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线倒退,来到关于人类起源的遗址孕育出灵源的那一刻,于华夏人间烟火气息之中,有一个身影在长久的沉寂之后停止了力量输送,然后开始加快自身的恢复速度。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他缓缓地苏醒过来。
他缓缓睁开双眼,眼眸似跳跃的火焰,随着意识逐渐清晰,眼中的火焰化为一个火行的印记,最终回归平静。
他身着华服,衣裳上凝聚着万家灯火,随着他衣袖轻轻摆动,犹如鱼龙舞动。
\"燧皇,你终于醒了!\"一个声音传来。
\"嗯,醒了醒了,对了,计划进展得还顺利吗?\"燧皇一边说着,一边伸了个懒腰,试图换一个更舒服的坐姿,却发现来人正踩着他的华服。
\"哎呀呀,羲皇,抬脚抬脚,踩到我的衣服啦!\"燧皇急忙喊道。
羲皇低头一看,果然自己的脚正踩着一些华光,又往上升了了升高度,居高临下的看着燧皇,心想:“这骚包,又在卖弄自己的华服,仗着自己华服是灯火所凝聚,铺满了这一片天地。”
燧皇抬手把华服扯了扯,只见衣袂飘荡,顿时天地间流光四溢。他看着居高临下的羲皇心想:“这家伙又是故意拿鼻孔看人!”
燧皇调整了一下坐姿,找了一个更舒服的姿势,然后挥挥手对羲皇说道:“好啦,你接着说吧。”
羲皇看着他这副慵懒的模样,不禁感到无奈,只能继续说道:“一切都很顺利,那些地方已经开始孕育出灵源了。不过,巢皇还没睡来吗?”
燧皇摇了摇头回答道:“没有呢,这家伙嘴上说着要我们行事稳妥点,但实际上却是第一个冲上去的,结果他受伤最重。”
羲皇点点头表示认同,笑着说:“是啊,他一直都把我们当成弟弟看待。”
燧皇有些不服气地撇了撇嘴,嘟囔道:“我和他差不多大啊!”
羲皇笑了笑,并没有继续纠缠这个问题,而是转移话题问道:“你觉得要不要将这件事告诉守护之灵呢?”
燧皇想了想,“我去告诉他吧,这会估计猜出来了。他现在太弱了,不告诉他,万一又起了好奇心莽撞的四处探寻,以我们现在的力量,损失会很惨的。”
“你也知道莽撞啊,当时为何不拦着他。”
“谁让入侵的那家伙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仿佛在他眼中我们都是蝼蚁一样,不揍他揍谁。只是最后打出真火了,忘记了不该显出真身了。”
“出完气满意了,现在该安稳的发育了!”
燧皇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行,听你的。但我觉得,天道只是警告我们不要做太过分。”
羲皇见他不死心继续说道:“天道只是碍于某个存在的关系,不跟我们计较而已,现在不是我们该出世的时候,虽然不至于抹杀我们,但该有的教训应该是有的,要不是风少君识海中的存在我们这会儿都得陷入沉睡。”
燧皇想起了当时天劫横扫的场景,也有些后怕,自己身死是小事,要是连累了其他人,可就后悔莫及了,“哎,是啊,巢皇还未醒呢,安稳点吧!”
羲皇见燧皇真的听进去了,也就放心了,“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专心修炼,等到自身实力足够强大时,又何必惧怕那些外来者?看到你平安无事,我也就放心了。我先回去了!”
“好的,那你先回去吧。我准备去查看一下刚刚诞生的灵源之地。”
说完,羲皇一步踏出,身影瞬间消失不见。而燧皇则化作一道光芒,融入了万家灯火之中,最后从燕京的一盏灯火中悄然现身。
他来到燕京周口店遗址,凝视着眼前不断扩张的灵源之地,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果然如我所料,这种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这样一来,整个华夏境内就再也不会有任何破绽可寻了。”
周口店遗址是最先孕育出这类灵源的存在,原因在于“北京人”居住过的洞穴中所发现的灰烬,这一发现表明“北京人”已经掌握了用火和控制火的技巧,并学会了保存火种。这个重大突破成为了人类从动物界跨越到文明世界的关键标志。
而火的存在使得燧皇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从而助力此地率先孕育出灵源。
在参观完这里后,燧皇决定前往探望一下小家伙风少君。当风少君在书房的灯光里瞥见燧皇时,他急忙起身行礼并说道:“拜见燧皇,您终于醒来了!”
燧皇微笑着回应,目光落在风少君那规整的丸子头上,故意给他弄乱了。
风少君识海之中的一个存在瞬间切换接管了身体,“燧皇你个大坏人,又故意弄乱我梳的头发!”
燧皇见状大笑,“哈哈,果然这样可以激活她!”
“哼╭(╯^╰)╮,不理你了。”说着退了回去,风少君接管身体。
燧皇比划了一下风少君的身高,“几年不见,你似乎没有长高多少啊!”
风少君调皮地笑了笑,回答说:“我故意压制着自己的生长速度呢,不能长得太快了!”
燧皇一听,立刻反驳道:“谁教你的?老气横秋的,哪里像个小小少年!你看《封神榜》里的哪吒,小时候多威风。”
风少君偷偷一笑,摇摇头说:“娲皇教的,她说要有个完整的人生,有助于修行的!”
燧皇一听是娲皇教育的,立刻改口,“嗯,她说的也有道理,还是娲皇考虑全面!”说完灯光一闪,燧皇遁走了,他才不是怕娲皇听到了刚才言辞,才快速溜走的。
燧皇告别风少君就去了巫山,他心中惦记着华夏守护之灵的恢复情况,同时也想看看那个被守护之灵选中的孩子。
时间线回归正常,燧皇走后华夏守护之灵又交代了一些事情,然后回到识海之中开始修行恢复。而另一边,夏先衍得到守护之灵的消息后,就取消了前往龙骨坡巫山直立人遗址公园的计划。
明天所有计划恢复正常,去调查巫山文化所孕育的灵源之地。
这一晚上的经历也让大家有所成长,原来他们所看的秘密,只是这场变革的一角,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有人在守护着。夏先衍这时候猜到了,守护之灵所受的伤,不单单是因为推演未来,可能还有战斗。
燧人氏,华夏人文始祖之一,被称为燧皇,那么就还有六位人文始祖,有巢氏——巢皇,伏羲——羲皇,女娲——娲皇,黄帝,炎帝(神农氏),蚩尤。而他们都去了哪里,是不是也受了伤正在养伤。
“这段时间过的太安逸了,都快忘记了梦境之中未来的场景。得抓紧时间了,十几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那就把整个华夏人都培养成修行者!”
识海深处的华夏守护之灵感受到夏先衍的变化,欣慰的点了点头。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大地上,万物竞发,朝气蓬勃,这片天地仿佛从沉睡中醒来恢复了生机。
军区的战士载着夏先衍的队伍出发了,后面还跟着一条小船,为了方便夏先衍的队伍从水路去往巫溪。
进入龙门峡后就正式进入巫山小三峡,巫山龙门峡是大宁河上第一峡,也是巫山小三峡之一。
一条大宁河贯通着巫文化保留下来的两座县城,巫山县与巫溪县。
巫溪与巫山,从文化根源上探源,二者密不可分。宝源山,横跨巫山与巫溪两个地域。巫咸国就在宝源山中,是一个利用盐泉开启智人时代并以此为中心建立起经济命脉的远古国度。
巫文化是源文化,巫文化是人类的母体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
巫文化是人类幼年时代世界观的客观反映,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们从人类自身出发去判断周围世界,从而形成万物有灵的信仰,形成鬼神信仰,形成独特的巫术巫俗。
巫是远古时期的一种人群。他们的身份神秘,具有沟通天地的异能,在人世间主要从事医术、祭祀、占卜、预言、星象研究等职业。
巫文化大略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宗教,首先是流行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巫教、各种巫术及祭祀、辟邪、崇拜等;
第二部分是风俗,包括巫风、巫俗、丧俗、禁忌等;
第三部分是艺术,包括巫歌、巫舞、巫戏;第四部分是文学,巫书、巫诗、神话、传说;第五部分是综合,文字、美术、医药等。
《说文解字》解释曰:“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觋能齐肃神明者,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巫又称祝,事鬼神。所谓“事无形”即事看不见鬼神。其降神的手段是歌舞,由此可见,巫是神与人之间的媒介。
华夏古代对巫的解释: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竖能通天达地,两旁“人”即一男一女,男即巫觋,女曰巫,多男扮女装,为通天达地的执行者。
为了巫术的目的和记录氏族部落的谱系、历史,巫师较早地发明了文字,总结和传播了历史知识,直到商周时期华夏尚处于巫史不分的状态。
巫师为了占卜,一开始就掌握了观察天象变化的天文学。巫教认为一切疾病都来自鬼神作祟所以驱鬼服药是巫师必用的手段,这样便大量吸收和传播了医学知识。巫师为了巫术的目的,绘制了许多壁画和其他绘画,也雕塑了许多带有巫术气氛的艺术品,如图腾柱,神像……
真正的巫并不是巫师,而是巫文化传承者。他们的工作除了认识自然、认识世界以外,他们还为了解自身而努力。他们是星空的仰望者,是自然的了解者,是世上一切秘密的探索者。
巫文化,是以上古时期的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内容的文化。
以巫咸为首的“十巫”升降于灵山,以巫咸名为方国名。巫咸率民利用宝源山盐泉,不耕不织,持盐以易衣食,形成“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百兽群出,百谷所聚”的盛世景观,创造了灿烂的盐文化。
巫咸是商太戊时占星家和占卜家,古代巫医一家,以巫咸为首的“十巫”又创造了这一区域的灿烂的药文化。
就精神财富而言,作为占星家、占卜家的巫咸,上观天象,下测人事,将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占星术为主的巫术升华为远古闻名的巫文化,功盖前贤。
商代的许多甲骨文片,就是占卜用的,其中不少天象记录,正是占星术发达的证明。古代史籍中常见的巫咸,就是着名的占星家。
作为占星家的巫咸,结合自身的实践,归纳前人的经验,发展了上古的星象学。
巫咸的研究成果,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到了周代,星象研究学就固定下来。春秋时代占星术更为盛行。 古代星象学十分重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活动。
巫咸等占星家就是记录五大行星的位置变化来判定与其他星宿及日月的关系,预测人间的事变。
巫咸是天人感应论者,他按天上五大行星,对应人间,将地球上万物归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发明了《巫咸五星占》,虽此书已失传,但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中有《五星占》,长约八千字,是春秋时石申(魏人)甘德(齐人)而着。
巫咸身为上古的占星家,是天文学的鼻祖,又是用筮占卜的创始人。占卜的哲学原理是阴阳学说,它起源于夏,盛行商,成型于周。阴阳的意义是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
古代思想家把看到的一切现象视为正反两个面,用阴阳这个概念解释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阴阳不但统揽了事物对立的两方面,而且具有两种相反的不同属性。
古人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双为阳,单为阴,男为阳,女为阴(以“一”为阳,以“一一”为阴),阴阳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古人还认为阴阳互根,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即没有阴,阳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能存在。
《素向阴阳象大论》云:“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至于老子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和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了,是阴阳学说发展,是流而不是源。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占卜学,在巫咸时已有了长足的发展。
巫咸合理利用了阴阳学说,出于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先人的崇拜,出于为人祈禳纳吉,把天星占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结合,继承和发展了夏人的占卜成果。
《殷墟书契前编》七·四四卜云,“乙卯卜,昱丙雨”,“辛亥卜,昱壬雨”,这正是殷警方占卜学在夏的基础有了发展的佐证。《山海经》载:“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炎帝神农)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
古代的先贤们认为万物都存在于一个对立统一体中,发明了太极图,以一个圆圈,一条“S”形太极曲线,一黑一白两个点为阴阳的基本元素,揭示万物对立、互渗、互补、相依相生的复杂关系及无穷无尽的变化。
以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源头的巫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步丰富,逐步完善,也逐步显现出它的巨大的影响力。
姬昌在囚禁期间,写下了《周易》一书,将伏羲氏的先天八卦、神农氏的连山八卦和轩辕氏的归藏八卦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
在诸子百家争鸣之前,巫文化在华夏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巫师作为原始社会早期的知识分子,掌握了文学、医药、音乐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推动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巫文化也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宗教色彩,它强调通过巫师的媒介作用来沟通天地、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对巫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强调天命和道德的重要性,而不愿轻易地谈论鬼神之事。
孔子通过改造神话传说人物,如尧、舜、禹等,将其从神话传说中剥离出来,转变为历史人物,从而削弱了巫文化的宗教色彩。
儒家还强调通过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实践来达到与天地的沟通,而不是依赖巫师的媒介作用。这种思想对巫文化的转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墨家、道家、兵家等流派也对巫文化进行了批判和转型。他们强调理性思维和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反对巫术的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
诸子百家争鸣为巫文化的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动力。在争鸣的过程中,各种思想流派相互碰撞、相互借鉴,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这些新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逐渐取代了巫文化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推动了社会的文化进步和发展。
通过批判和转型,巫文化逐渐从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中解脱出来,向更加理性、科学的方向发展。这一转型不仅推动了社会的文化进步和发展,也为后来的华夏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巫文化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融汇了天文地理、人文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卦、祭礼娱乐等文化体系,融入了华夏传统的道、哲、理、文,影响了阴阳学说、庄老思想、屈原诗歌、孔丘仁义,是华夏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也对后来的儒释道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巫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代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巫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原始推动力,是多种文化的思想先驱、是华夏文明的根源所在。
巫文化融入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独特的手工刺绣、土法制盐、造船制药之术,在巫巴地区盛极一时,并留存至今。
包括巫歌、巫舞、巫戏(傩戏)、巫诗、巫书、神话、传说、文字、巫画等,孕育了形式多样的艺术文化。五句子山歌是华夏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民歌。
在巫山县博物馆里珍藏着很多傩戏面具,这些面具被雕刻描绘得恐怖狰狞,一方面传达着远古高山部落对鬼神的崇拜,一方面却具有相当现实的意义——为行医、治病、祭祀等行为增加神秘感。
傩戏,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祈求安宁的娱神舞蹈。远古的巫师们在跳演傩戏时,脸上都要戴上一种特制的面具,也正是巫山博物馆里珍藏的那一种。
在巫溪灵巫洞的北侧,后溪河南岸分布着许多盐场遗址,这里就是夏先衍众人最后所要到达的地方,这里也正是大宁盐场遗址所在地。
大宁盐场遗址位于渝州市巫溪县宁厂镇衡家涧社区和盐泉社区,地处后溪河狭长的南北两岸坡地上,起于后溪河与大宁河交汇处的接官亭,沿后溪河朔流而上至黄泥溪止,基本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遗址分布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另有说法为5万平方米),由龙君庙遗址、一车间制盐遗址、二车间制盐遗址、三车间制盐遗址、秦家老屋、盐大使署遗址、供销社旧址、盐工俱乐部、吴王庙遗址、桥头溪码头、大宁河古盐道(宁厂段)等80余处文物构成。
宝源天富国,咸脉海分潮。
宝源山宝源山盐泉位于今巫溪县宁厂古镇宝源山麓,是华夏唯一一孔尚在流淌的上古时期地面盐泉。
夏先衍一行人利用两天的时间走遍了这两地因为巫文化所诞生的灵源。华夏守护之灵也在《人文经》中为巫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