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行吧,今日就奢侈一回,娘知道你现在有银子,但是这日子还长着呢,日后可不能再这样了。”
说完,张婶从橱柜里数出十一个鸡蛋来。
中午吃饭时,几个小子看到又是肉又是鸡蛋的,高兴地直转圈。
林湖一口吃着鸡蛋,模糊不清道,“姑姑果然没有骗我们,说让奶给我们一人煮个鸡蛋,是真的就有煮鸡蛋吃了。”
一家人吃饭闹哄哄的,但是气氛却是十分温馨。
下午家里人没再出去挖木薯,而是分工合作,洗木薯,去皮,再放到竹簸箕上晒好。林江则是在一旁修理那个三条腿的凳子。
“小江,你喜欢做木匠吗?”看着这个寡言少语的少年,沈晚柠在一旁一边洗木薯一边问道。
林江想了想道,“应该是很喜欢的吧,做木工活的时候,我就会感觉很开心。每当我学会做一种新家具时,我就会尤其满足,比我吃到好吃的还要高兴。”
“那林江你想学习更多的木匠知识吗?想知道更多的木匠工艺吗?”沈晚柠突然想到一本书《天工开物》。
如果她记得没错的话,那本书中好像有记载一些木制工具的制作方法。如果能把这本书里面关于木匠知识抄录下来,送给林江的话,不管对于林江,还是对于这个世界的老百姓而言,都是幸事。
“姑姑知道一本书,记载了很多关于木工的知识,甚至还包括了各种工具的制作。不过你首先得识字才可以哦~”
林江用力点点头,“姑姑,我一定好好读书识字。”说完又皱着眉头,和小老头似的。“不过,现在三叔要去福州考试,不能教我们,家里也没钱供我们念书。”
林江这话,又让沈晚柠思考起来,原本沈晚柠确实是打算自己亲自教他们念书的。但是现在既然她有钱了,自己也不用费这功夫去教他们。
不如把这三个小子都送去学堂念书,索性现在家里也没什么活需要干的。更何况过段时间等她手里充裕些了还打算做生意,就更没时间教这三个小子了。
想到这里,她郑重对林江承诺道,“只要你想学,姑姑就送你们三个去学堂念书。不过你要想好了,我们大庆村没有学堂,你们得早起去大吉村的学堂。”
林江点头如捣蒜,“只要能念书,我愿意早起,只是三弟还小,不知道他愿不愿意一起去念书。”
“不小了,你们三叔在三岁时就开始念书了呢!按道理说,你们现在学习比其他人都要晚些。不过你们大一些,学的也应该快些才是。”沈晚柠又多加了一句话,安慰他。
“那我要是去念书了,我还要跟着师父一起学习木工,时间好像不够用。”林江抓了抓脑袋,有些烦恼。
“这没关系,等你先念几年书再去学习木工也不迟。或者可以上午半天念书,下午半天去学习做木工。”沈晚柠建议道。
受过现代教育的她,还是会认为学习识字更加重要。但是现在是在古代,如果学习不是为了走科举这条路的话,那么学一门手艺就更加重要。这种事情就要看林江这个当事人自己的想法了。
林江点点头,“那行,如果奶同意我们三人去学堂念书的话,我就上午半天去念书,然后下午半天去学习木工。晚上等二弟和三弟回来,我再向他们学习下午先生教的知识。”
“成,我晚点就去和你奶他们商量商量。”
晚上吃饭时,沈晚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爹,娘,我寻思着,现在家里也没什么活要干的,三个侄儿也不小了,也不能整天在村子里到处乱跑。不如送他们三个去学堂念书,爹娘觉得如何?”
林大山一般是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家里大事小事大部分还是张婶决定。因此他看向张婶,等着张婶发言。其他人也是一样,都看着张婶。
张婶犹豫不决,“小江和小河都这么大了,现在去学堂也晚了。况且小江现在还在学习木工,这要是去学堂得耽搁不少功夫吧?家里供老三一个人已是极限,这再多三个的话……”
后面的话张婶说不出口,沈晚柠知道他们心中有所顾忌,直接就把话说开。
“娘放心,他们三个的束修我来出,包括所用的笔墨纸砚等,这些银子我还是花的起的。”
她这么一说,张婶有些急了,“你这孩子,那人参才卖多少钱?你就这么都花了,以后怎么办?再说了,这些银子可是要就给你当嫁妆的,怎么能就这么大手大脚的花了?”
“娘,钱没了再挣就是。读书可不一定是为了考科举,将来三小子能识字,明理,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万一要是书念的好,还能和三哥一样考科举,那咱家可算是出了好几个读书人,这可是好事啊!”
张婶皱着眉头,没有轻易答应。沈晚柠见状,一直盯着林景佑。见林景佑终于看到自己,她赶紧给林景佑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劝劝张婶。
林景佑接收到信息,放下碗筷,“娘,晚柠妹妹说的不无道理。就算是不考科举,将来去镇上或者县里做个账房先生也是使得的。亦或是支个摊子,专门给人写信也能挣不少钱。”
听见林景佑这么说,张婶这才点点头,“那好吧,那就送三个小子去学堂念书好了。只是又要麻烦晚柠出钱了,哎!”
“娘,您这是说的什么话?难道将来三个小子出人头地了,就不管我这个姑姑了吗?娘,您不懂,我这个叫提前投资,这三个小子,但凡能有一个出息的,那我这个姑姑可不就跟着享福了吗?”
沈晚柠眨眨眼,故意俏皮地说道。
张婶明白她这是为了安自己的心。况且就这相处的几天,她算是看出来了,只要是沈晚柠决定的事,就没办法动摇她的心思。
反正她也是为了林家好,干脆这事就由着她了。