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在江中与采石矶要塞中的清军炮战半日,炮声隆隆,不绝于耳,极大的震慑了南京方面的清军,江苏巡抚土国宾急令李成栋部救援当涂。
李成栋收到巡抚急令之时,其部早已转向前往驰援采石矶的路上。只是江苏绿营为救援和州、庐州,早在出江宁之时,就已经登上了长江北岸,现在要救援采石矶,那就必须返回南岸。
问题是现在明军水师横断长江,江苏绿营想返回南岸也颇为费时费力。
李成栋只得一方面在北岸搜集船只,集中于杨林渡,作出南渡之姿态。另一方面派五千兵马,返回下游,避开明军耳目,选择合适渡口渡江。
此举正中李定国下怀,他早就料定明军在长江南北两岸攻城掠地,江苏清军一定会前来增援,只是不知道清军会从哪个方向来援。
故此他才统率水师顺江而下,威逼南京,此乃以堂堂正正之师,攻敌之必救,果然钓出了这只隐藏在水下的王八。
李定国眺望北岸,只见岸上绿旗飘飘,他粗略一点,对岸的绿营兵力不下一万之数。
四弟刘文秀顶盔掼甲,立于李定国身侧。
他见北岸清军一时无法南渡,兴奋的向李定国请战,誓要登陆南岸,一举攻克采石矶要塞。
李定国却是不许,本就是为探明江苏清军主力方向而来,他此行目的已经达到,采石矶要塞攻克与否已经无关重要,因为靠他现在手上这点兵力,还无法光复南京,所以逗留此地已经毫无意义,还不如趁此时机,巩固收复之地。
他随即下令全师调转船头,逆流而上,直奔芜湖而去。
江苏绿营忙活了一大半天,从北跑到南,又是搜集船只准备强渡,又是迂回转进南岸,结果明军调转船头,往上游跑了。
这可把李成栋气得不轻,明军这是把他当猴耍呢。可偏偏他又毫无办法,明军水师力量强大,清军的长江水师根本不够看,真让他去和明军水上大战,他心里也犯怵。
南船北马,不止是江苏绿营,包括满洲八旗在内的其他清军各部,都不敢在水上挑战明军的权威,这个时代的明军水师实力强悍,一直是清军仰望的存在,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弥补的。历史上,若不是南明肉食者鄙,连出昏招,致使大片国土沦丧,让水师失去了立脚之地,大明水师也不会逐渐虚弱,最后被清军逐渐蚕食击败。
看着明军悠然离去,李成栋无奈之下,遂调整策略。他率北岸的一万五千兵马转向前往和州,开展既定战略。已经离去的那五千兵马,他传令其部无须回返,继续渡江增援当涂,防止明军杀回马枪。
李成栋的这一战术调整,属于南防北攻之策,应对当前明军局势倒也不失为上策。
只是经过长江水战这么一回合,李成栋部在北岸耽搁了不少时间。和州义军和在巢县驻扎的明军焦涟部早已得到了军报,焦涟随即领军增援和州,并于城外筑营,与和州互成犄角之势。
李成栋带着江苏绿营到达和州时,举目望去,城外明军壁垒森严,州城上下工事完备,显然无法一战而下。他只好下令其部也在和州城外扎下大营,与明军形成了对峙。
北岸两军对垒,南岸烽火重燃。
李定国率水师逆流而上后,剑锋直指芜湖。
芜湖位于铜陵之下,当涂之上。若是要从长江登陆南岸,进攻南京,那么芜湖是除了当涂之外,最后一块适合大军登陆的平原之地,因为再往上游铜陵走,其所在地带,皆为山林丘壑,不适宜大军登陆,且极容易遭遇敌军埋伏。
但于芜湖登陆攻往南京,有一致命之处在于,有很大概率会遭受下游当涂驻军的拦截,且最终也还是要突破当涂,才能前往南京,所以说芜湖的战略地位比之当涂,要略低不止一筹,历史上发生在当涂的北兵南渡战役次数,也远超芜湖。
这也正是因为芜湖的战略地位不是那么重要,所以清军在芜湖的驻军非常薄弱。
李定国却恰好反其道而行之,他打的就是芜湖!
盖因明军现在登陆芜湖,是要从北往南打,去攻占太平府、宁国府这些州府,而非南京,所以那些阻力于他并无干系。再说了,当涂守军能守好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就不错了,还敢来芜湖拦截明军?岂不是痴人说梦。
李定国定好基调后,陆从蛟指挥水师各部战船在芜湖江面摆好阵型,先命各船火炮将芜湖外面的清军观察点和军寨,全部倾泻一遍。十几轮炮击之后,李定国命刘文秀统领随船的忠信军两营官兵,登陆南岸,对芜湖城发起了猛烈的冲锋。
芜湖总共就一个汛营的清军驻守县城,带队的把总看着这百余名面黄肌瘦的手下,再看看城外铺天盖地的明军,选择非常明确,马上就剪掉了头上那根丑陋的辫子,高喊反正的旗帜,打开城门迎接明军入城。
至于满清委任的知县老爷,早就回家中翻箱倒柜,寻找故国衣冠去了。
不费吹灰之力,李定国便将芜湖收入囊中。
在收复芜湖之后,定国再次分兵。
他亲领一营兵马,由东往西打,繁昌、铜陵、南陵、泾县等地不战而下;
刘文秀则统领本部义字营两千官兵,由北往南攻,宣城、宁国、旌徳等地纷纷改旗易帜。
李定国攻克安庆后,仅仅一周时间,安庆、池州、徽州、宁国等两府两州之地,全部被明军收复。一时之间,明军大有席卷江南、收复南京之势。
在明军的强大攻势之下,南京(江宁)一日三惊,江苏巡抚土国宾与凤庐巡抚刘应宾,向北京联名上有万言奏折一份,哭诉江南情况之危急,清廷震怖。
摄政王多尔衮连发十二道金牌,催促江南总督洪承畴即刻到任,稳定局势。满清豫亲王多铎也在多尔衮严令下,匆匆点起满汉兵马,疾驰南下。
拥有水师之利的明军,终是在明清江南大战中,拔得了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