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三天后才上的折子,皇上若真的像他表现得那么宽容大度,这等小事,私下与敦亲王说就行,不必在朝堂特意提及。
他开了个头,御史便心领神会的抨击敦亲王大不敬,又谈及当初的八爷一党,怀疑敦亲王有不臣之心。
敦亲王身份尊贵,一向武力着称,实在不是能言善道之人,争辩几句已是极限,最后还气得个脸红脖子粗。
等看够了,皇上才出面做个和事佬,以兄长的口吻略微训斥敦亲王,此事算是轻轻揭过了。
敦亲王嘴笨,但是九龙夺嫡厮杀过的人,脑子不笨,登时就明白一切是皇上的安排,如今他劳军归来,想挫挫她的锐气,消了他的军功,更想削减他的势力。
他,始终是皇上的心腹大患。
敦亲王顿时歇了争辩的心思,皇上有意找茬,他做什么都会被挑出错来,这等谨小慎微的生活,他也觉得着实憋屈。
所以下朝时,潜伏在张霖回家的路上,直接将人打了一顿。
这也是向皇上发泄不满,军功不军功的他不在乎,这等鸟气不发出来,他连饭都吃不下。
皇上得知消息,立刻遣宫中御医前去诊治张霖,更是坐实了敦亲王殴打言官的罪行。
刻意散播了消息,敦亲王立即被架在火堆上烤,得知消息时,直接在王府摔了两套茶盏,大骂老四还是跟以前一样阴狠卑鄙。
再次早朝时,敦亲王直接称病没来上朝,反正皇帝看他不顺眼,他怎么做都是出错,有本事他再杀一次兄弟,他能再杀一次兄弟?
众大臣一句罚不罚、怎么罚敦亲王的问题争论不休,皇上心里乐见其成,面上却满是为难,这件事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皇上没打算立刻解决,事情愈演愈烈才好,这样敦亲王的恶行就越深入人心,以后处理起来,才能顺理成章,他还是那个痛心疾首、被逼无奈的好兄长好皇帝。
后宫众人得了消息,也议论纷纷。
皇上来到翊坤宫,旁敲侧击,此事该如何处置,一来想从别人口中得到惩罚措施,二来想试探年家与敦亲王的关系。
年世兰推脱不懂朝政,见他实在要一个答案,直接了当的开口,“皇上心里生气,那就打他一顿,就三十大板怎么样?”
皇上不满意这个答案,如果真的罚了,这件事就从此了结,那后面的部署就全都白费了。“你想的太简单了,他是朕的弟弟,又是劳军归来,如何能轻易打骂?天下人都要骂朕薄情寡恩了。”
年世兰不以为意,“不管怎么说,您是君,他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连生死都被您掌控,何况只是惩罚呢?”
皇上被她简单的想法弄得有点无语,这个位子上,是最不能随心所欲的。一言一行都被百官盯着,一举一动都关系着黎民百姓,所有决定都要考虑全面,平衡各方。
她言辞间没有任何回护敦亲王的意思,看来年氏与敦亲王并无勾连,如此,他也放心了很多。
得到答案,皇上便以还有政事为由,离开了翊坤宫。
又转头去了碎玉轩,皇上到的时候,甄嬛在看书,见皇帝神色郁郁,主动开口安慰,“皇上脸色不好,可是有什么为难之事?不妨说与臣妾,臣妾做不了什么,却也愿意倾听。”
皇上看了她一眼,“前朝后宫都传遍的事,你不知道?”
甄嬛接过芳若端过来的茶盏,亲手放皇上面前,“皇上愿意让臣妾知道,臣妾才会知道。皇上不想臣妾知道,那臣妾知道了也是不知道。”
皇上对她的识趣很满意,甩了下手串,“朕允你知道,敦亲王殴打言官一事,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置,是否该依律秉公处理责罚敦亲王?”
见皇上没喝她递过的茶,眸色暗沉了一下,立刻重整旗鼓,她想重新在皇上心中占据重要位置,就要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皇上身为一国之君,当然要依率秉公处理,但是不是责罚敦亲王。
掩下最重要的是安抚人心,化解敦亲王与朝臣的矛盾,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归根究底伤的伤的都是大清的根本。
敦亲王劳军归来泼得注目,若此事处罚敦亲王,恐怕会引起朝中武将的不满,其实皇上大可不必用处罚敦亲王来平息此事,最好的便是让敦亲王登门致歉。”
皇上听着前面的话本来眉头紧皱的眉头,听到后面慢慢放松,听到致歉,脸上完全放松,甚至有一丝笑意,“让敦亲王登门致歉,她那么心高气傲的,简直还不如杀了他。”
甄嬛一脸玩味,微微歪着头撒娇,“那可未必,王爷征战沙场为国杀敌,也算个英雄,那英雄最难过哪关?”
皇上也顺着她的话,“英雄难过美人关,你这个机灵鬼啊,亏你能想到这个招来?”
一时间,两人间的氛围也好了许多。
皇上看了下茶盏,“那你说谁去劝敦亲王福晋呢?”话这样说,眼睛却没离开甄嬛。
甄嬛心领神会,“皇上不嫌弃臣妾无能,那臣妾就自告奋勇了。”
皇上握住下甄嬛的手,两个人似乎回到了从前,“后宫之中,只有你能为朕排忧解难。”
甄嬛不敢领功,这事可大可小,一不小心还容易有后宫干政之嫌,“哪里是臣妾的注意,不过是皇上的心意侥幸被臣妾猜中了而已。
那些大臣熟悉的书本伦理,臣妾熟悉的是皇上,皇上的天意,臣妾斗胆揣测到了几分,还是皇上宽容,让嬛嬛放肆了。”
皇上笑而不语,确实是她猜中了几分自己的心思,这等折辱敦亲王,比原先想的计划更好。“菀菀,只有你最懂朕的心意。你身子可好了?”
甄嬛脸有点发热,轻轻点头,却又说起敦亲王的孩子们,“敦亲王夫妇早已是赏无可赏的富贵,加无可加的贵重了,可怜天下父母亲,也只有在他们子女上下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