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我们依然有足够的准备时间,用来击溃德国,成为世界上唯二的大国。”伯特伦·拉齐姆掷地有声的说道。
哪怕奥斯曼顶住了德国的进攻,但是只要他们的舰队离港出发,归属于盟军指挥了,那么就一艘都别想着再回去奥斯曼了。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和阿瑟·特德对视一眼,显然也是十分的心动。
这个世界就这么大,国家也就这么多,有实力的已经都参与进了这场战争。
法国投降,国土被占;苏联灭国,国土被分割。
日本即将被击败,中华民国大残,意大利现在就是一个傀儡。
奥斯曼也只是虚胖而已,一但再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必将一蹶不振,那么被奥斯曼所侵占的殖民地,是否又可以回到英国的统治之下。
这样一来,强国可不就还剩下英国和美国了么?
“以何种理由说服奥斯曼同意此次调动呢?”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询问道。
毕竟奥斯曼吃亏,国力衰落,那样阿拉伯半岛地区就应该再次独立。
而英国的各个殖民地也应当尊重民族自决原则,如此一来美国将成为世界的霸主,成为世界警察,全世界都将无法脱离美国的掌控。
想着,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还瞥了一眼阿瑟·特德,不由得有些……
“我愿意亲自前往安卡拉,说服阿雷·斯特,让他同意我们的这次行动。”伯特伦·拉齐姆认真道。
“你有多大的把握?”德怀特·艾森豪威尔问道。
其余人也一脸期待的看向伯特伦·拉齐姆,希望听到一个好消息。
“奥斯曼目前已经因为连年的战争,各种物资匮乏,尤其是粮食作物,他们只在新月沃土地区,有着机械化的大规模农场。”伯特伦·拉齐姆解释道。
“包括穆甘平原和库拉—阿拉斯平原,以及科尔希达低地,等高加索土地肥沃地区,有一定规模的农场。”
“但是自从德国和奥斯曼开战以来,对于高加索地区的轰炸不计其数,生产受限。”
“而如今他们常年维持上千万不事劳作(指不种地)的军队,国库压力极大,现今就有情报显示,他们计划在南美洲购买粮食作物。”
“所以说现在哪怕他们的储备粮还没有耗尽,但是也必定已经无法达到收支平衡了。”
“而现在如果我们击败了日本,解放了日本占领区,那么就有更多的渠道,可以给予奥斯曼粮食类物资。”
沃尔特·史密斯这时摇了摇头说道:“虽然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可是并不充分。”
“而且美国和英国刚刚折煞了奥斯曼的脸皮,现在的奥斯曼更不可能将命脉就交到我们手上。”
“另外据中情局的情报,奥斯曼对于阿根廷的要求,几乎可以算的上苛刻了。”
“好像根本就没有抱着友好通商的想法,而是打算通过武力去进行抢夺。”
“华盛顿方面已经告知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方面,但是奥斯曼想要干涉,逼迫阿根廷,都离不开海军的存在。”
话虽然点到为止,但是表示的意思十分明确,那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而因为英美两国和奥斯曼的联盟条约,实际上也明确规定了军队的问题,但是英美两国都默契的不提。
所以现在必须有一个让奥斯曼不派出舰队,就可能输掉这场战争的情况出现。
只有这样,才能迫使奥斯曼派出舰队主力,几人默契的对视了一眼。
如果中华民国在战场上再次大失败一次……
伯纳德·蒙哥马利开口说道:“中华民国已经是快要兵尽粮绝了。”
“就连重庆最后的一道防线也岌岌可危了,我们必须保证中华民国的存在,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野心。”
“不然或许日本就会打通西域通道,在中亚同德国会师。”
在英国看来,中华民国虽然依旧在和日本的战斗中维持着4:6开的局面,但是当时间一久,中华民国的处境便会堪忧。
既然如此何不提前一些,正好可以逼迫奥斯曼同意派出舰队,远赴太平洋,可谓一举多得。
一方面削弱了奥斯曼,一方面又示好了中华民国,一方面还解放了自己的殖民地。
很快就达成了一致,现在只需要伦敦和华盛顿的老爷们和重庆进行沟通了,一旦成功,那么凭借奥斯曼现在和德国的仇恨,必定需要出兵。
虽然德军同奥斯曼交战伤亡的主要成分是俄罗斯人和阿拉伯人。
1944年10月28日,阿雷·斯特来到了此行的终点——科威特。
在此参观了石油化工产业,以及造船业,自从奥斯曼收复这个之后,首先建造的就是造船厂。
这里位于奥斯曼湾(波斯湾)最深处,并且港口优越,具有良好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所以现在这里是奥斯曼军舰的主要建造基地之一。
“陛下,研究所传来奥斯曼帝国级的消息。”布日古德·蒙尔达恭敬的递上一份密信。
阿雷·斯特伸手接过,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vgbh dvb sdhklh rfschhwbf sbgdc bhm dwvb gdcbhec xsdjbcd。
通过解密,阿雷·斯特也知晓了其中的内容:陛下,核能炸弹已经成功制造出来了,我们打算进行核爆实验,陛下是否要前来参观。
阿雷·斯特烧毁了信件,然后对这种千古留名的事,又怎么能不感兴趣呢?
于是开口说道:“下去准备一下,我们暂时先不返回安卡拉,先去一趟哈巴利耶研究所。”
“是,陛下。”面对阿雷·斯特临时改变原有的计划,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只是恭恭敬敬的领命道。
至于为什么不是别的研究所,而是哈巴利耶研究所,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疑问。
阿雷·斯特挥了挥手,示意布日古德·蒙尔达下去准备。
待布日古德·蒙尔达走后,阿雷·斯特脸上的表情才终于有了变化。
脸上流露出了无尽的喜悦之情,奥斯曼的胜利已经是无可避免的了,奥斯曼的话语也将份量更显得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