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稳定了朝中局势,将旧士族势力狠狠打压后,便开始逐步推行朝廷的新政。然而,他深知,士族势力虽暂时平息,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安宁,许多地方的世家大族依旧暗中不满,随时可能反扑。
张宇站在宫中的御书房,面对地图思索着下一步的改革,心中暗下决心:“仅靠推行学堂和均田还不够,必须进一步巩固权力,把这些根深蒂固的地方势力彻底纳入朝廷的掌控。”
就在此时,沈清言轻轻走进书房,手中持着最新的奏报,向张宇一揖道:“陛下,江南的均田政策虽已初见成效,但北方的几个州县依旧存在抗拒,地方士族密谋联手,试图拖延朝廷的指令。”
张宇微微点头,露出一丝冷笑:“朕已料到会如此。这些人心存侥幸,认为朕的手无法伸到他们那里。清言,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沈清言沉吟片刻,沉声道:“陛下,臣认为可通过推行‘巡查制’来进一步控制地方,将得力之臣派往各地,不定期巡查各州县之政务与民情。如此一来,不仅可查出地方的暗流,也能及时纠正官员失职。”
张宇眼神一亮,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便点头同意:“这巡查之制倒是可行,既能明查暗访,又能掌握地方实情。清言,此事就由你去办,选拔合适的官员分赴各地,三个月为期,将巡查之事逐一汇报。”
沈清言领命,决定亲自挑选一批清廉正直、眼力过人的官员,担任朝廷的巡察使。他心中清楚,只有选对人,才能使这场变革真正生根发芽。
巡查使的推行
数日后,朝廷在各州县之间正式推行巡查制,任命一批巡查使分赴各地,对地方官员的政务行为进行不定期检查。一时间,许多地方官员不敢再懈怠,甚至连地方士族也开始对朝廷的举动有所忌惮,不敢再轻举妄动。
然而,巡察使刚刚推行不久,便在北方几个州县遇到阻力。有的巡察使到达地方后,发现各地士族早已结成了互助同盟,对朝廷的指令阳奉阴违,甚至利用乡绅之名,将贫苦百姓控制在自家田地之中,公开抵制朝廷的均田政策。
其中一名年轻的巡察使李进,在江北的一个州县遭遇到不小的阻力。该地的士族以“地方事宜、不可擅改”为由,拒不配合他的调查,还暗中威胁他不得擅自行动。李进并未退缩,而是暗中展开调查,收集该地士族垄断土地、欺压百姓的证据,并一一上报朝廷。
张宇收到李进的密报后,立即指示沈清言安排锦衣卫秘密前往支援。经过一番调查后,果然查出当地士族的诸多恶行。张宇大怒,下令将该地的士族头目一一押送京城,严加审问,并公示于众,以儆效尤。
百姓的反应
随着士族势力的打压,百姓渐渐开始对朝廷的改革产生信心。尤其是在江南、江北一带的贫苦农民,他们开始逐渐从士族的压迫下解脱出来,纷纷表示支持朝廷的新政,并在村头设立牌坊,以示感恩。
“自古以来,哪里有像今日这般,朝廷亲自为我们主持公道的?”一位老农在田间感叹道,众人纷纷附和,对新政推行后的生活逐渐满意。
不仅如此,随着朝廷对各地士族的制约,许多被剥削的百姓开始主动告发当地士族的恶行,以求获得朝廷的庇护。朝廷也借此机会,加大对地方贪官污吏的惩治力度,树立朝廷的威信,让百姓逐渐形成依赖朝廷的习惯。
外部势力的介入
正当朝廷的新政逐步推进之时,一封密信被递送到张宇的案前。这封信来自朝廷在边疆的一名密探,信中透露出一条令人不安的消息——日本方面得知大清国内的变革之事后,正密切关注,并派遣了大量密探潜入大清,试图在朝廷内部挑起冲突,以此削弱大清的国力。
张宇阅完信件,眉头紧锁。他冷笑一声,自言自语道:“想借机浑水摸鱼?这些东瀛人果然野心不小。”
他立即召集沈清言、清源等心腹商议此事。沈清言思索片刻,道:“陛下,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他们派密探潜入我朝,不如也派遣我们的密探前往日本,刺探他们的军政动向,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
张宇点头称赞:“清言所言极是!我等若一味被动,终会受制于人。即刻安排人选,暗中派遣密探前往日本,切忌打草惊蛇。”
清源随即领命,迅速选出一批擅长伪装、机警机敏的精锐密探,暗中潜入日本,开始刺探情报。同时,张宇也在朝廷内部加强防范,命各地严查外来人员,防止潜藏在民间的日本探子有机可乘。
新政步伐加快
与此同时,张宇并未因日本的动作而放缓新政步伐,反而愈发坚定自己的改革路线。他下令扩大江南和江北的学堂规模,逐步普及新的教育理念,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新学堂学习朝廷的治国理念。
新学堂的兴起不仅让普通百姓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也开始吸引一些士族子弟加入。这些士族子弟虽然家族背负着旧思想的枷锁,但他们中的一部分逐渐开始认同朝廷的新理念,甚至公开表达支持新政的立场。
张宇看到这一现象后,心中十分欣慰。他明白,这些新一代的士族子弟一旦接受新思想,便是未来新政的坚定支持者。于是,他下令进一步支持新学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为这些年轻人创造更广阔的施展舞台。
士族的隐忍与反击
然而,并不是所有士族都愿意屈服。随着新政的推行,部分深受旧思想影响的士族家族在暗中商议,打算联合对抗朝廷。这些人知道明面上反对已难以成事,便计划通过施加影响力,影响朝中保守派官员,借朝堂之手阻挠新政的实施。
在一场士族的秘密聚会上,几位地方势力的代表低声交谈道:“此时朝廷改革步伐已越走越远,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与其等到朝廷完全掌控地方,不如利用朝中的关系,争取在根本上限制新政的扩展。”
另一人点头道:“不错。我们可以在朝堂上以‘民生艰难’为由,建议放缓改革速度,暂缓均田等措施。这样一来,即便不能彻底阻止新政,至少可以拖延其进程。”
众人达成共识后,开始在朝中利用关系,游说保守派官员向张宇递交请愿书,要求暂缓新政,恢复旧制,以此扞卫士族的既得利益。
张宇的坚定
面对接二连三的请愿书,张宇冷静思考,并未立即做出反应,而是将这些请愿书交给沈清言查办。沈清言暗中调查后发现,这些请愿书的背后都是士族势力的影子,意图明显,便向张宇详细汇报。
张宇得知后,并未被动让步,而是召集文武百官,公开声明:“朕今日推行新政,乃是为百姓着想,为大清之未来谋福。任何阻挠者,皆是与百姓为敌!”
一番话掷地有声,震慑了众多官员,那些保守派大臣也纷纷噤声,不敢再轻易提议退缩。
张宇心中明白,未来的路或许更为艰难,但他已经踏上了这条变革之途,便无所畏惧。他站在御书房的窗前,眼望远方,暗暗发誓:“只要我还在位一日,定要将这片土地带向辉煌的未来!”
他知道,不仅要继续巩固权力,更需要培养更多支持新政的年轻一代,让这些人逐渐成长为大清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