,怕成了第一个牺牲品。
“诸位爱卿,如今关宁锦防线顺利换防,此乃我大明之幸事。”他刻意将“我”字咬得极重,意在彰显自己的功绩。
“当然,这与余爱卿的能干也是分不开的,余爱卿统管山东之时,整合东江镇,接连夺回旅顺堡、南关、金州、望海堡,红嘴堡,此乃乱世之能臣也。”
“朕本打算召余爱卿回京入阁,多亏温爱卿举荐,才有了余爱卿督师蓟辽之事。”
朝廷诸公闻言,都是一脸古怪的看向温体仁,大家都明白温体仁这就是在使坏,也就崇祯皇帝一个人还没搞明白吧。
崇祯:“温爱卿真伯乐也,朕召余爱卿回京,询问辽东之事,余爱卿便提出了两面夹击,移乱民屯田,以治辽东的计策。”
崇祯皇帝洋洋洒洒把余大成的策略说了一遍。
朝廷诸公听了余大成的计划,一时间也都感觉挺靠谱的。
崇祯:“如今辽东之地安稳换防结束,接下来就是移乱民屯田之策。”
“余爱卿曾跟朕保证过,只要辽东之地换防结束,只要户部每年拨款的400万两银子,全部交由余爱卿之手操作,余爱卿便可在不继续大量增加辽东开支的基础上,五年之内,初步完成屯田计划。”
“朕已经答应了余爱卿的请求,以后户部直接把银子全部交给余爱卿即可,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朝廷诸公:“.......”
尼玛,这会儿大家就算是有意见,也没有一个人敢说啊!
见大家都不敢提意见,崇祯皇帝很是开心:“诸位爱卿,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么毕爱卿,与余爱卿接洽之事,就由你们户部去联系吧。”
户部尚书毕自严赶紧出列:“臣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