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阴谋:终破局
卫渊的目的地并非京城,而是谢府。
他知道,要彻底瓦解士族的阴谋,必须先稳住谢家。
谢小姐是谢家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也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夜色笼罩下的谢府,静谧得有些诡异。
卫渊踏入谢府,庭院深深,只有几盏孤灯发出昏黄的光芒,映照着斑驳的树影,仿佛暗藏着无数秘密。
他脚步沉稳,眼神冷峻,仿佛能洞穿这夜色下的所有阴谋。
与此同时,王士族首领正在自己的书房里,手中把玩着一枚古玉,脸上带着一丝阴冷的笑意。
他自认为计划天衣无缝,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他仿佛已经看到卫渊身败名裂,士族重新崛起的那一天。
书房里燃着檀香,烟雾缭绕,更增添了几分诡异的气氛。
卫渊来到谢小姐的闺房外,轻轻叩响了房门。
谢小姐打开房门,看到卫渊,卫渊开门见山,将京城的密信告知谢小姐,并坦诚了自己的担忧。
谢小姐听后,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她深知家族与卫渊之间的矛盾,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痛苦。
卫渊握住谢小姐的手,语气坚定地说道:“我知道你很难抉择”他的眼神真挚而深情,让谢小姐的内心泛起一丝涟漪。
在谢小姐的配合下,卫渊很快找到了几条关键线索,并顺藤摸瓜,逐渐接近了真相。
他的眼神也愈发锐利,仿佛一把即将出鞘的利剑。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卫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士族的阴谋和盘托出。
他言辞铿锵有力,证据确凿,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震慑着在场的所有人。
王士族首领脸色惨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怎么也没想到,卫渊竟然能如此迅速地识破他的计划。
他试图狡辩,却被卫渊一一驳斥,狼狈不堪。
“来人,”卫渊的声音响彻金銮殿,如同洪钟一般震耳欲聋,“将参与阴谋的士族官员,依律处置!” 卫渊的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扫视着殿中每一个官员,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侍卫们鱼贯而入,将早已锁定的官员一一拿下,惊恐的喊叫声和求饶声在殿内回荡,却无法动摇卫渊分毫。
王士族首领眼睁睁地看着昔日同僚被押解出去,面如死灰 抄家时,府邸中金银珠宝堆积如山,绫罗绸缎不计其数,彰显着王家多年积累的财富。
这些不义之财,如今都成了卫渊的战利品。
曾经不可一世的王士族首领,如今沦为阶下囚,昔日的荣光与尊贵,如同镜花水月,转瞬即逝。
他被押解出府时,身形佝偻,步履蹒跚,仿佛一瞬间老了十岁。
经此一役,朝廷中的士族势力被连根拔起,卫渊的威望达到了顶峰,百官无不臣服。
他站在权利的巅峰,俯瞰着芸芸众生,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山呼万岁,声音震天动地,卫渊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他明白,这只是开始,他还有更远大的目标要去实现。
谢府内,谢小姐呆坐在闺房之中,听到家族败落的消息,泪如雨下。
但她并不怨恨卫渊,她理解他,也敬佩他。
她明白,卫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苍生。
傍晚时分,谢小姐主动来到了卫渊的书房,她眼眶微红,眼中却带着一丝坚定和柔情。
“我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天下。”谢小姐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颤抖。
卫渊起身,走到谢小姐面前,轻轻将她拥入怀中,感受着她身体的颤抖,他的心也微微一痛。
“委屈你了。”
谢小姐将头埋在卫渊的胸膛,感受着他温暖的怀抱,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却不再是悲伤,而是感动。
“你…真的会娶我吗?”谢小姐抬起头,眼中含情脉脉,如同夜空中的星辰般闪耀。
卫渊温柔地拭去她眼角的泪水,在她额头上轻轻一吻, “我说过,我会给你一个名分。”
两人相拥而立,彼此依偎,感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温情。
书房外,夜色渐深,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卫渊望着谢小姐,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圣旨很快就会下来,只是……”
卫渊没有立刻下令将所有士族官员斩草除根,而是站在金銮殿的高阶上,眼神深邃地扫视着殿下的群臣。
众人的目光或惊讶或疑惑,纷纷议论纷纷。
卫渊的声音如同洪钟般回荡在大殿中,震耳欲聋。
“众位大臣,今日士族阴谋败露,其罪行昭然若揭。然而,本公并不打算将所有士族斩尽杀绝。相反,我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通过公平竞争进入权力中心的机会。”
此言一出,殿内哗然。
大臣们面面相觑,有人拍手称快,也有人皱眉不解。
卫渊抬手示意,殿内逐渐恢复了安静。
他继续说道:
“士族中不乏有才之人,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宝贵的财富。但若继续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只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因此,我决定设立新的选拔制度,不分出身,只看才能。所有士族子弟和普通百姓都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府,为国家效力。”
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赞同,有人质疑。
卫渊的声音再次响起,威严而坚定。
“此举并非同情士族,而是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让国家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焕发生机。我愿意打开大门,让他们用自己的才能证明自己,而不是依靠祖辈的权势。”
卫渊的话让许多大臣心中震动,他们开始意识到,卫渊的胸怀和格局远超常人。
而与此同时,民间的舆论也在迅速发酵。
卫渊揭露士族阴谋的消息传开后,百姓们纷纷醒悟,那些曾被士族利用的百姓开始转而支持卫渊的人才选拔政策。
卫渊的形象得到全面提升,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个真正为国家和百姓着想的明君。
卫渊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窗外渐渐升腾的炊烟,心情难得的轻松。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决定虽然会遇到阻力,但最终会造福国家和百姓。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打破了这份宁静。
“大人,有消息传来,部分士族不甘心失败,正密谋再次反扑。”
卫渊眸中闪过一丝冷峻,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地回应道:
“让他们来吧,我正好再多收几个人才。”卫渊颁布新政,开科取士,不拘一格降人才。
消息传遍大街小巷,寒门子弟奔走相告,欢欣鼓舞。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是卫渊给予他们的机会。
科举考试现场人山人海,应试者摩肩接踵,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期待和紧张。
卫渊巡视考场,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王朝,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王朝正在冉冉升起。
新政推行顺利,一批批来自民间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进入权力中心。
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方法,为朝廷注入了新鲜血液。
卫渊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听着他们充满激情的谏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他仿佛看到,自己亲手栽下的树苗,正在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曾经不可一世的士族,如今门庭冷落,昔日的荣光早已不在。
王士族首领被囚禁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听着外面传来的欢呼声,心中充满了不甘和绝望。
他知道,自己彻底失败了,士族复兴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他颓然地坐在地上,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灵魂。
卫渊站在高台上,俯瞰着脚下欢腾的人群,心中豪情万丈。
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畅快淋漓。
他知道,自己赢了,赢得彻底。
庆功宴上,歌舞升平,觥筹交错。
卫渊坐在主位上,接受着众人的祝贺。
他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眼神却深邃而平静。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快步走来,在卫渊耳边低语了几句。
卫渊的笑容渐渐消失,眼神变得警惕起来。
“大人,西域……”斥候的声音低沉而急促,卫渊猛地站起身,手中的酒杯掉落在地,摔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