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部落,新的信念,新的规矩,新的精神面貌!
新部落人人朝气蓬勃,处处透露着干劲,但行为模式还是没变,还是逐丰而行,每隔几年都要迁徙。
人类是大自然最大的祸害,所到之处,每张嘴都是个无底洞,吃空周围一切。
频繁的迁徙导致人口的不停流失,包括途中体力不济掉队、被野兽偷袭、不幸闯入兽群领地而被动血拼、还有沼泽、荆棘、毒潭、瘴气等自然界的险阻。
但是众人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有希望、有信仰、有力量、有决心靠着自己的双手和坚定的同仁打拼一个未来的最强部落。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指引,能让人觉醒自身无穷的热情和力量。
不再需要督促,不再需要命令,一切都是我喜欢、我爱干、我愿意、我不悔的自觉行动。
智者与部落人约定,大家都不得为了有限的猎物而伤害他人,猎物只按照出力多少分配,讲究就是一个真正的公平。
约定——有困难需要互帮互助、群策群力解决。
约定——有了敌人要一起对付,有目标要一起实现。
约定——有好的生存经验要分享,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约定——有新的资源要通知他人,大家一起开发,一起享受。
约定——所有重大决策需要大部分人通过才可生效。
约定只在口头,但大家记在心中,这是规矩、也是义务。
新部落虽然过得艰难,但一直很团结,而且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还产生了很多新的发明,这是文明之火的萌芽。
在迁徙途中,新部落人学会了行军阵型、学会了人事分工、组建了猎人团和后勤组、发展出了侦察者这个职业,弓箭、飞斧、投枪、绊索等新工具也被开发了出来。
虽然人数减少了,但是素质普遍变强了。
这是智者喜闻乐见的,不过眼看着一天天变少的新部落人,智者也是忧心忡忡。
离开旧部落是大家共同的决定,但是部落注定灭亡的结局似乎并没有改变。
战斗损耗一直存在,已成为常态,大家已经习惯坦然面对死亡,但生离死别还是每个人绕不过去的大事。
众人跟着自己出来干事业、闯天下,却要面对一个绝望的结局,智者嘴上不说,但是心里痛啊。
他们本不该有这样的结局!
连续几天,他看着天上的星星出神,脑袋里却在头脑风暴,总想着能让部落人能活下去且活的更好。
终于,在最后一次迁徙之前,他想到了一个完美的办法。
并非他有多么天才,他只是受到了启发。
就像牛顿被苹果破相之后,悟出了万有引力一样,智者受到的启发来自一个躺着才能长时间观察的鸟巢。
一家6口的小鸟,在几个树枝中间的地方做了个鸟窝,只留了一个出口,雄鸟负责每天出门捕食,雌鸟看家兼照顾小小鸟们。
这不过是大森林里最常见的一景,但是智者却深有感触。
人类多智而适应性强,几乎能在丛林里任何地方生存,但有些地方还不如个小鸟有智慧。
据坚而守、执锐而出、生生不息,这才应该是部落人的生活模式。
新部落人现在居无定所,每日为了吃食奔波,每到一个新地盘就与野兽斗、与蛇虫斗、与天地斗,然后就开始幕天席地生火做饭,然后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这样虽然能保证自己团体的生存力始终达标,但是付出的代价太大。
因为知道居无定所,所以不舍得认真打造自己的居住环境,大家哪怕要在一个地方住个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都不愿意花时间把自己住的地方弄好点。
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垒个小土墙,再弄点茅草一铺,就地打窝睡觉。
这样方便,但是很不安全。
常常要派人守夜防备野兽的突袭,睡不好,如果有突发情况出现,还得立即爬起来战斗。
有些蚊虫的叮咬更是防不胜防,带病的还好说,带毒素的基本就是凉凉,有时候一觉起来就会悄无声息的损失几个人。
本来就不多的人口再次负增长。
有些老弱病残为了不拖部落后腿,甚至自愿在迁徙中“掉队”,在困难时“失踪”,伟大而令人心酸。
假如能像鸟雀蛇虫这些小东西就好了。
它们每到一地,先是给自己做个窝,能安心睡觉同时还能减少被敌人攻击的可能,然后才是出去寻找食物,一家子只需要一个看家的就行。
鸟窝蛇洞的大都是靠着大树,既减少了建设成本,安全性也得到巨大保障。
它们收集到的吃食也不用像人类一样,总得趁着没坏之前就都吃掉,而是易于保存的就藏在窝里,不易保存的就现抓现吃,这样一年下来,肚子也不会一顿饥一顿饱,还把过冬的粮食也给储备了。
新生的后代因为有个小小的避风港,也不用一出生就面临严酷的环境淘汰。
几年十几年后长大成人,人口这不就续上了么,简直完美!
如果部落也采用这种定巢安家的模式,就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人口损失。
实现这种模式,第一步是做一个经济实用的家,木屋和土巢是最佳选择。
木头在丛林里随处可见,在地上扎几个粗点的木桩子,围成一圈,呈圆柱形或者圆锥形,然后地上铺几层细点的干树枝,内外再铺上几层茅草树叶,就是一间小木屋。
既可以防雨防潮,还能抵御中小型野兽偷袭。
土巢也好办,直接找个合适点的山坡山脚,挖进去一个大点的深洞,然后扔一堆柴进去烧个两三天,然后再弄几节树桩把顶子撑住,大块的木头或石板把出入的洞口一堵,就是一个安全屋。
这样一来,安全性直接上升几个档次,也能睡个好觉。
野兽再厉害,也只是针对人,它们的尖牙利爪对于木头、石头和泥土威胁不大。
只要找个合适的地方,造好房子,大家就只需几个人守夜,其他人门口一堵,谁也不爱,可以安安心心一觉到天明。
这样不但能保证大家的战斗力,一个合适的环境也更适合新生儿存活。
智者还想到了一个点,有了房屋之后,也就有了私密空间。
部落人虽然不会在造人活动的时候遮遮掩掩,但是被人指指点点,拿出来比形状、比大小,多少有点伤自尊、且很烦。
有个房子,这些问题就自动解决了,说不定部落生育率也会大幅上升。
部落人再也不用过那种幕天席地、草叶加身而不得安眠的生活了。
居有定所,心有归处,爱有所属,亲有牵挂,这不比到处冒险玩命找吃的好多了?
这样一来,部落有了稳定的环境,有了固定的收成和储备,人口也能因为新生儿变多而快速补充回血,一个蒸蒸日上、稳固强大的部落不就来了嘛!
智者越想越激动,脑袋都潮到冒烟了,最后一拍大腿,当晚就召开了部落大会......。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随着大会开展,各种好点子就出来了。
大会过程略过,讨论结果是四步走:先选址、后盖房、后生产、后储备。
新部落的最后一次迁徙开始了,目标点是位于不远处的一个野猪窝。
主要是再没有比这里合适的了,周围好的地形——比如说那些天然的山谷、山洞、险地——基本都有其他部落占据了,要么干脆就是某个大兽群的聚集地。
大自然界的动物比人类可精明多了。
基本来说,动物多的地方必定资源丰富且天敌、危险较少,动物罕至的地方基本也没啥生存资源。
这也是智者选定野猪窝这个地方作为新部落基地的一个原因。
据侦察者说,这个地方很肥。
部落人在大祭司的带领下,过来了,一看——果然很肥!
一个天然的小山谷里,群树环绕,风景优美,草木繁盛。
一群野猪在这里生活,数量很多,而且各个膘肥体壮,一看就知道吃得好、睡得好。
这得是多好的肉类资源啊,原生态、健康无污染,活力十足,脂肪含量还低。
这么大一群,不得够吃好几年么。
但大家今天不是来进货的,而是来人占猪巢的,主打一个极限一换一,旧部换新家!
......
山谷只有4个出口,还都不怎么宽,不好进也不好出,周围都是高大的树木连绵组成的一个树圈,完美的藏身地、避难所!
只要堵住出口,野猪们就是我方的荤菜。
天时地利皆在我方,智者毫不犹豫的下令智取。
众人掏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开始在山谷周围偷偷的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