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临镇失业的人太多了。
最初的时候,大家积极主动学习拼音,是为了可以多获取一块肉,是为了可以跟身边人多说两句话。
其中僚人也是一样,因为李平安教给大家是正宗的雅言。
而能否会说雅言,其实在官方正统体系之中,是能否成为华夏人的重要标识之一。
也就是李平安他们迁徙自关中,并且自幼读书,不然这么正宗的雅言他也未必会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习了拼音的人,影响到了自己身边人的人。
尤其是七里堡当地的百姓,很多人都学会了拼音,最后的结果就是最起码在七里堡,不论是僚人、汉人,都是能在语言上做简单的交流的。
而负责招聘员工的管事,在以后的招聘之中,肯定更倾向于能够听懂自己话的人来做工。
于是乎,七里堡当地人更容易找到工作,而附近几个镇子的人,则往往在竞争中,因为缺乏语言上的优势而被淘汰。
要知道,李家的作坊,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他们需要打工,攒钱,买米尺。
丢了工作,是要饿肚子的。
这种事情是李平安始料未及的,甚至爆发了不小的争吵。
但有人埋怨,甚至直接打过来,但自然有人主动学习拼音,想要积极主动的拥抱变化。
为了不让人家临近的镇子白付出一顿,李平安只能找来老村长,让他给这些临镇的乡亲们一些机会。
至于那些死硬分子,只能看他们的造化了。
七里堡外围的一座小山丘上。
马家镇的镇长,看着人来人往的七里堡,又看了看密密麻麻随自己而来寻求打工的百姓,感慨道,“为什么李平安生在你们七里堡,而不是我们马家镇呢?”
“哈哈哈,这就是命啊!”七里堡的老村长得意地笑了起来。
他跟马镇长关系不错,之前七里堡穷的时候,他们马家镇,还主动借给过他们村子粮食。
而且,马家镇的镇长,年轻的时候,还跟老村长是一个马勺里吃饭的袍泽。
现在老村长,马上就要晋升为镇长,他也跟着高兴。
“老兄弟,你也别光瞎得意,李平安马上就要去龙州做刺史了。”
马镇长对于老兄弟的嘚瑟,肯定是找机会就嘲讽一番的,他撇嘴说道,“而且,我已经跟云公子说过了,我们马家镇愿意出三分之二的男丁,追随刺史进入龙州!”
“到时候,我们镇子的人,跟着刺史到了龙州吃香的喝辣的,你就在这里守着这一摊吧。”
“你们人再多,我们七里堡的人,才是他的心腹。”
“云公子说了,只要我们好好追随刺史大人,以后就是刺史大人的部曲了,谁亲谁远,你心里得有个数。”马家镇镇长得意的说道。
马镇长的脾气也上来了,非要跟着老村长争个高下。
“成了部曲,你们也是地位最低的那一群人,你没看见我们七里堡乡卫之中,大量的年轻人,成为了刺史的部曲?”
老村长指了指不远处正在忙碌的崔九郎等人。
“啊.......”
马家镇镇长一愣,好像还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儿啊。
自己通过辛苦努力获得的位置,是人家现在就拥有的。
算了,虽然未必比得过他们,但只要跟着李平安这位刺史大人混,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路过此地的尉迟小妹正在观察七里堡的山川形势,听着两个村长的声音,冷笑着摇头道,“得意什么,此去龙州生死难料,还非要争个首尾,果然是一群没有见识的农夫。”
一边儿护卫的扈从,小声道,“小姐,咱们赶紧回去吧,将军要是知道您偷着跑出来,肯定要教训您的。”
尉迟小妹冷笑道,“回去?为什么要回去?你家小姐我此次出来,是要被李刺史征辟,做大将军的,赵元怀你是不是怕了?”
“小姐说的什么话,在下怎么会怕?”扈从说道。
“那就好,走随我再看看这七里堡。”说着一晃手中的缰绳,下山而去。
而对于这位女娇娥的出现,两位久经战阵的老人家自然是发现了,不过并不妨碍他们。
尤其是老村长知晓对方的身份,见对方都来七里堡参观,开心还来不及。
等到对方离开之后,老村长看着周围附近的几个镇子,源源不断地派年轻人过来应聘工作,寻找机会,看着眼前的七里堡,越发的成规模,心里就开心的不成样子。
如今的七里堡跟之前不一样了。
如果说之前的七里堡,就像是荒漠中的野草一般孱弱,一阵狂风就有可能倒下。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的七里堡就像是一颗坚强的树苗,虽然还不是遮天蔽日,但是已经有了阴凉,也可以遮风挡雨了。
七里堡有老村长,很多事情,公孙县令也会照应,李平安不用太贪心。
他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龙州之上。
龙州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他不仅本身就有大量的僚人居住,同时与龙州毗邻的南越的州县,也存在着大量的僚人。
战争这个东西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这些日子,李平安在陆陆续续派遣打井队前往龙州之余,也开始检查最近这段时间的武器制造。
对于武器的制造,李平安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因为他引进了数名军中的工匠,且在制作打井的工具时,积累了不少经验。
之前不敢大张旗鼓地搞,是因为李平安他们只算是乡卫,弄的武器装备太奢靡了,容易被人妒忌,上报朝廷。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李平安是龙州刺史,节制兵马。
没有点像样的兵马,根本就说不过去。
生产光明甲用来武装队伍,肯定是来不及,也没有那么多银钱。
所以李平安选择了板甲。
板甲这东西,对于冷兵器的防御效果是非常出色的。
“怎么样?”李平安看向正在忙碌的马大匠。
这位马大匠出身于马家镇,是属于神仙一般的人物,他因为过于不务正业,被尉迟常嫌弃,而淘汰出军队。
不务正业到什么地步呢?
有一段时间,尉迟常并未对外发动战争,他们这些工匠就没活干。
这位大佬,自己研究了一种梳妆台,这梳妆台上面是镜台,台下分两层,每层各有门户。
女人开启镜台时,台下的门户会自动打开,出来一个木头做的女子,手拿毛巾、梳子。
女人接下后,木人便自动回去。
其他各种面脂、妆粉、眉黛、髻花和应用物件,也都由木人依次送出。整个妆台的金银彩画和木妇人的衣服装饰都穷极精妙。
别的大匠都因为贫穷吃不上饭,这位马大匠却因为其精湛的手艺赚的盆满钵满。
后来就落在了李平安的手里。
“已经相当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