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爆发,让大唐的繁华瞬间化为乌有。许和子也被迫离开了宫廷,开始了她的流浪生涯。
她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生活十分艰难。她曾经在街头卖唱,用自己的歌声换取一些微薄的收入。她的歌声依然美妙动听,但是却没有人能够欣赏她的才华。
她本名许合子,又名许和子,因为籍贯永新,入唐宫后改艺名为永新。她从小善歌能唱,有一次在重阳佳节,和女伴们登高踏青,在山上高歌一曲,声闻数十里外,由此而知名,被刺史选召进宫,终于成为大唐宫廷着名歌手。
如今在她的家乡江西永新还有关于她的传说,当年她唱歌的那座山头被人称为“玉女峰”。那座玉女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仿佛是人间仙境。
许和子曾经在那里放声高歌,她的歌声回荡在山谷之间,久久不能散去。她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那座山头也因为她的歌声而变得更加美丽动人,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有一年唐玄宗李隆基在勤政楼举行“大酉甫”,即一次与民同乐的庆祝宴会,场面非常杂乱,以至于喧哗嘈杂的声音,使得演出场的鱼龙百戏的音乐都听不见了。
这使唐玄宗李隆基很不高兴。宦官高力士出了个好主意:只要让许和子出来高歌一曲,必然会使整个场面安静下来。
唐玄宗李隆基采纳了这一意见,立命和子出场。和子出场时态度从容,撩鬓举袖,直奏曼声,高唱一曲,其声好像直升云霄。
神奇的是,喧闹的人群立即安静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一齐聚精会神地欣赏她的歌声,广场上寂静无声。
《乐府杂录》说她的歌感染力极强,可以使“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又说她“喉音妙绝,为天下第一”,认为自古代韩娥和李延年之后,就数和子一人了。
许和子的歌声如同魔法一般,能够瞬间征服人们的心灵。她的歌声充满了感染力,让人感受到了无尽的喜悦和悲伤。
她的音乐才华不仅仅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也得到了广大百姓的喜爱和赞誉。和子不仅歌喉婉转,还深通乐理,能唱各种调门的歌曲。
每遇秋高气爽,宫中台殿清晰神怡之时,她常常歌声一啭,“响传九陌”。有一次,唐玄宗李隆基故意让李谟和许和子比个高低。
李谟是当时技艺高超的笛子吹奏家,能吹出高低数十种不同的曲调,歌调最高时,能使歌人嗓门唱不上去。
但是他为永新伴奏时,逐一被她拉高调门,前后数十曲,终未能把永新比下去。最后唱到李谟的笛管吹裂为止。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永新的歌声“丝竹之声莫能遏”,是说任何乐器也盖不过永新(和子)的歌声,连精通乐曲的唐玄宗李隆基都不得不称赞许和子:“此女歌值千金。”
许和子的音乐才华让人惊叹不已,她的歌声能够与任何乐器相媲美。她的音乐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更是一种对生命的赞美和歌颂。
她用自己的歌声传递着爱与希望,让人们在困境中看到了光明和未来。有一位唐朝官吏韦青,平生也甚解音乐,常在宫中与宫廷歌妓们接触,曾听到过不少次许和子在宫中的演唱,因而对她的歌声很是熟悉。
安史之乱后韦青也逃避兵乱到达广陵(扬州),有一个月夜他正凭栏于小河之上,忽然听到一阵熟悉的歌声,他马上判断说:这是许和子的歌声。
他找到了许和子的那只船,果然是昔日宫廷那位名歌手。两人在患难中相遇,不禁相拥痛哭。
不想灾难接踵而至,她所嫁的那位士人又辞世而去。许和子和她的母亲只得又流落到京师,沦为风尘歌妓。
临死时,她凄然地对母亲说:“母亲,你自己好好过吧。你的摇钱树倒了!”这位名噪唐宫的一代杰出歌手,就此离开了人世。
许和子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她的命运让人感到无比的惋惜和悲痛。她的歌声虽然美妙动听,但是却无法改变她的命运。
她在那个时代,只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女子,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然而,她的音乐才华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大唐文化的一部分。
大唐盛世虽然已经远去,但是许和子的故事却依然在人们的心中流传着。她的歌声如同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她的人生如同大唐一样由盛转衰,这是一种宇宙法则,她的人生也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直至终老。
在时光的长河中,许和子在生命的尽头,那即将踏入轮回的时刻,思绪如纷飞的柳絮,飘向了神秘的孟婆汤。她忆起孟婆熬制那神奇之汤时,所用的竟是八种独特的泪水。
一滴生泪,恰似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嫩绿的新芽上,它代表着新生与开始。那是生命最初的悸动,充满了希望与憧憬,如同一幅刚刚展开的画卷,等待着色彩的填充。
二钱老泪,宛如深秋飘落的黄叶,象征着岁月的悄然流逝。它承载着时光的沉淀,是岁月在人们脸上刻下的痕迹。每一滴老泪,都是一段故事,一个回忆,见证了人生的沧桑与变迁。
三分苦泪,仿佛苦涩的咖啡,反映了生活中的苦难。人生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苦泪是在困境中挣扎的见证,是面对挫折时的无奈与痛苦。然而,正是这些苦难,让我们更加珍惜幸福的时刻。
四杯悔泪,如同沉重的铅块,表示对过去错误的反思。人们在回首往事时,常常会为自己的过错而懊悔。悔泪是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
五寸相思泪,好似娇艳的玫瑰上的露珠,表达了爱情的痛苦和思念。爱情,是人生中最美丽的风景,也是最刻骨铭心的情感。相思泪,是对爱人的眷恋,是对远方的期盼,是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六盅病中泪,仿若冬日里的寒风,代表了生病时的痛苦和挣扎。在病痛的折磨下,人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奈。病中泪,是对健康的渴望,是对生命的敬畏。
七尺别离泪,犹如奔腾的江水,是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悲伤。别离,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每一次分别,都伴随着无尽的思念和不舍。别离泪,是对亲情、友情的珍视,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而最后一味——孟婆的伤心泪,则是最特别的一种。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代表了孟婆自己的情感,也象征了人生中无法避免的痛苦和悲伤。孟婆的伤心泪,是对人生的感悟,是对命运的无奈。
孟婆汤的配方,犹如一首古老的旋律,诉说着人生的苦涩和甘芳。那八种泪水熬制的过程,仿佛一场漫长的旅程,象征着人生需要经历各种痛苦和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着生命的起伏跌宕。只有经历了这些挑战和磨难,我们才能成长和进步,才能熬成一碗属于自己的人生之汤。
有一位传奇女子念奴,她从民间艺人逐步成长为盛唐皇家演艺界的璀璨明星。
念奴,天生丽质,那美若闭月羞花,倾国倾城。她聪慧过人,才华横溢,性格温柔似水,静时如娇花照水,动时似脱兔敏捷。在人情世故方面,她更是独具慧眼,察言观色,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她凭借着非凡的才艺,在歌妓中脱颖而出,成为唐玄宗李隆基身边仅次于杨贵妃的重要人物,日日伴驾,令皇帝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而念奴,实则是曲名,她真实姓名为刘念奴,乃突厥女子,本是安史之乱二号人物史思明进献给杨玉环的侍女,不仅会武功,还担任杨贵妃的保镖。
她原是民间艺人,后因唐玄宗李隆基广纳歌舞人才而得以入宫。凭借一曲《龟兹舞》,加之那绝世容颜、勾人魂魄的眉眼以及风骚性感的身材,瞬间被皇帝看中,收为梨园弟子。张云容、谢阿蛮、许和子与刘念奴并称为唐宫四大歌舞天后,后来她又成为杨贵妃的门契(学生)和弟子。张云容舞蹈绝伦,谢阿蛮与杨贵妃成为闺蜜,许和子则成为唐玄宗的歌妃。
念奴与其他三大美女不同之处在于她能歌善舞,尤其擅长演唱《凉州曲》和《龟兹乐》,其《龟兹舞曲》更是跳得出神入化。此舞由唐玄宗李隆基作曲,杨贵妃弹琵琶,宁王李宪吹玉笛,李龟年吹筚篥(古乐器)伴奏。杨贵妃还赐以珍贵臂环,名红粟玉臂友。安史之乱时,她与唐玄宗李隆基避难途中走散,从此流落民间,念奴直到至德二载(757)夏季入宫,再次见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再度舞动《龟兹舞曲》。
念奴,这位极有姿色且善于歌唱的女子,是唐玄宗李隆基宫中的歌女,从未有一日离开过皇帝左右。每当她手持牙板向座席上顾盼时,唐玄宗李隆基便对杨贵妃说:“此女妖丽,眼色媚人。”她一放开歌喉,那声音便如冲破朝霞般高亢嘹亮,即便有钟、鼓、笙等乐器嘈杂也无法阻挡。在皇宫里的歌舞妓中,她是唐玄宗李隆基最为钟爱的一个。
据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唐玄宗李隆基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唐玄宗李隆基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而取念奴为词牌名。每当唐玄宗李隆基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吵闹,音乐难奏,玄宗便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众人方才安静。
许和子演唱完歌曲退下舞台,台下三千多观众,特别是王公贵族、文人墨客们仍沉浸在许和子裙子被风刮起露出私密处的场景中,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此时,一位仿若天仙下凡的女子飘然而至舞台,带来极大的视觉落差与惊喜。她便是念奴,身高约一米七七,身姿高挑如亭亭玉立的天山雪莲,散发着优雅高贵的气息,恰似一颗璀璨明星照亮整个世界。她身着粉色纱裙,仿佛由天边最柔软的云朵织就,轻盈美丽。微风拂过,裙摆如粉色花瓣翩翩起舞,每一次摆动都似在诉说动人故事。念奴的头发如瀑布般垂落肩头,点缀着娇艳花朵,恰似春日最娇艳的风景。发丝乌黑亮丽,柔顺光滑,仿佛用最细腻的丝绸编织而成。微风吹过,头发轻轻飘动,如黑色波浪在阳光下闪耀迷人光芒。念奴面容清秀动人,宛如精美的画卷。眼睛明亮深邃,犹如璀璨宝石,闪烁着温柔与妩媚之光。眉毛如弯弯新月,细腻精致,为脸庞增添婉约之美。念奴的身材堪称完美,犹如精致艺术品。胸部凸起丰满,宛如两座高耸山峰,在粉色纱裙衬托下格外引人注目。细腰如杨柳般纤细,仿佛轻轻一握便能折断。臀部圆润挺翘,犹如成熟果实,散发诱人魅力。身体曲线优美流畅,从胸部到腰部,再到臀部,形成完美弧线,仿佛大自然的杰作。
念奴静静地站在舞台中央,那一刻,周围空气仿佛凝固。她微微抬头,眼神中充满自信与期待,仿佛向世界宣告即将带来的震撼。花萼相辉楼国宴中心内场的皇亲国戚、国级夫人、文武百官、进士及第、文人墨客、鹤发童颜、街坊模范们内场三千多官员,以及外场街道上万多人,无不被她的美丽所吸引,他们屏住呼吸,期待着那即将响起的天籁之音。
片刻寂静后,念奴轻轻张开嘴唇,先是深深鞠躬,随后用悠然的嗓音播报节目:“尊爱的大唐皇帝、亲爱的贵妃娘娘,诸位嘉宾端午安康!今天晚上我为大家带来的是——《龟兹乐》,还有新创作的舞蹈……”她入宫之前,游唱于官宦府邸或红楼之中,深知人的本性与需求心态。她故意拉长介绍节目的节奏,先吊足观众们的胃口。念奴除了天生一副金嗓子,更善于攻心之术。唐玄宗李隆基被她迷得天天离不开她的陪伴,何况这些凡夫俗子。她知道台下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文人墨客们在她石榴裙下过不了三招。她看着他们心急如焚、热锅上蚂蚁和眼巴巴地望穿秋水的样子,心里暗暗偷笑。她更知道他们在心里念叨:“小骚货快点表演节目啊!”那些文人墨客本就是一群骚客,急性子,被台上这个大美人卖关子的操作弄得坐不住了,又开始骚动了起来。念奴一看火候到了,清了清嗓子,向主持人发出信号。江浩然飞快跑到台前,后面高力士指挥着几十个小太监抬了十几筐东西。开始介绍节目时,江浩然说道:“下面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大唐女高音歌后——念奴为我们带来一曲激情澎湃的《龟兹乐》。”场内场外万人欢呼雀跃,念奴弯下腰,那圆润的臀部展露出诱惑的性感。她和江浩然、高力士、小太监们拾起九子粽向台下和场外街道扔去,那些百姓们争先恐后地抢粽子,丑态百出,场内的夫人们也不示弱,纷纷加入了抢九子棕的阵容中。而文人墨客们纷纷站起来,大喊大叫:“小姐姐,把你的九子绣球往我头上扔,相公我不怕痛!来啊!砸啊!”主持人江浩然本想搞点气氛,没想到弄巧成拙,立即收场,暗示高力士赶紧把粽子抬下去。江浩然大声喊道:“乐师们奏乐开始。”
念奴唱起了《龟兹乐》,一边伴以《龟兹舞曲》载歌载舞。她那美妙的歌声如清泉般流淌而出,婉转悠扬,犹如潺潺溪水,沁人心脾。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是一颗跳动的心脏,充满生命活力。歌声中充满情感,有喜悦,有悲伤,有希望,有梦想。她仿佛在诉说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个关于爱情、生命、梦想的故事。人们沉浸在她的歌声中,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心灵被那美妙的歌声所触动,仿佛被带入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念奴边唱边舞,动作轻盈优美,仿佛翩翩起舞的蝴蝶。粉色纱裙在风中飘动,仿佛盛开的花朵。舞姿优美动人,仿佛用最细腻的画笔描绘而成,每一个动作都充满诗意与浪漫。随着歌声的起伏,念奴的情绪愈发高涨。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仿佛与每一个听众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歌声时而高亢激昂,如展翅高飞的雄鹰,冲破云霄;时而温柔婉转,如呢喃细语的微风,抚慰着人们的心灵。念奴唱完最后一个音符时,全场陷入一片寂静。片刻之后,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响起,响彻云霄,久久不能平息。那掌声如同汹涌的海浪,一浪高过一浪。人们被念奴的歌声所打动,被她的美丽所吸引,沉浸在这场艺术的盛宴中,无法自拔。念奴微微鞠躬,脸上露出迷人的微笑。她的身影在舞台上渐渐消失,但她的歌声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在这个繁华的大唐盛世,歌舞艺术得到极大发展。太常寺作为掌管礼仪祭祀乐舞的最高级别机构,其中太乐署和鼓吹署两个机构负责歌舞演艺。当时还设有教坊、梨园等机构,教坊专掌俗乐舞、俳优、杂伎等娱乐性表演活动,男女兼用,女乐居多;梨园的乐工舞人则是从坐部伎和宫女中挑选出来的优秀者,相当于“皇家歌舞团”,集中了大批有才能的艺人,专门负责训练、培养乐舞人才,并负责创作、表演音乐和舞蹈等。唐代的“演艺界”繁荣兴盛,史书多有记载,《新唐书·礼乐志》曾云:“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
唐代歌舞至唐玄宗李隆基朝达到极致,唐玄宗李隆基不仅自己精通音律,热爱歌舞,还大力推动了歌舞艺术的发展。当时的歌舞演员也是群星璀璨,云容、迎娘、蛮儿、念奴等教坊里的“明星”常被皇帝召入宫中参加宫廷除夕晚上的演出。《开元天宝遗事》中记有唐玄宗李隆基评价念奴唱歌的文字:“帝谓妃子曰:‘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唐玄宗李隆基对歌妓念奴也是恩惠有加,常带身边陪酒吟唱。当杨贵妃得宠之时,总是主动把念奴推送到唐玄宗李隆基怀中,后来俩人育有一子。众所周知,杨贵妃不能生育,唐肃宗李亨的生母表面上为杨贵妃,实则为念奴。令人惋惜的是,念奴至死也没有得到封号的名分。
唐代诗人张祜曾作诗赞道:“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赵解愁。”诗中提到的赵解愁,擅长竿技,是教坊中的拔尖者,经常进宫表演节目。当时还有很多像赵解愁这样的“演艺界”明星,大唐重视乐舞,当时宫廷内培养了大批多才多艺的乐人。史载“古人善歌得名,不择男女。如男有陈不谦、高玲珑、长孙元忠、侯贵昌、韦青、李龟年、米嘉荣、李衮,女有穆氏、方等、念奴、张好好、金谷里叶、永新娘、御史娘、柳青娘、谢阿蛮、公孙大娘、穆氏、王内人、王大娘等,这些乐人在唐代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等都有提及。其中念奴、李龟年与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关系最为密切,宫廷中许多有名曲目,他们都是参与者。
念奴,以她的美丽、才情和歌声,成为了大唐盛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她的身影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她的歌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让后人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辉煌与灿烂。
念奴的美,不仅仅在于她的外表。那高挑的身姿,粉色的纱裙,如瀑布般的发丝,以及娇艳欲滴的面容,都让人陶醉。但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她的才情。她的歌声能够穿透人的心灵,让人沉浸在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里。她的舞姿轻盈优美,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在那个繁华的大唐盛世,念奴用她的歌声和舞姿,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感动。她的存在,让那个时代更加绚丽多彩。她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传奇。
然而,在那个时代,即使是像念奴这样的明星,也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她的身份地位低下,虽然受到皇帝的宠爱,但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名分。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无奈。
但念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她依然用她的歌声和舞姿,为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她的坚强和勇敢,让人敬佩不已。
如今,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不同的时代,但念奴的故事依然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她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