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愁云压众心,归乡筹款意情真。
仁医善举援急困,共盼安家欢聚。
在八十年代的大都市省城,每日清晨,阳光宛如金色丝线,轻柔地洒落在满是岁月痕迹的古老石板路上。街道两旁,古朴的店铺鳞次栉比,店主们慢悠悠地推开木门,“吱呀”声仿佛在低诉着久远的故事。他们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眼神中透着温暖与友善,热情地和邻居打着招呼,问候声清脆悦耳,恰似清晨树林里婉转的鸟鸣。空气中,面包房刚出炉的面包散发出浓郁的麦香与酵母香,交织在一起,令人垂涎欲滴。街边花坛里,粉色蔷薇与紫色丁香争奇斗艳,肆意地释放着淡淡花香。孩子们背着洗得褪色却依旧色彩斑斓的书包,像欢快的小鸟般在街道上嬉笑玩耍。他们纯真的笑容绽放在脸上,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有的互相追逐,脚步轻快得如同灵动的小鹿;有的聚在一起分享着简单的小玩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清脆的笑声在街道上空久久回荡,为省城增添了无限生机。
然而,在省城那家看上去有些年头、略显陈旧的医院病房之中,却呈现出一番与外界截然不同的沉重景象。李秀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如纸,她已经在这里住了整整两个半月之久。这段时间以来,高昂的医疗费用像一个无底洞一般不断吞噬着家人和朋友们拼凑起来的每一分钱。如今,那些好不容易筹集到的资金眼看着就要见底了,这对于原本就陷入困境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张山站在床边,双手紧紧地握成拳头,他那布满愁容的脸上,眉头深深地皱起,仿佛有千万斤的重担正无情地压在他的身上,令他几乎无法喘息。而李秀的母亲则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眼神空洞无神,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她手中紧握着女儿的病历,心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这个曾经坚强的女人,此刻也被生活的重压折磨得快要崩溃。
张山深知,若不能及时筹到钱,李秀的治疗就会中断,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愿看到的。就在那个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的日子里,太阳犹如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整个世界仿佛都被笼罩在了一片炽热的火海之中,连空气似乎都要被点燃了一般。
而他,则独自一人坐在那辆破旧不堪的班车上。车身随着道路的起伏不断摇晃着,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就像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艰难地喘息着。车内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混杂着汗水和尘土的味道,令人感到有些窒息。
尽管如此,他的心情却并未受到丝毫影响。因为此刻,他正满心欢喜地踏上归乡之路,心中充满了对家乡向阳村的思念与期待。一路上,班车摇摇晃晃地行驶着,时而穿过茂密的树林,时而越过崎岖的山路,每一次颠簸都让他离家乡更近一步。
向阳村,宁静而质朴。黎明破晓时分,曙光如同一幅画卷,徐徐展开,整个村子在晨曦中缓缓苏醒。天际泛起了鱼肚白,柔和的光线如轻纱般洒落,给错落有致的农舍披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公鸡此起彼伏的打鸣声,好似热闹的晨曲大合奏,唤醒了沉睡中的村民。
村子里,错落的石板路蜿蜒在各家各户之间。路边的小草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如同细碎的珍珠在微光中闪烁着清冷的光泽。沿着石板路前行,可以看到一间间土墙青瓦的农舍。农舍的烟囱里,淡蓝色的炊烟袅袅升起,那是勤劳的主妇们在为家人准备早餐。炊烟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缓缓地融入晨空,宛如乡村与天空在进行着轻柔的对话。
村头的老槐树,宛如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它粗壮的枝干向四周伸展,茂密的枝叶在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村里那些古老的故事。树下,几只毛色各异的母鸡悠闲地踱着步,偶尔低头啄食着谷粒,还不时发出“咯咯”的声音。
不远处,一大片绿油油的田野在晨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波浪。田埂上,不知名的野花五彩斑斓地绽放着,红的、黄的、紫的,为田野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田野间,早起的农民扛着锄头,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向田间,开启了一天的劳作。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坚毅,彰显着对土地的深深热爱与坚守。
村子中央的古老水井,井沿的石头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井边,几位妇女提着水桶,一边打水一边唠着家常。水桶落入井中,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伴随着妇女们爽朗的笑声在空气中久久回荡。
张山一回到村子,便直奔村大队部。书记听明来意后,二话不说,立刻在村里的大喇叭里通知村民们来村部。喇叭声在村子上空回荡,不多时,村民们便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张山站在人群中间,看着乡亲们朴实的面容,心中满是感动与愧疚。他声音沙哑地说:“大伙都知道秀儿生病住院了,这段时间多亏了大家帮忙,可现在钱又不够了,秀儿的治疗不能停啊……”说到此处,张山的声音不禁哽咽了。
村民们听后,纷纷低声议论起来。很快,工匠老李率先走上前,从兜里掏出包着几张皱巴巴毛票的手帕,颤颤巍巍地递给张山:“山子,这是我这几天卖柴挣的,就这两块钱不多,你拿去给秀儿治病。”紧接着,书记的妻子也走了过来,把手中的鸡蛋塞给张山:“山子,这些鸡蛋给秀儿补补身子,钱我这儿不多,先凑着。”
老村长迈着蹒跚的步伐,缓缓走到了张山身旁。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浑浊的双眼此刻正凝视着张山。只见他颤抖着手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零钱,轻轻地递到了张山面前。老村长的眼眶渐渐湿润,泪水在眼中打转,声音略微哽咽地说道:“山子啊,这些钱虽然不多,但也是大爷我的一点心意。你一定要收下!还有啊,李秀那丫头可是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姑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你可千万不能辜负她呀......”话还未说完,老村长便已泣不成声,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夺眶而出。
张山见状,心中一阵酸楚,连忙伸出双手恭敬地接过老村长手中的一块多钱,并紧紧握住了老村长那双布满老茧、粗糙而又温暖的大手,感激涕零地道谢:“谢谢,谢谢大叔您!您的这份恩情,我张山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拿出了辛苦攒下的几块钱,有的送来了自家种的粮食。虽然东西不多,却都饱含着乡亲们浓浓的深情厚谊。张山看着眼前的一切,泪水模糊了双眼,不住地说着感谢的话。
另一边,李秀母亲在病房里,背对着女儿偷偷地落泪。她看着病床上虚弱的女儿,满心都是自责与心疼,恨自己无力为女儿承担更多,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女儿能快点好起来。但她不能让女儿看到自己的脆弱,于是赶忙擦干眼泪,强挤出笑容,坐在李秀床边,继续讲着村里的老趣事,试图让女儿暂时忘却病痛的折磨。
何留贵医生察觉到了他们的难处,看着张山和李秀母亲憔悴的面容,心中很不是滋味。他利用不多的休息时间,四处奔波,联系医院慈善部门,希望能为李秀争取到额外的救助。同时,他还向医院领导详细汇报了李秀的情况,恳请医院在费用上给予支持和优惠。
在医院昏暗的走廊里,张山和李秀母亲疲惫地坐在破旧的长椅上,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无助。就在他们近乎绝望的时候,转机出现了。何留贵医生匆匆赶来,面带喜悦,告知他们医院慈善部门被他们的坚持和李秀的遭遇所感动,决定提供一部分紧急救助资金来解燃眉之急。听到这个消息,张山和李秀母亲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他们紧紧握住何留贵医生的手,千言万语都化作了眼中饱含感激的泪水。
虽说有了这笔钱,但张山明白这只是权宜之计。李秀的治疗仍需一个漫长的过程,后续费用依旧是个大难题。于是,他在照顾李秀的间隙,到医院周边找活干。他帮别人搬运东西,或在医院跑腿帮忙。每次干完活,他都累的腰酸背痛,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医院,可就这样每天也只能挣一块多钱。然而,只要看到李秀的病情稍有好转,他便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李秀母亲在医院里更加悉心地照顾着李秀,向护士和有经验的病友家属学习护理知识,全力协助医生照料李秀。她还经常与其他病友家属交流,寻求帮助与启发。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李秀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战胜病魔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在向阳村,村民们在张山离开后,并未停止为李秀想办法。很多家庭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这家送来一碗玉米,那家送来一碗小麦,再还有的送来一瓢高粱……
张山的父母站在人群之中,眼眶湿润,泪水在眼中打转,仿佛随时都会滚落下来。那饱含深情的目光,透露着无尽的感激和感动。
他们默默地注视着每一个前来援助的乡亲,将这份浓厚的恩情深深地铭刻在心底。每一张亲切的面庞、每一句关切的话语,都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进他们的心房。
接着,张山的父母开始行动起来。他们迈着略显蹒跚的步伐,缓缓地走到每一位乡亲面前。先是微微躬身,然后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用颤抖而真挚的声音说道:“谢谢!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这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的谢意。
就这样,他们逐一地向援助过自己家庭的乡亲们道谢。整个场面充满了温馨与感动,让人不禁为之动容。这一刻,这个原本宁静的小山村被一种纯朴的爱所笼罩,这种爱没有丝毫杂质,纯粹而又美好。
在大家的关心与帮助下,李秀的治疗得以继续。她的病情虽仍有反复,但总体上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每一次病情的好转,都让张山、李秀母亲以及关心李秀的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李秀一定能战胜病魔,重回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向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