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那场还没开始便夭折的叛乱,如同水面上泛起的一丝涟漪,很快就被朝堂上下所遗忘。此刻,朝臣们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了南北两边疆的战事上。
北疆的局势依旧胶着,双方军队在边境线上你来我往,交手不断。战鼓声声,马蹄阵阵,鲜血染红了北疆的土地,然而,无论是我方军队,还是敌方势力,都无法给予对方致命一击,双方陷入了漫长的对峙之中。
而南疆,自从威武侯赵轩驻兵同关,时间已经悄然过去了两个月。按照常理,两个月的时间足以让战局发生重大变化,可奇怪的是,南疆的消息却如同石沉大海,一直没有半点音讯传来。朝堂之上,百官们心中满是疑惑,交头接耳间,不安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
就在众人诧异不已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京城的宁静。一匹快马风驰电掣般地朝着皇宫奔来,马上的信使满身尘土,汗水湿透了衣衫。他一路疾驰,直接冲进了皇宫,将两个锦盒呈送到了宣帝的面前。
宣帝坐在龙椅上,目光落在这两个锦盒上。相比南疆战事的消息,他心中更对高棉蛮族此时递来国书的用意感到好奇。他深吸一口气,缓缓伸出手,打开了装着高棉国书的锦盒。
随着国书展开,宣帝的眼神瞬间一凝,原本平静的面容上,浮现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神情。朝堂之上,百官们见状,纷纷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出,心中暗自猜测着国书的内容。
过了许久,宣帝缓缓开口:“高棉蛮族,请求求和。他们愿割让阿卡姆邦及周边三城,赔偿我南疆战争损失白银五百万两、粮草十万石,并承诺永不再犯我大齐边境。”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百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面露惊喜之色,认为这是大齐扬威的好机会;有的则眉头紧皱,心存疑虑,怀疑高棉蛮族此举另有阴谋。
宣帝也弄不懂高棉蛮族是何意,他打开了南疆的八百里加急,才知道高棉为何求和。这份来自绣衣卫的八百里加急,详细描述了南疆的战事,同时描述了赵轩麾下所装备的新式火器,以及威力,看完之后,宣帝眉头紧锁,南疆大军拥有神兵,且兵多将广,如今已经成了比南安郡王还有威胁的存在了。
两封加急在众官员中传递,看完的官员各个神情凝重,他们都想到了南疆的火器是何等威胁。
“陛下,臣弹劾赵轩私造兵器,擅启战事,拥兵自重,臣请夺赵轩兵权,打入诏狱,订其罪责。”左督御史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大惊失色。
宣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目光在两个锦盒间来回游移,脸上的困惑之色愈发明显。高棉蛮族突然递来求和国书,这一举动实在是太过诡异,如同一团迷雾,将他的思绪完全笼罩。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面前,任何决策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大齐的国运兴衰,他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与大意。
在一番深思熟虑后,宣帝缓缓伸出手,打开了那封来自南疆的八百里加急。信件出自绣衣卫之手,当宣帝展开信纸,一段段详实的文字映入眼帘,南疆战事的全貌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他眼前缓缓铺陈开来。信中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厮杀,每一次冲锋陷阵、每一次坚守防御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还着重阐述了赵轩麾下所配备的新式火器,以及这些火器在战场上展现出的惊人破坏力。
宣帝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描述火器威力的段落上,他的眉头越皱越紧,内心的忧虑如潮水般不断涌起。他深知,武器的革新往往能改变战争的走向,甚至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运。如今赵轩的南疆大军手握如此神兵利器,且兵强马壮、势力日渐壮大,这无疑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曾经南安郡王拥兵自重,给朝廷带来了诸多麻烦,而如今的赵轩,似乎比南安郡王更具威胁性。一旦赵轩的力量失去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大齐的江山社稷或将岌岌可危。
两封加急信件在众官员中依次传阅,每一位官员接过信件时,神情都无比凝重。他们逐字逐句地阅读着,随着阅读的深入,脸色愈发难看。读完之后,众人皆陷入了深深的沉默,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他们心里都清楚,南疆的火器意味着什么,那是一股足以颠覆现有格局的强大力量,倘若掌握在心怀不轨之人手中,大齐的未来将充满变数。
就在众人都沉浸在这压抑的氛围中时,左督御史突然站了出来。他身形笔挺,神色冷峻,声音洪亮且坚定地说道:“陛下,臣弹劾赵轩私造兵器,擅启战事,拥兵自重!赵轩私自研制新式火器,未经朝廷许可便擅自使用,这是公然蔑视朝廷的法度。而且他擅自对高棉蛮族发动战争,挑起边疆事端,全然不顾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疾苦。如今他手握重兵,又拥有如此强大的武器,已然对朝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臣恳请陛下剥夺赵轩的兵权,将其打入诏狱,依法追究其罪责!”
左督御史的这番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大殿内炸开,在场所有人都大惊失色。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有的面露惊愕,有的则陷入了沉思。一时间,大殿内议论纷纷,官员们交头接耳,低声讨论着这突如其来的弹劾。
武将阵营中,英国公率先站了出来,他满脸怒容,大声反驳道:“左督御史,你可不要信口雌黄!赵轩将军在南疆出生入死,为我大齐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研制火器,是为了提升我军的战斗力,更好地抵御外敌入侵。如今高棉蛮族主动求和,南疆得以恢复安宁,这都是赵轩将军的功劳。你在这个时候弹劾他,这不是寒了将士们的心吗?如此一来,以后谁还愿意为国家效命?”
左督御史冷哼一声,毫不退让地回应道:“哼,功劳?他的功劳是建立在擅自行动的基础上的。私造兵器,这可是触犯了朝廷的律法,是大逆不道之举。而且他手握重兵,又拥有如此强大的武器,一旦他心生异志,我大齐的江山将危在旦夕。我们不能因为他的一点功劳,就忽视了他潜在的巨大威胁。”
一位文官模样的大臣也站了出来,慢条斯理地说道:“左督御史所言不无道理。赵轩将军虽然立下了战功,但他的行为确实存在诸多不妥之处。私造兵器,未经朝廷许可便擅自发动战争,这是对朝廷权威的严重挑战。如果不加以惩处,以后其他将领纷纷效仿,朝廷的威严何在?国家的法度又将如何维护?”
此言一出,另一位武将立刻跳了出来,愤怒地说道:“你们这些文官,只知道坐在朝堂上高谈阔论,根本不了解边疆的形势。赵轩将军在南疆面临的是怎样的困境,你们知道吗?如果没有他的果断行动,南疆恐怕早已落入高棉蛮族之手。他研制火器,也是为了保护边疆百姓,为了国家的利益。你们不能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就抹杀他的功绩。”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支持左督御史的官员认为,赵轩的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必须加以严惩,以儆效尤;而为赵轩辩护的官员则强调,赵轩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国家和百姓,他立下的赫赫战功不容抹杀,此时弹劾他,无疑是自毁长城。
宣帝静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脸色越来越阴沉。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朝堂动荡,甚至影响到边疆的稳定。他必须做出一个明智的决策,既能维护朝廷的权威,又能确保南疆的局势不会失控。
“都住口!”宣帝突然大喝一声,声音中充满了威严,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众人纷纷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出。宣帝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缓缓说道:“南疆刚刚平定,不可多生事端,但南疆亦不可不防。玉侯不是在南疆吗?传旨,封玉侯为南疆大军副帅!”
宣帝的话一出百官皆惊,这是陛下对赵轩起疑了啊!左督御史心中思量片刻,再次说道“陛下,封玉侯为副帅,不过是重演当年武国公同南安郡王之事罢了,如今的赵轩可比南安郡王有威胁,陛下,若不在赵轩羽翼未丰之时拿下他,日后朝廷只怕要直面南疆的威胁了!”
镇国公此时也站了出来“陛下,左督御史言之有理,那些火器威力巨大,朝廷根本无力抵抗,如今南疆刚经历战乱,军民正是求稳的时候,若是此时赵轩有异心,他们也不会追随与他,陛下,机不可失啊!”
宣帝眉头紧锁“待朕好好考虑一番,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