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你们怎么没完没了?罗飞解决了这么大的问题,你们不仅不向他人学习,还想置他于死地,你们难道就没有丝毫的良心?”
话说出口,两人皆是一惊,他们也曾听过楚王说出如此激烈的言辞,但似乎从未直接针对过他们说过此类话语,不由得有些愕然。
楚王也觉得刚才的话可能说得有些过火,于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以尽量温和的语气看向他们。
“现在无需再多言,如果你们能叫罗飞回来解决问题,那我自然不会追究。但如果你们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那就请闭上嘴。”
赵胜和李斯不敢再开口,心中却更加嫉妒起来,不约而同地想着,这一次就让罗飞逃过这一劫,但未来还有很多机会,相信罗飞以后不会有如此的好运。
于是,两人同时向楚王行礼:“臣等明白,今后再也不会与罗飞大人为难。”
楚王知道他们说的并非真心话,但既然已经说了出来,也便不好再对他们苛责。尽管他们的言论中并非全然无理,有些话也确实点到了关键,因此也没有太过计较。
两人原以为这次楚王会给自己施加一些责罚,没想到竟然如此轻巧地避开了,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气。
然而,两人心情的本质却有所不同。赵胜之所以能卷入此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报答楚王的恩情。李斯虽然被楚王收买,但他内心并不愿意与像罗飞这样的人为敌,更不愿意明目张胆地对抗,但现在他已无退路,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与罗飞争斗下去。
而罗飞借助当地富户的支持,再加上与壮丁们同吃同住,感动了他们,所以很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返回楚王的宫廷向他汇报。
楚王十分满意,看着罗飞艰难地说:“上次已经给你一些珠宝和宝物,这次又该如何奖赏你呢?”
罗飞也感到为难,因为楚王上次给他的那些东西,几乎每一件都不符合他的品味,但又无法推辞。
楚王自己想了想,终于深深地叹了口气:“罢了,我这宫中也只有珠宝和媒婆,北京的财富是许多人心之所向,我知道你并不缺少这些东西,但除了这些,我真的找不到其他可以奖励你的物品了。”
罗飞轻轻摇头,对秦王行礼道:\"我之所以应对此事,并非为了求取赏赐,故请勿感难堪。如若认为我有所功勋,仅需容我暂得休憩,实言之,此举确已劳心劳力。\"
秦王闻此大笑:\"自然让你休憩,然赏赐之心难抑。\"
罗飞舒口气:\"既然如此,赏赐之事便罢了。\"
秦王随即赠以金银财宝。
罗飞思及灾民仍需援助,虽已安抚,然世人皆爱财,遂将所得金银换作银钱,悉数赠与灾区。
其后,罗飞考虑将金银赠予某人,而赵玉为其首选。不料赵玉推辞,苦笑称:\"上回所赠金银未及享用,此番不敢再纳。\"
罗飞长叹:\"莫非让此物堆积于我处?权当解困,胡乱分赠,或遣返故乡,实为善举。\"言毕,赵玉无奈应允。
妥善处置完赏赐,罗飞得以短暂安宁,以为可得休息。不料,天降变故。
罗飞仅在家休息一日,即闻罗马大军迫近大月氏。起初无甚在意,待赵玉急报此事,方觉局势严峻。
秦、大月氏相依为命,互为友邦,今若罗马入侵,秦国亦难幸免。秦王决不容许。然而,疑惑丛生:大月氏为何未及时求援?
消息终至咸阳,大月氏使者告急,恳请秦王援兵。罗飞获知此事,欲赴朝议,旋即思虑:难得闲暇,秦王未召,何劳此行?
待秦王另觅助力,再议此事未尝不可,此时主动请缨,时机尚未成熟。
打定了主意,李元霸放下心来,在家中耐心地等待着。李渊得到了消息以后,立刻召集文武群臣商讨对策。
可是文武百官这时候都不约而同的想起了李元霸,觉得既然人家能够把叛乱平定的那么出色,像这样的事情应该还是让他前去。
李渊看到大家都不说话,立刻踩到了他们的心思,想到这段时间以来,李元霸确实是有些劳累了,如果连这种事情也派他去做,好像显得自己大唐帝国国中无人一样。
于是沉下脸,目光在这些大臣们的脸上扫过:“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你们不是都挺能说的吗?怎么现在真的碰到事情了以后一个个都装起了哑巴?”
李渊心中略一思索,便决定亲自出面解决这个问题。他站起身来,向着众臣问道:
“既然大家都觉得李元霸合适,那我就先派他前去。但是,希望各位能够尽全力支持他的行动,共同维护大唐的和平与稳定。”
李渊的话音刚落,群臣们纷纷点头应允,表示愿意全力支持李元霸。王翦在一旁暗自得意,心想自己之前已经悄悄安排了一些事情,这次必定能让李元霸无法拒绝前往。
然而,正当李渊准备派人传召李元霸时,王翦突然感到有些焦虑。因为他知道,自己之前安排的事情还没有完全实施,现在如果直接出面,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关注和反对。
王翦想了想,决定暂时先不急着出面,而是静观其变。他心中盘算着,一旦时机成熟,便立刻采取行动。
不久后,李渊再次召见群臣,宣布了最终决定:
“既然大家都认为李元霸是最适合的人选,那我就将这件事交给他。我相信,他一定能妥善处理好此事,维护大唐的利益。”
李渊说完,便示意身边的侍从去传召李元霸。王翦见状,连忙上前,向着李渊恭敬地行礼:
“大王,我认为李元霸的确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他不仅勇敢善战,而且还深谋远虑。面对大月氏的请求,派遣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是明智之举。若是败北,不仅会损失兵力,还可能影响大秦国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