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13。
早早的就写好了遗书,也和朋友,和另一半交代过。只是岁月漫长,他们可能早就不记得了,也把我的委托当做儿戏。
我记得,上一次写遗书是万念俱灰的时刻。稍有好转之后我便急匆匆的删掉了,都没敢点开看一眼,生怕它影响我来之不易的好心情。
而这次书写之后,我空前的放松,好像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哪天离开都可以了。我喜欢预先做好任何准备,包括死亡。设想了一下,如果哪天离开,应该只有我的书没写完,没有别的纠纷。
这本书,积极的人慎点,不想让你们变得难过。写给同样难过的,我的同类。不是为了传递焦虑,而是想说,我二十几年的抑郁病史,都还有喜欢的事物和爱好,还有对风景和人生的感受,你们也不要轻易放弃。
虽然我日日痛苦,也在挣扎着过每一天。活着,总归不是一件太坏的事情。哪怕一天中只有一个小时感到快乐,我也会觉得这一天还不错。毕竟,抑郁是常态,而快乐难得。
人不可能时时快乐,却可能一直不快乐。想不被情绪打败,就只能去打败情绪。可以顺应情绪,比如敲下这些字的时候,我就在听《海底》,感受我内心的不痛快。
我很清楚,我的难过是因为实力和欲望不匹配,是期待没有实现的痛苦落寞。我本应专注现在,但我的心做不到,所以我痛苦,内耗。我曾嘲笑别人不思考,只是麻木的活着。如今,我羡慕他们。他们只需要承受身体的劳累,我却要承受身心的折磨。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说,让你痛苦的是你自己,不要把苦难归咎他人。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揪着不放的是你自己。你什么时候才能放过自己呢,你什么时候才能爱自己呢。
这句话给我很多震撼。我原以为我的痛苦可以归咎原生家庭,可是他说我应该怪自己。我从一开始的不认同到后来的泪流满面,终于认同了这个观点。我想,我应该再去看一遍这本书了。
比起纯粹的严肃文学小说,我更喜欢心理学书籍。小说只有只言片语让我共鸣,心理学却全方位的让我学着治疗自己。想找到答案,只能找对口的药,而不是执着在没有药的书里。
我清楚的知道,我的抑郁是因为没有收入来源,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欲望的压抑。极简生活确实少了很多麻烦,却也不怎么想活着。
尝试过仿写,却心理压力巨大,怕自己没那个本事。原主能写的很好,我却迟迟不敢动笔,怕仿了人家的也不赚钱,更给我致命一击。
现在写自己想写不赚钱是必然的,如果仿别人的也不赚钱,那我就必须直面自己的平庸。起码现在还能觉得,是因为我不想,而不是不能赚钱。
羡慕骨架小身材扁平的女孩子,她们看上去那样柔弱唯美。丰满者利他,干扁者利己。如果让我选择,一定是后者。我所谓健康的骨架,支撑着我摇摇欲坠的身体。无论我多么脆弱,别人都以为我很健康,多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