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宁易提醒朝廷注意旱情时,几乎没人把他的话当回事。
这个春天的雨水正常,甚至算得上充沛。
一般来说,春季雨水多,夏季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就很低。
夏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雨水。
等过了这个时期,到了秋冬就无所谓了。
到时旱就旱呗!
辽东郡王用兵如神,军事才华那是没得说,但毕竟是富贵子弟,未经历民间疾苦,所以不通农事。
但人无完人嘛!
大家都不许笑话宁王爷。
众人都不当回事,这可急坏了宁易。
他找到钦天监监正崔珉。
在模拟中,此人推断出了日食发生的准确日期,应该是有些真本事的,想来会和其他人不同。
但令他失望的是,崔珉同样对即将到来的大旱毫无觉察,还一个劲地劝他稍安勿躁。
“殿下请放宽心,下官夜观天象,未见异常,各星宿各安其分,井然有序。可见只要朝廷诸公各司其职,安守本分,那大楚自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他被这神棍惊得目瞪口呆:“你就是靠看天上的星星,推断出今年日食的具体日期的?”
这下轮到崔珉目瞪口呆了:“殿下怎么知道今年会有日蚀?殿下怎么知道下官正在推算日蚀日期?”
他没有回答崔珉的话,仍继续问:“你推断出来了么?”
崔珉惭愧地摇头:“没有!殿下有教下官的么?”
他也摇头:“没有!你就按你现在的方法继续推算吧!只要你能提前推算出来,就算你大功一件。”
抗旱是指望不上你了,你就好好看你的星星,早点把日食的日期算出来吧!
告别崔珉,他回府后心中忧虑。
但面对已经显怀的沈婵和张莺莺,他还得强颜欢笑,装作无事。
沈婵多了解他,立刻便察觉出他有心事。
细问之下,他就把大楚即将迎来大旱的事说了。
沈婵听后,不以为意地说:“夫君既然知道天下将大旱,也知道该早做准备,那就放手去做,为何还要顾虑别人的想法?”
他反问:“你不觉得是我故弄玄虚吗?”
“当然不是!夫君是非常之人,自然会行非常之事。”
“唉!也只有你会这么说,其他人都不理解。”
“不理解就不理解,夫君天下奇男子,何须他人理解!”
“可事情还需要朝廷官员去做。他们不理解,就不会认真去做。”
沈婵笑了:“夫君怎么糊涂了?”
她摸着宁易的脸说:“我的夫君现在就是朝中第一人,百万将士对你唯命是从,朝廷百官对你敬畏有加,你虽没有摄政之名,却有摄政之实。只要是你下达的命令,朝廷就算不理解,也会认真去做的。”
宁易想想也是。
自己已经今非昔比,已经不需要去看朝廷的脸色。
现在是朝廷要看他的脸色。
第二天,他来到政事堂,单独约见老丈人和刘尚奇。
他第一次向两位宰相下达自己的命令,要求朝廷在北方新建三十座大型官仓,并斥巨资收购民间存粮,在半年内囤积可支撑三十万野战大军,征战三年的粮食,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好准备。
两位宰相想和他理论,但刚开口就被他打断。
他告诉两位宰相,这是他的底线,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他还暗示,如果两位大人做不到,那他就去找能做到的人来做。
言下之意,两人要是不同意,他就要换人了。
两位宰相面面相觑,最后只得答应。
如今朝廷不缺钱。
大楚又年年的粮食丰收,民间不缺粮。
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
由朝廷出面收购民间余粮,提振粮价,也倒是一个善政。
即使两位宰相亲口答应了,也确实开始着手修建粮仓,收购粮食了,宁易还是不放心。
他又加了一道保险。
此时那些新建的火炮战船陆续下水,大楚海军实力大增。
但他没有按当初和大商人们说好的那样,南下三佛齐,而是西去攻打占城。
理由就是占城更近,先拿占城试试刀,看这些新式战船好不好用。
他给海军的命令是,打服占城,让占城王为扶持南诏,干涉大楚内政付出代价。
这代价就是粮食。
一年三熟的占城稻天下闻名。
据说占城的粮食多得粮仓都装不下。
大楚海军的任务,就是将占城的粮仓搬空。
他的这些做法,多多少少让朝廷百官心里有些不舒服。
很多人嘴里不敢说,但心里都在等着看辽东郡王的笑话。
但进入四月后,这些人的心态慢慢变了。
整个四月,包括京城在内的河南、河北大部分地区,滴雨未下。
五月八日,河南、河北仍未见雨水。
这下朝廷慌了。
民间谚语有称:旱不旱,看三八!
这个“三八”,就是指五月份的三个八,即初八、十八和二十八。
所谓“头八无雨二八休,三八无雨旱到秋”。
虽然宁易觉得这样的谚语,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完全莫名其妙。
但这个时代的人就信这个。
头八之后的十八还是没雨。
一直到二十八日,河南、河北大地依然不见丝毫水汽。
所有人都相信,大旱就在眼前了!
辽东郡王果然是神仙弟子,又被他说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